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国华
7月9日,一条“东平县北京湾小区大爷和中通快递员见义勇为,全力救小孩”的视频在网上热了起来。原来,7月8日下午3点左右,在泰安东平县北京湾小区附近河道,一名十岁左右的男孩不慎入水,被附近的老大爷和路过的快递员合力救起。经核实,参与救人的快递员是“00后”快递小哥张作斌,他也是前几天另一则爆火视频的“主人公”。7月6日,他不慎撞坏汽车后主动联系车主承担责任,却因为诚实得到受损车主原谅。
近一段时间,一则则暖新闻不时在网上流传:安徽黄山市山越应急救援队歙县分队护送高考试卷,还要护送60名师生;湖北黄梅县暖心城管罗超良背着考生游泳奔赴考场;北京的地铁站为考生们准备了铅笔,以备不时之需……乐于助人、见义勇为、拾金不昧,这些温暖的画面、感人的善举,让更多人感受到人间大“爱”。
这些善举,有时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有时帮一个人迈过很大坎坷,有时能解燃眉之急。虽然这些善举有时可能算不上惊天动地,也许微不足道,但却犹如冬天的火把,胜过“雪中送炭”。这些人的善举,向社会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
善举,也许有时就是遇有困难拉一把、碰上歹徒喊一声、发生危险救一下。但这“一把”“一声”和“一下”却能触动很多人的心灵。而且,还会像接力赛一样,一拨一拨传下去、扩散开,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爱的力量。相反,少数人的冷漠却让人倍感心凉。2017年,河南驻马店女子被撞倒地后,多人路过却无人施救,最终遭二次辗轧身亡。2011年的“小悦悦事件”,虽然过去9年了,至今谈起来,仍令人心痛,让人愤恨。这些“病毒”虽然数量不多、规模不大,但给人们心灵留下的创伤长时间难以治愈,给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也不能用数字来计算。
精神需要传承,善举需要传递。一个社会需要少数人做好事,更需要大多数人做好事,而且是主动做好事、经常做好事。因为善举只有传递的人越多、时间越长,才越能体现价值,才能发挥更大作用,才能更好促进社会发展。“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雷锋,“富于理想、勇于献身的优秀大学生”、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张华等等,一批批英雄模范既是善举的实践者,更是善举的传播者。从一定意义上说,這些英雄事迹所折射出的深刻含义和精神财富要远远超过事迹本身。精神可以传承,行动不能复制。正是在无数英雄精神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做好事、行善举的队伍中来,共享单车倒了有人扶,老人路上突发心脏病有人救,孩子走失了有人送……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做好事、行义举,也许一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传递的精神力量却可能会让整个社会为之感动。让善举传递成常态,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多行义举、多做善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会成为更多人的理想追求和行动自觉。
编辑:郭梁 美编:陈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