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勤监测给北京画了个像

2020-07-29 08:56郑智维
民生周刊 2020年15期
关键词:比重公交距离

郑智维

受到房价、就业机会、家庭、教育等多种因素影响,生活工作在大都市的居民往往难以享受到最小通勤成本的居住和就业。

5月2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监测与治理实验室、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百度地图慧眼发布《2020年度全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

报告选取36个主要城市,从通勤范围、空间匹配、通勤距离、幸福通勤、公交服务、轨道覆盖6个方面,描绘出城市通勤画像。

在被统计的所有城市中,北京是职住分离最为严重的一个。

工作、生活在北京,很多人面临的一大痛点就是通勤。通过一组数据,报告勾勒出一份城市通勤的北京画像:平均通勤距离11.1公里,城区通勤半径40公里,5公里通勤比重仅占38%……

通勤之痛

地铁车厢里沙丁鱼罐头般拥擠,公交排队时间久,早晚高峰堵车……挤地铁、乘公交、开车,无论哪种通勤方式都少不了一番煎熬。

作为超大城市,北京市不仅人口多,面积也属于超大型。随着城市面积的膨胀、人口密度的增加,通勤成为上班族每天需要直接面对的烦恼。

北京,城区人口1863万人,建成区面积1469平方公里,人均GDP为12.9万元。不仅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首都北京在科技、创新、金融、经济等方面均有其他城市难以比拟的优势。

经济发达,工资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北京每年都吸引着大批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追梦者。

随着城市面积的膨胀、人口密度的增加,也带来长距离通勤和交通拥堵等城市病。然而,随着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平均通勤距离变得越来越长。报告显示,36个城市的平均通勤距离均超过6公里。

从4个超大城市来看,北京以11.1公里的平均通勤距离位居榜首,明显超出上海的9.1公里、广州的8.7公里和深圳的8.1公里。

除了通勤距离远外,让上班族感觉痛苦的还有乘车时间长,通勤过程往往要在公交车、地铁和共享单车等模式中来回切换。

报告认为,长通勤距离可以通过快速轨道缩短通勤时耗,45分钟通勤时间是合理通勤的基本保障。45分钟公交服务能力比重越高,说明公交系统对城市通勤的保障越好。从数据看,北京的公交服务能力最弱,32%的人能实现45分钟公交到达目的地,而同为超大城市的深圳则有57%。

除了城市交通规划有待完善外,导致通勤体验感不佳的因素还有很多,如地铁、公交站点密度不够,停运时间过早等。

在超大城市中,“轨道站点1公里半径覆盖通勤人口比重”这一指标的差异明显,广州为37%,北京只有27%。这意味着,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位居全国第二的北京,地铁站点密度仍然偏低。

职住分离

房价高企,在CBD上班,在睡城安家,成为一种无奈的选择,“双城生活”的通勤故事屡屡见诸报端。

所谓“双城生活”,即工作在一座城市,生活在另一座城市。

在一线大城市,在租金水平、居住空间和通勤距离上很难兼得。想要房租压力小、居住空间大,人们只能考虑远离市区、交通不便的郊区地带。

根据城市90%通勤人口的居住和办公地,该报告勾画出一个“空间椭圆”。椭圆的长轴半径即为通勤空间半径,体现了城市需要交通服务支撑的空间尺度。

就通勤半径而言,北京和深圳为全国最高,均达到40公里,高于上海和广州。在北京打拼,很多人会选择居住在五环外,甚至有些买到了周边河北的县城。

目前,北京有四大主要通勤方向:天通苑、望京、通州到东三环附近的泛CBD区域,以及回龙观到中关村区域。

就业与居住的空间格局既决定了通勤出行的分布,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峰时段城市交通的出行效率,职住分离度高、通勤距离远的北京,在交通方面呈现出严重的潮汐交通现象。

报告指出,城市中居住地与就业地的最短通勤距离(职住分离度)越小,说明城市职住空间的平衡性越好。

在超大城市中,北京的职住分离度最高。在北京,居民需要到离居住地6.6公里外的地方才能找到一份工作;而上海和广州需要3.7公里,深圳只需2.5公里。

受到房价、就业机会、家庭、教育等因素制约,普通居民往往难以选择最小通勤成本的居住和就业,职住分离度是现实中城市职住供给失衡状况的反映。

近年来,不少规划界人士提出“职住平衡”概念。

所谓职住平衡,是指在某一给定的地域范围内,居民中劳动者的数量和就业岗位的数量大致相等,大部分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勤交通可采用步行、自行车或者其他非机动车方式。即使是使用机动车,出行距离和时间也比较短,限定在一个合理范围内。

通俗来说,即在一定区块内推行土地混合利用,让居民的居住、就业、上学都在区内完成,从而减少交通需求和能源消耗。

期待幸福通勤

15分钟通勤圈、半小时通勤圈、一小时通勤圈……在城市规划中,各地越来越注重交通出行距离和效率。

对于高密度城市的通勤出行而言,公共交通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持作用。平均通勤距离越大,意味着居民的通勤成本越高,城市就更需要高效的交通系统来支撑。

今年,北京市轨道运营总里程将达1000公里,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将达到75%,将进一步探索“四网融合”,即城市轨道与高铁、城际铁路、市郊铁路融合发展。

超大城市中,北京的职住分离度最高,居民需要到离居住地6.6公里外的地方才能找到一份工作;而上海和广州需要3.7公里,深圳只需2.5公里。

与此同时,北京的地面公交也将提速。

根据《北京市地面公交线网总体规划》,要按照“能划尽划”的原则,全力推进公交专用道施划,2020年公交专用道要达到1000公里。此外,分线路、分时段确定不同线路的发车间隔和各站候车时间,提供“准时”的出行服务。

快速城镇化进程使得中国大城市的职住空间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同时也带来长距离通勤和交通拥堵等城市病。

这不仅挤占了生活、工作的时间,增加了经济成本,长距离通勤还影响工作心情,降低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就近职住,可采用步行、自行车等非机动车方式上班,会带来幸福的通勤体验。

然而,通勤距离多远才能获得幸福感?怎样才算幸福通勤?

报告以距离小于5公里作为幸福通勤的指标。因此,距离小于5公里的通勤人口占比,成为衡量整个城市职住平衡和通勤幸福的指标。

5公里通勤比重越高,说明城市能够就近职住、绿色出行,拥有幸福通勤体验的人口比重越高。

目前,36个城市中半数通勤人口都可获得幸福的通勤体验,拉萨、福州、宁波、兰州、海口、厦门的幸福通勤比重超过60%。

平均上班里程最长,通勤时间最长,北京通勤者实现幸福通勤比重让人难以乐观。

值得关注的是,北上广深虽同为超大城市,但幸福通勤比重差距较大。在深圳,有高达57%的上班族通勤距离在5公里以内,而北京这一数据仅为38%。

猜你喜欢
比重公交距离
一元公交开进太行深处
算距离
等公交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
距离有多远
关于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