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趁丽 贾伟杰
关键词:时代青年;精神品质;习近平
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口经济学院2019年度教学研究项目“新时代下青年榜样的价值及应用研究——以习近平为考察对象”(HJKY(YB)19-31)阶段性成果。
顾名思义,“核心精神品质”是指精神品质价值的主要部分。青年习近平精神品质的主要部分是习近平人格魅力及其实践行为所凝练出来的,核心精神品质表述为:“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基本内容包括“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志存高远,砥砺奋斗”、“心无旁骛,唯实求真”、“笃行实干,知行合一”。
(一)爱国——“热爱祖国,忠于人民”
“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是习近平精神品质最显著的特征。习近平出生于红色革命家庭,在浓郁的爱国爱民家风的浸润下,习近平从小就表现出了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精神品质。习近平在15岁至22岁的青年时期,响应国家召唤,作为 岁数最小、知青条件最困苦、在农村待的时间最长的知青到陕北高原农村梁家河插队,怀着对国家和人民无限的深情,扎根黄土地,在梁家河整整七年时间,自始至终把自己作为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为老百姓做事情。他曾说,他要作一个人民公仆,扎根于陕北高原,因为这里培育出了他恒定的信念:要为老百姓做实事!无论他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一个共产党的工作者,如果不真切了解基层群众的疾苦和贫困地区群众生活的艰难,就无法真正站稳群众立场。”[1]青年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定型的关键时期,七年知青岁月经历使他更加坚定了“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志向。因此,在他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后,仍是人民在他心中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他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由此可见,他在磨炼、奋斗中实现了个人理想追求与为人民服务的统一,越来越忠诚于“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人生信仰,为日后担当国家的所赋予的重任提供了有力的力量之源。
(二)励志——“志存高远,砥砺奋斗”
“志存高远,砥砺奋斗”是习近平精神品质最厚重的底色。2013年5月4日,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教育广大青年:“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3]习近平对青年的深情寄语实质上形象总结了自己青年时期的生活态度、工作的状态、精神的追求。青年习近平从小受父母亲的影响,内心对老一代革命家充满敬仰之情,再加上博览群书和阅历的不断丰富,内心便升腾出一种奋勇拼搏,闯出一番事业的豪情壮志。他认识到理想需要坚定,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奋斗,因此,青年习近平坚定不移的走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扎根农村,不断学习、积累经验,在不断磨砺中奋斗、成长,积累知识、挥洒汗水,一丝不苟的实现自己内心的誓言。他的努力为以后带领我国人民把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前进打下强而有力的实践根基。
(三)求真——“心无旁骛,唯实求真”
“心无旁骛,唯实求真”是习近平精神品质最真实的写照。真理与知识自书中来。青年习近平在农村插队时给农民群众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爱学习、爱读书。无论是历史中还是当下社会,但凡成就非凡的人物,有一个共性就是爱学习、善于学习,正如宋真宗赵恒的《励学篇》之中讲的:“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央视新闻时政微视频《窑洞里的读书人》中,曾任梁家河村村支书的石春阳回忆,习近平1969年到梁家河做知青时,习近平随身行李是一个较小的箱子,以为这个箱子比别人都轻松一些,结果发现这个箱子最沉,他后来得知,那个箱里面装了一箱子书。习近平爱读读各种书,并时时读书,经史典籍、国内外名著都是他的最爱读的,无論是在放羊的时还是锄地等劳动中,书籍总是常伴其左右。
青年习近平不仅爱学习、爱读书,更注重学习的方法。其一,学“真”。习近平不“唯书”“唯上”,注重对比分析,结合同类书籍所涉及时间、地点、环境、背景等不同的因素,做出自己的判断,而不偏听偏信,从而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地从不同的侧面去了解和分析一个问题。其二,学“广”。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也说过:“我们的学习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富有探索精神的,既要抓住学习重点,也要注意拓展学习领域;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也要向国外有益经验学习。学习有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有实践知识的学习。”[4]其三,学“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断学习、十分迅速更新和补足自己基本知识的欠缺,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发表演说 :“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当今世界,知识信息快速更新,学习稍有懈怠,就会落伍。有人说,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一个圆,学习是半径,半径越大,拥有的世界就越广阔。”
(四)力行——“笃行实干,知行合一”
“笃行实干,知行合一”是习近平精神品质最激昂的旋律。习近平是实干家,是知行合一的典范,他注重“学”和“习”相统一,也就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习近平指出:“我们读了很多书,但书里有很多水分,只有和群众结合,才能把水分蒸发掉,得到真正的知识。”[5]习近平注重把从书本上学习的理论运用于实际工作实践当中。在到梁家河插队之前他主要任务是学习,插队之后,锄地、耕田、翻土等农活成为他作为农民的必修课,他融入老百姓中间,经常向农民请教,成为干农活的一把好手。另外他不满足于基本农活的学习,运用科学知识研究农民增收,对于育种问题非常感兴趣。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经历,就是在实践和人民中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的过程,“自觉向人民和实践学习,办沼气、磨坊、铁业社、代销店,打井、种烤烟、打坝淤地、搞河桥治理……都是同时他酷爱学习,涉猎马列主义、文学史学、政治军事等,为当今治国理政提供了丰富知识储备,奠定了坚实知识根基。”[6]习近平正是在这样的磨炼中,将所学知识与人民利益结合起来,脚踏实地,诚诚恳恳地为人民付出,而他所收获的将令他终身受益。
(一)青年习近平的核心精神品质是在接受时代洗礼下沉淀的
个人的精神品质的形成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 。沛西·能在《教育原理》中认为:人之所以成人,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他和父母兄弟、同学和教师、伙伴和对手、朋友和敌人、雇主和雇工的交往对他的影响和“社会遗传”的深远影响。青年习近平的核心精神品质是在接受时代洗礼下沉淀的。古往今来,时代更替,具体时代事件偶然,但时代规律恒定:时代青年奋斗的方向据时代需要而定。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不到16岁的习近平积极响应“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时代召唤,在陕北当了农民,接受农村再教育。不同环境有不同的體验和收获,在与农民的接触中,对当时的中国农村农民有了深刻的认识、对老百姓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苦练了吃苦耐劳的精神,越发坚定了他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
(二)青年习近平的核心精神品质是在实践行为中锤炼的
青年习近平的优秀的精神品质是在实践行为中锤炼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再现了青年习近平许多珍贵的历史细节,真实的记录了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初到农村,16岁的习近平心理压力是巨大的,所面临的环境是生活上艰难困苦、初来乍到跟群众之间陌生、家庭境遇尚未得到改变,除了压力之外,也曾产生过彷徨、迷惘。但是,“能受天磨真铁汉”,在这里,最苦最难的生活成了习近平青年难得的精神财富和成长的教科书,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前前后后共写了8份入团申请和10份入党申请;十里山路扛200斤麦子不换肩、扁担磨肩掉皮出血长厚茧、咬紧牙闯过了五关(跳蚤关、生活关、饮食关、劳动关和思想关),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磨炼了他坚韧意志,习近平坦承,“上山下乡的经历对我的影响是相当深的,使我形成了脚踏实地,自强不息的品格。”习总书记曾寄语:“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
(三)青年习近平的核心精神品质是在优秀文化中浸润的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内外经典作品浸润形成了青年习近平的优秀的精神品质。中华文化历经数千年以上的时间历史演变,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青年习近平孜孜不倦的从中汲取力量。追根溯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化自信”理念可以说是源于其青年时期的积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在不同场合旁征博引、引经据典,这跟他认同和尊崇传统思想价值体系、中国传统文化有直接关系。“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当年梁家河年龄最小的知青,也是最爱读书的知青,习近平书瘾颇大,读书不分时间、不分场合,白天锄地时阅读,放羊时也阅读;时常被煤油灯熏黑的鼻孔暴露了他日日挑灯夜读的习惯;为了一本自己喜欢的书,他会翻山越岭去借阅;他不仅对中华文化的诗词文学有浓厚的兴趣,他阅读广泛,国外的、国内的,哲学的、历史学的、社会学、文学的、政治学等等经典著作,对各个领域各个学科的知识均有涉猎。他曾深耕过著作如《中国通史简编》、《毛泽东选集》、《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等。如今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起当年读书的岁月时说道:“我并不觉得农村7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参考文献
[1]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26.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
[3]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2).
[4]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03(002).
[5]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81.
[6]徐华伟.习近平关于青年的论述对新时代青年成长的启示——以《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为考察视角[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9,29(04):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