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眼的球面形状和视网膜对仿生设备的制造提出了巨大挑战。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刊登中美联合完成的一项新研究称,科学家已成功发明夜视能力超强的仿生眼。
该研究由中国香港科技大学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教授范志勇及来自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团队共同完成。研究人员在弯曲氧化铝膜上嵌入利用钙钛矿(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池的光敏材料)制成的微型传感器,该传感器收集到的视觉信息通过模仿大脑视觉皮层的纳米电线传输至计算机接受處理。这些纳米电线敏感度极高,可以超越人眼光学波长范围,响应800纳米波长(介于可见光与红外辐射之间的阈值)。这意味着当我们觉得“伸手不见五指”时,这种仿生眼仍能看清黑暗中的一切。另外,仿生眼对瞬时光变化的反应速度比人眼更快,“明适应”或“暗适应”所需时间极短。不仅如此,全新仿生眼的视网膜每平方厘米可容纳4.6亿个纳米传感器(人类视网膜仅有约1000万个细胞),因而其视觉保真度远超人眼,可以看到体积更小且距离更远的物体。
范志勇表示,仿生眼其实就是一个三维人工视网膜,可帮助人类获得超强的夜视能力。随着研究的深入,有朝一日有望研制出更好的视觉假体,将其应用于医疗、人工智能及仿真机器人等领域。该仿生眼有望在10年后投入实际使用。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荷兰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等机构的研究者发现,坚持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不吸烟、不超重和经常锻炼等),与50岁时无重大疾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预期寿命延长有关。
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的这项研究成果认为,提高食物质量和敦促大众采用健康生活方式的公共卫生政策,以及实施严格的管制条例(例如在公共场所禁烟或限制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对于延长预期寿命,特别是没有重要慢性病的预期寿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人员从“美国护士健康研究(NHS)”中选取了73196名注册女护士,从“健康专业人员随访研究(HPFS)”中选取了38366名男性参与者,这些人在研究之初没有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
从不吸烟、体重健康、每天至少从事30分钟的体育活动、适量饮酒和食用优质的饮食,研究人员用上述5个低风险的生活方式因素来计算参与者的健康生活方式评分。对这5个分数进行加总,得到了最终的低风险生活方式分数,范围从0~5,分数高表明生活方式更健康。
在为期20多年的随访时间内,研究人员定期对参与者进行评估。在此期间,研究人员记录了确诊和死于癌症、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病例。
在调整了年龄、种族、家庭病史和其他潜在的影响因素后,分析结果显示,未采用低风险生活方式因素的女性在50岁时没有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预期寿命为24年;而采用了4个或5个低风险生活方式的女性在50岁时没有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预期寿命为34年。相似的,生活习惯不健康的男性在50岁时的无病预期寿命为24年;而采用了4~5个健康生活习惯的男性在50岁时的无病预期寿命为31年。吸烟量多(每天超过15支)的男性和肥胖的男女参与者(BMI超过30)在50岁时无病的预期寿命的比例最低(少于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