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林荣
[摘要]目的为了解居家糖尿病病患实施认知行为干预以及电话随访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之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110例糖尿病病人,采取随机数字排列表法将其分成常规组(55例)以及实验组(55例),予常规组病人进行传统出院指导以及电话随访,予实验组病人认知行为干预以及电话随访。对比每组治疗依从性以及护理前后LOTCA得分、MMSE得分。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总依从率依次是94.55%、81.82%(P<0.05);护理后实验组LOTCA得分以及MMSE得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居家糖尿病病患实施认知行为干预以及电话随访,可提升患者的认知水平,进而提高病患治疗依从性,发挥相应的临床护理效果。
[关键词];糖尿病;电话随访;认知行为干预;依从性;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4-185-02
糖尿病属于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由于疾病病程较长,大多数病人在住院控制血糖水平后,通常选择居家治疗模式。当前,临床对于居家治疗病人,主要采取电话随访等形式掌握病人疾病恢复情况,该种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提升治疗及护理效果,但由于病人对疾病认知程度不足,加之老年人记忆力逐渐衰退,容易出现误服、漏服药物等情况,导致病人治疗依从性下降,因此病人满意度不高。为提高临床糖尿病治疗及护理效果,我们对实验组病,人实施认知行为干预以及电话随访,效果显著,现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与干预措施
1.1一般资料:选择我科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接收的110例糖尿病病人为研究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排列表法将其分成常规组(55例)以及实验组(55例)。常规组与实验组男性例数依次是44:43、女性例数依次是11:12;年龄平均值依次是(60.398.27)岁、(60.458..32)岁;病程平均值依次是(8.191.25)年、(8.261.34)年。将每组基线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0.05,代表可实施分组探讨研究。纳入标准:(1)所有病患经临床诊断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1];(2)无听力障碍者;(3)病患及其家属享有知情同意权,在充分了解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方法后表示自愿参加研究。排除标准:(1)伴有心脑血管严重病变者[2];(2)病患存在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无法正常进行言语交流者;(3)治疗过程自动出院的患者;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常规组:给予病人基础的护理措施,在其出院前对其进行传统出院指导,在病人居家治疗期间,定期进行电话随访,在病人出院后一周开始电话随访,之后间隔两周进行一次电话随访,了解病人康复情况。
实验组:在常规方法干预的基础上,科室成立糖尿病随访小组,由主治医师1人、资深的主管护师和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师共5人组成,经科室护士长统一培训后执行本组病人干预措施的落实及出院后的随访工作,随访时间为六个月。具体的干预内容为:
1.2.1认知干预,在病人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可通过发放宣传单、面对面交流等形式,为病人详细介绍糖尿病相关内容,特别需要为病人介绍遵医嘱规律用药的重要性,针对存在错误认知习惯的病患,需及时加以纠正,使病人树立正确的观念,同时提升其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为病人介绍降糖药物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提高病人服药依从性。
1.2.2行为干预,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每天定时、定量进餐,确保食物种类丰富,保障每日脂肪、蛋白质以及糖类物质摄入量均衡。嘱病人定期测量血糖,并将其记录在血糖监测本上,并在来院复查时携带,以便医师及时掌握其血糖水平,从而合理调整药物使用剂量。对于体型较胖的病人,可指导其合理运动,每日运动时间可控制在20分钟至40分钟之间,运动时间可选择在餐后1小时,运动需保持循序渐进,并且不可过度劳累。每组病人均持续干预6个月。
1.3观察指标
(1)比较每组病人治疗依从性,病人严格遵医嘱进行规范治疗为依从性高;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大多数时间可遵医嘱,少数时间出现不规范治疗情况为依从性一般;病患在治疗过程中拒绝遵医嘱为依从性差[3]。本次研究将依从性高以及依从性一般归纳为总依从性。(2)分别于护理前后使用洛文斯顿成套测量量表(LOTCA)以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每组病患认知功能,其中LOTCA总分是91分,MMSE总分是30分,最终得分越低则代表病患认知功能越差"。
1.4.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以平均值±标准差和百分比的形式表示,检测方式选择SPSS22.0软件中的t检测和X'检测,检测结果提示P<0.05,则代表数据存在统计意义。
2.结果
2.1比较每组病人治疗依从性
常规组总依从率低于实验组(P<0.05)。见下表1:
2.2比较护理前后每组病患LOTCA得分以及MMSE得分
护理后常规组LOTCA得分以及MMSE得分均低于实验组(P<0.05)。见下表2: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使得临床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升高,对人们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由于疾病病程较长,长期治疗会增加病人家庭经济压力,同时對其心理也造成不利影响,并且大部分病人为老年人,对疾病认知程度不高,因此极易出现治疗依从性下降等问题,不利于其疾病恢复。电话随访是临床护士针对居家康复病人常用的一种干预措施,利用电话沟通,医护人员可掌握病人病情,以便对其进行相应干预。但是电话随访存在时间、人数限制等不足,因此,提升病人自身认知水平尤为重要。
认知行为干预主要是通过改变个体存在的认知思维模式,从而对其行为方式进行相应改变的一种干预措施。将其应用于糖尿病病人,通过采取多种形式提升病人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使其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进而对其行为方式产生相应改变。本次研究中,实验组与常规组病人总依从率依次是94.55%、81.82%(P<0.05);护理后实验组LOTCA得分以及MMSE得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分析结果可知,通过纠正病人错误认知行为,使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合理进行运动锻炼,表明提升病人的认知水平,使得其治疗依从性得到显著提升,更加主动配合治疗。同时定期进行电话随访,及时了解其疾病恢复情况,并反复多次对其进行认知行为干预,从而提高其治疗效果?。
总之,居家糖尿病病人实施认知行为干预以及电话随访可提升患者的认知水平以及治疗依从性,进而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董宗美,娄培安,张盼,等.认知行为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治疗的效果观察[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9,27(10):749-754.
[2]张天琦,黄求进,王晓春.思维导图式认知行为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医院管理,2019,39(8):71-73.
[3]张洲,王欣,张鑫,等.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及嗅觉任务态功能磁共振研究[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9,11(11):736-741.
[4]易姝薇彭娟,庞锐,认知行为疗法对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和焦虑的疗效[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26(2):414-416,420.
[5]严悦颜.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在2型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23):3263-3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