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
关键词:生产一线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健康
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关于进一步做好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工作的意见》中特别强调,要加强对青年职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疏导,关心职工的生产生活,使广大职工有尊严地生活,实现体面劳动。心理健康标志着人的心理调适能力和发展水平,即人在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时,能持久地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是诸多的心理因素在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下运作的综合体现。
(一)心理因素
人格因素。人格因素包涵了性格、气质等,抑郁、孤僻、急躁、胆怯等不良性格容易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孤僻的性格不容易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多疑的人不会信任他人[1]。
适应环境能力。员工一生中不可能总是在相同岗位工作,周围的环境总是会发生变化,因此,员工只有很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才可能心理健康。也就是说,心理健康的员工必须在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和文化环境三个方面拥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情绪、情感因素。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6]。忧郁、愤怒、恐惧等情绪、情感因素是导致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长期的忧郁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长期的抑郁情绪会造成胃溃疡等疾病[3]。应及时了解员工忧郁、愤怒、恐惧的原因,化解员工不良的情绪、情感。
(二)生理因素
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由此看来,生理健康是健康标准的首要前提,只有生理层面健康,才能谈论心理层面的健康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换句话说,生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身体的残疾或是疾病,都无法满足一线岗位的要求[2]。
(三)社会因素
家庭因素。家庭是员工最私密、最放松的环境。夫妻关系的不融洽、父子关系的紧张、家庭氛围的不和谐、家务事繁多等等,都是影响员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3]。
组织因素。组织因素是影响员工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原因。组织因素包括工作环境的好坏、职务的升迁、人际关系的好坏等等。员工对组织因素的不如意,会引起自身烦躁、抑郁、忧郁、焦虑等心理疾病的产生[4]。
社会因素。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风气、生活节奏等会影响员工的心理健康。对社会风气看不惯、对生活节奏不适应、对社会现象气不过,都会給员工心理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一)发挥思想与行为相互转化的规律
思想支配行为。人的思想形成过程是人们在社会环境影响下经过社会实践,使思想的内在转化与外在规范有机统一的过程。每个班组都有自身的班组文化,这个班组文化是班组每位员工的思想融合的结合点。
行为对思想具有反作用。行为会影响思想,客观存在和人们的客观实践是思想产生的基础。在社会实践中,各种客观存在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来,先形成感性认识,再形成理性认识。班组是一个集体,这个集体也存在着社会环境。
(二)发挥思想行为与利益相关的规律
利益是人的思想行为的动力源泉。人们对自身利益的重视,表现在对待物质待遇、生活居住条件、民主权利等问题上的要求越来越高。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没有利益就没有动力。
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不能离开利益和正当要求。人的思想问题,通常是现实利益问题的反映。员工上访的行为,就是员工认为自身利益受到侵害而产生的行为;员工怠工的行为,也是员工认为自己工作的付出没有获得相应的报酬回报。
发挥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作用,落实广大职工尤其是企业一线班组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进一步加大维护企业班组职工合法权益与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力度。
要创新工会工作方式,着力做好青年员工职业规划、退休职工送温暖、举办多姿多彩的文体活动等,完善职工之家功能。
利用心理学调查问卷,对企业全体员工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筛查,对每位企业员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患有心理疾病或者心理处于亚健康状况的员工,告知本人并咨询心理医生协助治疗。
参考文献
[1]白璐.如何保障企业青年员工心理健康[J].商业文化,2020(09)
[2]林喜庆.龚奕帆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基于某航空公司的调查[J].中国人事科学, 2020(02)
[3]李婕.浅析如何加强国有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管理[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20(01)
[4]刘静.社会转型期的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管理[J].中外企业家,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