山江湖工程的实施

2020-07-29 12:39徐新玲
党史文苑 2020年7期
关键词:鄱阳湖江湖江西

徐新玲

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江西山江湖开发治理工程(简称“山江湖工程”),是一项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跨世纪大流域管理工程,是江西寻求保持区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一次重要探索与实践。它让青山绿水成为江西的优势资源和优质品牌,深刻地影响了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走向,被联合国专家誉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典范”,成为“世界认识江西、江西走向世界”的桥梁和纽带。

所谓山江湖,即位于江西省境内的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和流入该湖的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条江河及其流域的简称。这是一个完整、独特的水系,整个区域面积占全省面积的97.2%。江西三面环山,一面临长江,汇入鄱阳湖的五条江河分别发源于江西东、南、西部的山区,其干流成为联结上游山区与下游湖区的纽带。“山是源,江是流,湖是库”,山、江、湖彼此相连,息息相关,构成一个互为依托的大流域生态环境和经济系统,对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很大。

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历史、自然、社会和经济发展等原因,省委、省政府对赣江和鄱阳湖开发和利用思考得多,治理和保护考虑得少。江西真正确立对山江湖的正确认识,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江西生态环境的转变也是从山江湖治理起步的。当时,整个区域山区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江、湖、水库淤塞,水旱灾害频繁,土地资源破坏,水产资源锐减,恶劣的生态环境严重制约着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对山江湖区域实施开发治理,既是客观实际提出的重要课题,也是江西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1981年、1982年,江西省科委、省科协、省科学院召开“第一次鄱阳湖综合治理利用学术讨论会”,并组织专家对环鄱阳湖8个县实地考察,初步形成“不能就鄱阳湖论鄱阳湖,要从全局出发,首先必须治山,治山是治水之本。山穷必然水尽,山清才能水秀”的宝贵认识。省政府对此十分重视,于1982年7月29日成立“江西省人民政府鄱阳湖综合科学考察领导小组”,并下设综合考察队。

1983年,山江湖工程正式起步。省委、省政府首次确定将鄱阳湖地区作为一个经济区进行开发治理,组织17个厅局、39个科研院所和600多名院校的专家,对鄱阳湖及沿湖诸县进行多学科综合考察和开发整治研究。这项考察研究历时3年,查明了鄱阳湖及湖区的自然条件、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建立了9个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国土资源的试验示范区,形成了开发治理的构思。1984年春,江西进一步提出开发治理赣江流域的设想,将其与开发治理鄱阳湖区作为全省经济建设的系统工程。省政府随即联合中国科学院南方山区综合考察队,对赣江流域进行大规模资源科学考察。1985年,正式设立由省长挂帅的省政府赣江流域及鄱阳湖区开发治理领导小组(后改为省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形成了以“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为内涵的系统工程观和山水综合治理的基本思路,山江湖综合开发治理连为一体。

随后,江西省按照“边考察研究、边治理实验”原则,使山江湖开发治理的思路和规模又有新的拓展。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江西提出“治标须治本”“治山治水须治穷”的观点,将工程的基本思路延伸为“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治山必须治穷”。1990年,在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进行宏观规划和实地考察,并借鉴美国、墨西哥、意大利有关做法的基础上,江西省完成了《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总体规划(纲要)》。《纲要》从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出发,提出“立足生态、着眼经济、系统开发、综合治理”的战略方针,使山江湖工程在内容上表现为生态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在规模上则扩展到全省的区域范围,完整意义上的山江湖工程概念和规划至此正式形成。

1991年12月18日,省七屆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并批准了《纲要》,认为其符合省情,是可行的,并指出“山江湖开发治理是振兴江西的宏伟工程,也是江西长期的基本建设任务”,号召“全省上下要群策群力,有计划、有步骤地努力实施”。

山江湖工程是一项浩大繁杂、计划用时50年左右的跨世纪系统工程,这在客观上决定了它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全面铺开。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江西采取“软硬兼施、虚实并举、典型引路、系统推进”的工作方法,应用软、硬件科学技术,边考察研究,边开展不同区域的开发治理试验示范工作,取得典型经验后,加以推广。

从1985年起,全省先后建立10大类28个具有区域特点的试验示范基地,辐射出100多个推广点、112个大型农业综合开发基地和6条小流域治理样板,形成遍布山江湖区域的试点示范网络,创造了适合不同区域发展生态经济若干模式与经验。其中,较为典型的有小流域综合开发治理模式、红壤丘陵立体开发模式、山地生态林业规模经营开发模式、南方水田农林复合型生态经济模式、南方农区草地资源开发模式、大水面综合开发模式、湖区治虫(血吸虫)与治穷相结合的开发模式、沙土治理开发模式、生态市规划和建设模式、库区综合治理开发模式。

在山江湖工程实施过程中,江西始终贯彻“以开放带动开发”“全方位开放”的方针,广泛与兄弟省、市以及国家科研院所挂钩,借助外来技术力量为我所用,从“引智”发展到“引资”,从“内联”发展到“外引”,充分利用政府和民间两个渠道,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争取国内支持和国际援助。中国科学院从一开始便派出强有力的科技队伍,直接加入山江湖工程;国家计委率先立项支持山江湖工程;国家科委对山江湖综合治理设立专项,在“七五”“八五”“九五”期间,连续下达山江湖工程“111”专项计划;国家外经贸部、农业部等有关部委也纷纷伸出援手支持。国际上,山江湖工程先后与德国等30多个国家(地区)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10多个国际组织建立了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到20世纪末,山江湖工程总计得到国内外投资、无偿援助和贷款达6亿美元。

“灭荒”造林、“山上再造”和“跨世纪绿色工程”等一系列山江湖工程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江西的生态环境,随之而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也开始逐步显现,有力推进江西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从1985年到2001年,全省水土流失面积从330万公顷下降到130万公顷;全省植树造林230万公顷,基本消灭了宜林荒山,森林覆盖率由31.5%上升到59.7%;全省450万农民摆脱了贫困。

山江湖工程的成功实施,引起国内国际瞩目。1992年6月,该工程由国家列为区域综合开发的典型,被选送至巴西参加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技术博览会。1994年7月,该工程被列入《中国21世纪议程》首批优选项目。1996年9月,江泽民实地考察了赣县梅林镇山江湖扶贫开发试验基地,充分肯定了山江湖工程治山、治水、治穷相结合的做法。1997年6月,国家科委与国家计委在江西联合召开经验交流会,向全国推介江西山江湖工程的做法与经验。2000年,江西代表中国参展德国汉诺威世界博览会。2002年,江西加入“南南合作网”和“世界生命湖泊网”。

进入21世纪,随着省委、省政府“绿色生态江西”“生态立省”“绿色崛起”等发展战略的日益完善,“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山江湖工程相继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平台不断取得新进展。2017年,山江湖工程进一步全面融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建设,承担起践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推进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使命。

责任编辑 / 彭月才

猜你喜欢
鄱阳湖江湖江西
江西银行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鄱阳湖生态系列插画》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我爱江西奶奶
爱的江湖
鄱阳湖好风光
江西立法遏制涉医涉校的“以闹索赔”
相忘于江湖
相忘于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