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清
山东省菏泽市中医医院超声科 (山东 菏泽,274000)
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起病过程较为隐匿,早期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多数患者被确诊时已为中晚期[1,2]。目前,手术切除和介入化疗是治疗PHC的常用方法,其中手术切除在早期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疗效,介入化疗是临床针对晚期肝癌进行治疗的主要手段[3-5]。随着近年来医学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材料的发展,经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在PHC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较好成效[6-7]。尽管该法临床疗效较好,但术后复发和转移仍然是临床面临的难题,本研究旨在探讨B超检查指标与PHC肝动脉栓塞术疗效及早期复发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参考。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4例PHC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年龄、性别、Child-Pugh分级、术前AFP、肿瘤直径、病灶个数等基础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B超检查。根据入组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A组)和预后良好组(B组)。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入组患者均经影像学、病理检查确诊为PHC,因身体原因不能或不愿接受手术治疗而接受肝动脉栓塞术治疗的患者;②入组患者Child-Pugh肝功能评分为A或B级,KPS评分≥70分;③入组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均有完整的病例资料及随访资料。
1.2.2 排除标准 ①伴有严重心、肺、肾功能不全的患者;②伴有继发性肝癌或其他类型肿瘤者;③癌细胞远处转移较多,预期生存期不足3个月者;④伴有不同程度凝血功能障碍者。
1.3 B超检查方法 分别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B超检查,检查前要求患者空腹8~12 h。由2位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影像学医生独立对B超影像图片进行分析,仅告知医生:患者为肝动脉栓塞治疗后2周及1个月复查,其他临床资料均不提供。要求每位司检者应用5分信度法分别记录每位患者TACERFA术后的病灶情况,包括“肯定没有、可能没有、不清楚、可能有、肯定有”5种可能。
2.1 一般资料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Child-Pugh分级、病灶个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患者术前AFP<400 μg/ml的所占比例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超指标比较 B组患者肝动脉内径、肝动脉收缩期峰值、肿瘤直径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超指标比较
2.3 B超指标与PH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肝动脉内径、肝动脉收缩期峰值和肿瘤直径等B超检查指标与PHC患者预后均呈现显著负相关(均P<0.05)。见表3。
表 3 B超指标与PH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2.4 B超对病灶复发的诊断结果 B超诊断复发病例88例,其中5例为假阳性,未复发病例36例,其中2例为假阴性。ROC曲线分析显示,B超对PHC肝动脉栓塞治疗后早期复发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832。B超对早期复发的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分别为0.943、0.951、0.922,Kappa值为0.866。
PHC是目前我国发病率居于前五位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该病在发病早期不易确诊,在中晚期治疗难度较大,临床疗效欠佳[8]。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是应用血管介入术将化疗药物输送至癌症病灶,主要适用于临床因身体原因无法采取肝脏切除术或患者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情况[9,10]。目前临床对肝癌患者病情进行评估的影像学方法包括B超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等[11,12],其中肝脏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检查方法,对人体组织影响较小,具有经济、操作简单、普及率高等优点。因此评估B超检查指标对PHC肝动脉栓塞术疗效及早期复发的相关性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利用肝癌组织对栓塞剂具有特殊滞留作用的特点,可以保证各种化疗药物在患者体内以缓慢的速度向肝癌组织释放,并逐渐发生药效[13,14],从而在保证对肝癌血流供应予以有效阻断的同时,对肿瘤细胞予以有效地杀灭,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治疗后,在栓塞以及化疗药物的作用下,肿瘤的动脉腔明显变窄,甚至出现闭塞现象,进而导致肿块缩小,肝动脉内径以及肝动脉收缩期峰值随之明显下降。
本研究结果表明,B组患者肝动脉内径、肝动脉收缩期峰值、肿瘤直径均高于A组,提示B超指标可在一定程度指示PHC患者肝动脉栓塞术治疗的预后。本研究显示,肝动脉内径、肝动脉收缩期峰值和肿瘤直径等B超检查指标与PHC患者预后均呈现显著负相关。上述结果表明B超可对PHC患者肝动脉栓塞术后早期复发情况进行预测。超声显像能够显示肿瘤实质性暗区,彩色多普勒血流能够对进出肿瘤组织的血液情况进行评估,并可根据病灶血流情况对肿瘤的良性、恶性进行鉴别。治疗后,应用B超对患者进行检查,可了解肿瘤体积变化,分析回声类型。同时多普勒超声能够分析动脉收缩期峰值的变化情况,有助于评估患者预后。根据5级评分法,结合ROC曲线计算结果,说明B超诊断早期复发与金标准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表明通过B超指标可较好评估PHC患者的预后。
B超检查能够明显观察到肿瘤的实质性暗色区域或光团,肝脏的形态明显发生改变,呈现出肝癌的特征性图像,通常在边缘可见晕圈。对于PHC患者的肿块内部具有较多的血流,血流不规则迂曲行走,一般可呈搏动性动脉型频谱,处于进展期的患者供应动脉明显增粗,血流量增多,病灶内部可见点状、簇状、分支状。由于在肿瘤的周围和内部的血流均明显增加,进一步使肝脏固有动脉扩大增宽,使得血流速度加快,峰流速度加快,因此病情严重患者B超检查指标会发生相应变化,可用于评估病情[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