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脚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练意成劲,聚劲为功,运功为用。
心意六合拳,又称心意拳、六合拳、形意拳、行意拳,是我国著名的集搏击、健身、防身、养生于一体的优秀拳种,中国传统拳术之一,中国武文化和东方神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心生意,又由意转化为拳招。
据传此拳为宋代名将抗金英雄岳飞所创。明末清初,山西永济姬际可访名师于陕西终南山,遇异人指教,授予《岳武穆拳谱》朝夕研练,尽得其妙,后有一天忽见两鸡相斗,便遂悟其理而创了心意六合。中年时期,因参加抗清复明,隐居少林寺十年,传艺于河南马学礼,自洛阳人士马学礼得际可真传后,历经数百年、十余代人传承,已形成了庞大的体系。
在修习心意拳的时候,有“外三合”和“内三合”的要求。所谓“外三合”是指“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即是身体各部分在运拳时都要互相配合的;而“内三合”是指“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即是要内心的心情与拳招、力度等合一,方可发挥出威力。心意拳的演练路线是以直进直退为主,步法着重稳健坚实。心意拳的十大形是模仿龙、虎、马、猴、鸡、鹞、燕、蛇、熊、鹰的扑击、穿侧、捕食、闪躲等动作,具有明显的攻守意识,每一形皆有其独特含意的。
所谓“意”,就是正确的运动要领与意念假借(即劲意)的方法;所谓“劲”,就是通过“意”的作用而产生的符合拳术运动规律的、正确的人体动力形态,即所谓“拳劲”;所谓“功”,就是通过“劲”的积累而产生的良好的体能状态(即实力)与本能反应能力;所谓“用”,就是通过“功”的实践而产生的正确的战术意识与超人的实战能力。“意、劲、功、用”是心意六合拳的核心,“劲”则是核心的核心。心意六合拳的整个训练过程,就是“劲”的“生、养、蓄、用”的求取过程。其别具一格的求取的方法是心意六合拳的不传之秘。
练意、练劲、练功、练用才是真正的心意六合拳;练招、练式、练形、练套是皮毛的心意六合拳。心意六合拳是需要用“心”练习的拳术,是方法转化成本能的桥梁,无“意”不能成“劲”,无“劲”不能成“功”,而“功”不落实到“心”则不能为“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心不是意识,是下意识,是本能。能够转化成本能的方法,必然是最简单、最直接、最便捷的方法;能够被本能支配的功劲,必然是从招法定式以及各种人为构思中解放出来的功劲;也只有自由的功劲才能像水一样在各种动作中、以不同的形式体现其强大的威力。简单、直接、便捷,直达目的;无招、无式、无做作,浑然天成;自由的力量从“心”里发出,让每一次接触与碰撞都足以震撼人心。
心意六合拳之所以独特,厉害,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均盖源于此。
杨氏心意六合拳始于一代宗师杨殿卿,“周口三杰”之一,生于1869年,无常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大饥荒逃难时。一生只习练心意六合拳,人称“飞天狮子杨殿卿”,是三杰之中心意拳功夫最精纯的一位。他性格持重,待人和善,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伤人。但出手快捷,善用“虎抱头”式以肘击人,被击者常昏迷倒地,故又有“笑面虎”之称。杨殿卿的“剪手大劈”也是一绝,不管对手以什么样的拳法从哪个方向打来,杨殿卿都可以将人震飞。
杨家自杨殿卿得心意六合拳真传,甚惜其技,择徒授业甚严,传人甚少,与绝大多数得真传者一样,十分珍密其技,绝不轻传。承其艺者唯杨鸿生(1915-1988)、杨凤堂(1893-1982)、杨祥麟(1896-1978)等少数几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当代心意拳大师杨海明乃杨凤堂大师之子,其主要传人有杨阿里、彭鹏、徐庆等。
卢式心意六合拳源于河南心意六合拳,源于一代宗师——卢嵩高武术大师对传统武术开创性的继承与创新。卢师是沪上心意六合拳的开山鼻祖,在沪享有第三代“拳王”的美誉,在不断的实践、学习、交流中,拥有自己鲜明特点、独特风格的卢式心意六合拳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逐渐形成并广为流传,开创了中国武术一派之先河。
卢师,生于1875年,河南周口人,归真于1961年上海。自幼拜河南心意六合拳第七代传人——袁凤仪老师为师,学习心意六合拳,二十六岁时已是武艺超群,被河南周口得胜镖局聘为镖师。上世纪初移居上海,因缘际会,卢师又结识了心意拳第六代传人——丁仁老师(河南山坡人),得其真传,但不以师徒之称。卢师于二十世纪初期在沪传授武术时称:“心意门”当时河南也称“心意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才改称:“心意六合拳”而后“心意六合拳”才在大的范围内传开。
蚌埠的武术界分为宋门、胡门、郭门、房门等,创始人分别为宋国宾、胡德山、郭九兴等人。宋门敬仰岳飞,相传其心意六合拳为岳飞创造。投入宋门徒弟要先向岳飞画像叩九个头,再向老师叩九个头,后再向大师兄、二师兄各行三个礼,并宣称“对师傅忠孝,对师兄弟仁爱,为人讲礼义”。
入门徒弟须崇尚岳家武德,以《心意六合拳谱》里的七言诗为古训:“心意六合拳不乱,许多奥妙在其间,若传狂徒无知汉,惹是招非保身难”。宋门的练拳歌诀是:“出手横拳势难招,展开中平前后稍,转身挑领阴阳势,鹰捉四平足下抛”。
山西六合心意拳专门锻炼肺脏的拳术——劈拳;专门锻炼肝脏的拳术——崩拳;专门锻炼肾脏的拳术——钻拳;专门锻炼心脏的拳术——炮拳;专门锻炼脾脏的拳术——横拳。
国粹名片
心意六合拳
项目序号:802 项目编号:Ⅵ-30
公布时间:2008(第二批) 类别: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所属地区:河南省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周口市 保护单位:周口市心意六合拳协会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周口市
心意六合拳流布于河南省漯河、周口市等地,是我国传统的内家拳之一,是中华武术的瑰宝。明末清初,河南洛阳马学礼遇一隐士传授此拳,其得意弟子马三元是漯河市临颍县繁城镇人氏,由此,数百年来此拳在漯河、周口一带世代相传。
心意六合拳的动作快而刚猛,柔中有刚,刚柔相济,技击性强,数百年来被拳家视若珍宝,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
心意六合拳的练法有定式和动式两种,其内容主要有:心意把、十大形、四把捶、六合刀、六合枪等。心意六合拳的特点是动作简单,内涵丰富,集养生健身、技击为一体,小孩、成年人、老年人都可习练受益。
心意六合拳由于历代择徒很严,师门内部也较少交流,许多老拳师辞世,拳艺失传,濒临灭绝,亟待政府和民间共同采取有力措施对此项古老而优秀的拳种进行有效的保护和传承。大力挖掘心意六合拳对于弘扬我国武术传统文化,增强人民体质,繁荣武术艺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