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北京城里的“萝卜挑”

2020-07-28 04:49肖复兴
小读者·爱读写 2020年6期
关键词:泡菜小贩点儿

冬至到了。寒冷的冬天来了。在老北京,即使这时候已经进入数九寒冬,街头卖各种吃食的小摊子也不少。萝卜挑,是其中一种。

萝卜是老北京人冬天里常见的一种吃食。特别是夜晚,常见卖萝卜的小贩挑着担子穿街走巷地吆喝:“萝卜赛梨!萝卜赛梨!”老北京人管这叫做“萝卜挑”。一般卖心里美和卫青两种萝卜,卫青是从天津那边进来的萝卜,皮青瓤也青,瘦长得如同现在说的“骨感美人”。北京人一般爱吃心里美,不仅圆乎乎的像唐朝的“胖美人”,而且切开里面的颜色也五彩鲜亮,透着喜气,这是老北京人几辈传下来的饮食美学,没有办法。心里美也有多种,分绿皮红心、白皮粉心、红皮白心、红皮绿心。其中最佳品种是红皮白心,说是白心,其实是白色如雪中夹杂着一丝丝红线,好像血丝,红白相间,透着细腻喜人。这种心里美,水分最足,还带着丝丝甜味。如果切成丝,撒点儿糖,点点儿醋,拌着吃,颜色就诱人无比。

“萝卜挑”一般爱在晚上出没,担子上点一盏煤油灯或电火石灯。他们是专门为那些喝点儿小酒的人准备的酒后开胃品。朔风呼啸或者大雪纷纷的胡同里,听见他们脆生生的吆喝声,就知道脆生生的萝卜来了。那是北京冬天里温暖而清亮的声音,卖心里美嘞!卖卫青儿嘞!和北风的呼啸呈混声二重唱。民国竹枝词里也有专门唱这种“萝卜挑”的:“隔巷声声唤赛梨,北风深夜一灯低,购来恰值微醺后,薄刃新剖妙莫题。”

人们出门到他们的挑担前买萝卜,他们会帮你把萝卜皮削开,但不会削掉,萝卜托在手掌上,一柄萝卜刀顺着萝卜头上下挥舞,刀不刃手,萝卜皮呈一瓣瓣莲花状四散开来,然后再把里面的萝卜切成几瓣,你便可以托着萝卜回家了。如果是小孩子去买,他们可以把萝卜切成一朵花或一只鸟,让孩子们开心。萝卜在那瞬间成为了一种老北京人称呼的“玩意儿”,“玩意儿”可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可以把玩的艺术品呢。

前辈作家金云臻先生曾经专门写过卖萝卜的小贩给萝卜削皮的情景,写得格外精细而传神:“削皮的手法,也值得一赏。一只萝卜挑好,在头部削下一层,露出稍许心子,然后从顶部直下削皮,皮宽约一寸多,不薄不厚(薄了味辣,厚了伤肉),近根处不切断,一片片笔直连着底部。剩下净肉心,纵横劈成十六或十二条,条条挺立在内,外面未切断的皮合拢起来,完全把萝卜芯包裹严密,绝无污染。拿在手中,吃时放开手,犹如一朵盛开的荷花。”

卖萝卜的不把萝卜皮削掉,除了为好看,还为了不糟贱萝卜,因为萝卜皮有时候比萝卜还要好吃,爆腌萝卜皮,撒点儿盐、糖和蒜末,再用烧开的花椒油和辣椒油一浇,最后点几滴香油,喷一点儿醋,又脆又香,又酸又辣,是老北京的一道物美价廉的凉菜。这是老北京人简易的泡菜,和四川泡菜有一拼,比韩国和日本的泡菜萝卜好吃多了。

当然,更重要的,冬至之后吃萝卜,在老北京人看来,更有其养生的功效,叫做这时候的“萝卜赛人参”。

这时候,还有另一种食物的养生功效可以和萝卜相媲美,便是柿子。在民间有这样的方子,即在冬至这一天把柿子放在窗台上冻上,冬至是数九的第一天,以后每到一个九的第一天,吃一个冻柿子,可以止咳。这一冬天都能不咳不喘,比通三益的秋梨膏和中药房里的枇杷止咳露都灵。

名师点评

肖复兴写着普通人的形象,不是用平面的、静止的单一写法,而注意生活的纷纭复杂与人物多样的性格,給读者一种立体感。这篇作品中,作家用细腻的文笔,为我们描写了老北京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把老北京走街串巷的小贩的吆喝和市井生活刻画得逼真传神,就像电影镜头一样,记录下老北京人的精彩生活。

作家简介:

肖复兴,1947年出生,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中国著名作家,原籍河北沧州,现居北京。1968年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今北大荒农垦)插队,曾任《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网》专栏作家、专家。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理论集80余部。散文集《音乐笔记》获首届冰心散文奖。多篇作品选入大、中、小学课本及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汉语教材。

猜你喜欢
泡菜小贩点儿
春天不应该做点儿什么吗?
北平的零食小贩
雪花泡菜
还有多远
再晚点儿
不熟不要钱
想浮起来?得动点儿脑筋!
想浮起来?得动点儿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