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礼庆, 韩 琪,陈 燕,金岳龙
(皖南医学院 1.公共卫生学院;2.医学信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大学生心理危机主要是指大学生运用寻常应对方式不能处理,由于无法克服心理冲突或外部刺激而对所遇到的内外部应激事件所发生的一种反应[1]。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3]。心理危机脆弱性是描述个体危机承受能力的一个概念[4],危机脆弱性对心理健康有预测作用[5],降低危机脆弱性水平可以减少心理危机的发生[6]。应对方式作为应激和健康的中介机制,对个体身心健康起到重大的保护意义[7];有研究表明,应对方式对危机脆弱性具有显著预测作用[8],不同的应对方式会影响危机脆弱性水平,危机脆弱性越低,越会积极应对[9]。社会支持对心理危机脆弱性有显著的预测作用[4],有研究表明,大学生危机脆弱性与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10]。以往研究中,未对大学生危机脆弱性、特质应对方式和领悟社会支持作关联性研究,本研究拟通过实证性研究评估大学生危机脆弱性状况,分析其与特质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
1.1对象采用分层整群的抽样方法于2018年3-5月,选取芜湖市两所本科院校大学生,在取得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共发放问卷1 900份,有效回收问卷1 689份,有效率88.89%。其中包括医学院校两个学院1 108人,师范院校两个学院581人;男生770人,女生 919人;大一学生709人,大二学生585人,大三学生395人;学生专业涉及医学、教育学、理学、管理学等学科,平均年龄为(19.65±1.90)岁。
1.2方法
1.2.1一般人口学特征包括年级、专业、性别、年龄、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父母婚姻、月均生活费、父母文化程度等。
1.2.2危机脆弱性测验[11]由G·帕里编制,包括15个项目,得分越高个体在面临危机时越脆弱,低于 5 分表示几乎不受危机的影响,5~10 分表明个体能成功面对大多数危机,11~15 分表明有时个体在危机事件的冲击下无法保持心理平衡,15 分以上表明个体在面临危机时非常脆弱。本研究中Cronbach α系数为0.661。
1.2.3特质应对方式问卷[12]共20个项目,包括积极应对(PC)与消极应对(NC)两个因子,每个因子包含 10 个条目,积极应对因子得分越高表示越积极,消极应对因子得分越高表示越消极。本研究中PC和NC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684和0.743。
1.2.4领悟社会支持表[13]由Zimet等编制、姜乾金等修订,12个项目,分家庭内支持和家庭外支持两个维度,得分高社会支持高。本研究中Cronbach α系数为0.935。
1.3数据录入和处理采用Epidata 3.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并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q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大学生危机脆弱性现状大学生危机脆弱性测试得分(10.01±3.79)分,其中< 5 分95人(5.62%),5~10 分 869人(51.45%),11~15分584人(34.58%),>15 分141人(8.35%)。表1结果显示,师范院校大学生危机脆弱性得分高于医学院校(P<0.05);单亲家庭及其他结构大学生危机脆弱性得分高于双亲家庭(P<0.05),单亲家庭及其他结构大学生危机脆弱性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月均生活费500~800元及以上大学生危机脆弱性得分低于<500元者(P<0.05),其他不同月均生活费大学生危机脆弱性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婚姻状况融洽的大学生危机脆弱性得分低于一般、不融洽和分居或离异者(P<0.05),父母婚姻状况一般、不融洽和分居或离异的大学生危机脆弱性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父亲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大学生危机脆弱性得分低于小学、文盲或半文盲者(P<0.05),其他父亲文化程度的大学生危机脆弱性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母亲文化程度大学生危机脆弱性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不同人口学特征大学生危机脆弱性比较
2.2大学生危机脆弱性、特质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相关性表2结果显示,大学生危机脆弱性与消极应对(NC)(r=0.350)呈正相关(P<0.05),与积极应对(PC)(r=-0.324)、家庭内支持(r=-0.350)、家庭外支持(r=-0.410)、领悟社会支持(r=-0.415)呈负相关(P<0.05)。
表2 大学生心理危机脆弱性、特质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相关性(r)
2.3大学生危机脆弱性与人口学特征、特质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的多重回归分析根据单因素分析,按照纳入(α=0.05)与排除(β=0.10)标准,共有学校、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父母婚姻、月均生活费、父亲文化程度、消极应对(NC)、积极应对(PC)、家庭内支持、家庭外支持等10个变量进入多重线性回归方程(对学校、父亲文化程度、月均生活费三个分类变量进行哑变量的设置)。结果显示,父亲文化程度高、家庭外支持得分高和积极应对得分高,大学生危机脆弱性低(P<0.05);师范院校、消极应对得分高,大学生危机脆弱性高(P<0.01)。见表3。
表3 大学生危机脆弱性与人口学特征、特质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的多重回归分析
危机脆弱性测试表明大学生危机脆弱性处于中等水平,在面临危机时能够平稳的度过,但仍有42.92%的大学生面对危机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8.35%的大学生面对危机时非常脆弱,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医学院校大学生危机脆弱性平均得分(9.64±3.65)分,与师范院校大学生危机脆弱性存在显著差异,可能由于医学院校大学生经常接触医学心理相关知识,更多关注自身心理健康有关,与李双等[14]研究结果一致。危机脆弱性与大学生生源地、性别、是否独生子女不存在显著差异,与王宣予等[10]研究结果一致。而郑亚楠等[15]研究显示危机脆弱性与大学生性别存在显著差异,但男生危机脆弱性得分均高于女生。
结果显示,来自双亲家庭、父母婚姻关系越融洽、父母文化程度越高、月均生活费越高的大学生,危机脆弱性得分越低。表明双亲家庭结构中大学生与父母间的情感交流和沟通更多,心理承受能力也会变得更强,也符合以往研究[16]中双亲家庭孩子心理健康水平更优的结果;父母婚姻状况影响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17]。多重回归分析显示,父亲文化程度与危机脆弱性关系更密切。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可能更科学合理[18],提供给子女更多关爱和支持。因此,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助于维护大学生危机脆弱性,需要重视家庭因素对心理危机的预警作用[19]。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危机脆弱性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与积极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呈负相关。有研究表明[20],积极的应对方式和较好的领悟社会支持能预测积极的心理品质,采取积极应对方式、高领悟社会支持的大学生,面对心理危机时能寻求积极的解决办法,体会到更多家庭内外支持,应对心理更积极勇敢,从而顺利地度过危机。危机脆弱性与领悟社会支持两个因子相关程度中家庭外支持高于家庭内支持;同时,多重回归分析也显示,家庭外支持对危机脆弱性的影响更显著。由于大学生进入大学后通过学校、同学、老师等其他社会因素获得资源和支持更多,家庭外支持对危机脆弱性影响增强。由此可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团体辅导等方式,建立完善家庭——学校——社会多元化的支持体系,引导大学生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可降低大学生危机脆弱性,从而减少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