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混业经营:为何此时?又意味什么?

2020-07-29 12:31陈九霖
中外管理 2020年7期
关键词:混业投行牌照

陈九霖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中国证监会计划向商业银行发放券商牌照,或将在几大商业银行中,选取至少两家作为设立券商的试点。一时间,银行混业经营的猜想,传遍市场,可谓热爆。

其实,早在2015年“股灾”之前,国内就有过关于类似安排的讨论,证监会方面也向工商银行发出过邀请,希望工行能够率先试点。当时的法律对混业经营有着明确的限制,也有传言说将修订相关法律。但是,谁知道几个月后的“股灾”导致大资管四处暴雷,券商从而收紧了创新业务,金融混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讨论迅速降温,混业政策也就随之陷入“流产”。

银行为何被“相中”?

细数我国的金融机构,有银行、信托、券商、基金以及保险。而金融机构的最大特点,就是持牌经营。根据中国商业银行的有关规定,银行只能做贷款等债券类型业务。而证券公司却不能放贷款,只能做权益类业务。信托公司则是既能放贷款,又能做权益类投资的组合型机构,因此信托也被称为“金融业里的百货公司”。既然信托作为一个既能放贷款又能做权益类投资的载体而存在,即银行和券商能干的活它都能干,那么,为什么信托在这次改革中没有收到证监会发牌照的邀请呢?

的确,信托行业依托其行业优势发展得很快。2006年银监会的数据显示,整个信托业管理的信托资产合计2763亿元。到了2019年末,中国信托资产规模为21.6万亿元,在这10多年间,其规模增长了100多倍。

尽管信托的历史并不光鲜,也经历了数次生死之劫,但整个行业有了爆发性的增长。这除了政策支持外,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银行,因为银行受法律、法规的限制所不能直接进行的业务,通过信托间接做了。于是,便有了“通道业务”。

后来,随着证监会给公募基金子公司发放“公募基金子公司”牌照,公募基金也开始做起了信托业务。由于公募基金受证监会监管,所以,公募基金子公司无法像信托那样发放贷款,却可以通过受益权模式从事信托公司的贷款业务。因此,该牌照也被称作“万能神器”。

但是,为什么“万能神器”和“金融业里的百货公司”却依然不能像券商和银行那样做金融混业呢?

券商同所有其它金融机构一样,本质上都是中介公司。但是,券商比起公募基金子公司以及信托却拥有了证券账户的开户权,所有在证券市场上进行交易的主体,都要在证券公司开立证券账户,这也使得证券公司拥有了获取客户以及维护客户的机会。

而银行作为业务结算中心,却有着大量的储蓄账户。国内的优质客户基本上都在银行手中,一小部分在券商手中,而只有银行和券商无法做的客户,才会流到信托公司的手里,这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还是银行推荐的。因此,手握如此多资源的银行,比起券商似乎更加符合“券商”的资质。

换句话说,银行和券商之重,是其拥有客户之重而重。这大概也是银行可以获得券商牌照,而进行混业经营的重要原因之一。

“金融航母”未来可期?

随着银行打通券商牌照的传闻即将变成现实,所有券商——不管是头部还是尾部——都将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压力。虽然券商和银行在部分债券领域有过交集,但是,从总体来看,还是各自守着自身的“一亩三分地”。券商一直在牌照特权之下得以垄断性地从事证券保荐、承销等证券业务。但是,随着券商业务对银行放开,银行也可以通过高薪聘请人才,来实现券商业务的高速增长,这无疑会挤压券商的生存空间,对其形成巨大的市场压力。

虽然监管层会通过一些保护措施来保障乃至促进券商业务的继续发展,然而,伴随着证监会于2020年4月1日起取消证券公司外资持股比例的限制,大批的外资券商纷纷入境设立控股甚至独资的券商机构,国内券商的现有市场自然会被蚕食与挤压。目前,已有5家外资股东控股的证券公司进入中国,分别是瑞银证券、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摩根大通证券、高盛高华证券以及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

在外资券商大举入境的背景下,要么坐视券商市场被外资蚕食,要么主动放开牌照让银行扛起博弈外资、“与狼共舞”的大旗,筑起内资在金融领域里的一条“护城河”。

通 过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本土券商与外国券商最大的差距就是投行业务,也就是证券承销并购重组业务。

随着注册制改革的实施,把定价机制交给市场,会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方向之一。但是,就目前来说,国内券商在定价方面的能力,依然十分欠缺。而对于以华尔街投行为代表的“金融巨鳄”来说,这却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以美国IPO为例,股票的发行价格,是市场需要投行对市场和投资者结构分析来推演的。价格高卖不出去,价格低又不能让投行和上市公司客户的利益最大化。因此,高度市场化的竞争,练就了一批具有“华尔街之狼”本色的外资券商。

而在并购重组方面,外资的定价能力、谈判能力、情报收集能力以及调研能力等,都让我国券商难以招架。近年来,我國掀起的海外上市潮以及并购潮,就出现了不少外资券商的身影。

总之,外资券商的进入,会对我国的券商市场带来巨大的挑战乃至冲击!

因此,随着金融业的缓慢放开,我国金融业整合的步伐也在慢慢迈出。银行获取券商牌照的背后,隐藏着国家想要打造“金融航母”的决心。在可预见的未来,证券、银行混业经营,打造我国金融最强“航母”的场景相当可期。

当然,这样的改革往往也会伴随各种各样问题的出现。第一,我国缺少金融人才,尤其是国际化的并购、重组人才。相较于在海外资本市场经历磨练厮杀,而活下来并做大的海外投行来说,我国银行证券混业经营在人才方面的弱势是非常明显的,外资大举进入后还会展开人才争夺战。第二,伴随着混业经营的发展,监管方面还会面临新的挑战。

针对第一个问题,我有一个观点,即:与其给银行颁发券商牌照,让银行开展券商新业务,倒不如允许银行并购现有券商,直接打造真正意义上的投行“航母”,速度更快、结果更好!对于第二个问题,我的意见是,监管方面一定要做到公开透明。

责任编辑:辛国奇

猜你喜欢
混业投行牌照
第十九届新财富最佳投行评选结果
第十五届新财富最佳投行
第十三届新财富最佳投行
对我国金融保险混业经营问题的思考
混业经营背景下的金融服务法治——北京市金融服务法学研究会2016年年会综述
红景天 直销牌照何日可待
牌照
区域音乐视野下的“混业创作模式”创作研究
牌照红利之后的直销未来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