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宏博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成为很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社交媒体的作用相当复杂,在看似愉快地刷微博、朋友圈的行为背后,也会不易察觉地导致了一些负面效果。英国皇家公共卫生学院发布的《社交媒体与年轻人精神健康》报告称,那些每天使用社交媒体超过2小时的年轻人,精神健康状态更易不好,还可能出现自我评价差、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对于成年人来说,朋友圈不仅仅是个社交平台,还是一张巨大的人际关系网。打开朋友圈,看到的大都是别人丰富多彩的生活。人们会努力展示自己“完美”的一面,而这些“完美”很容易让观者产生焦虑感。美国心理学家利昂·菲斯廷格在20世纪50年代就阐述过一个著名的“社会比较理论”。他认为,与他人比较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向上比较,即与那些比我们好的人相比;向下的比较即与比自己差的人比。而在朋友圈中,绝大多数的人都在进行向上比较。很多人看到他人光鲜亮丽的生活之后,一方面让自己难以平衡地与他人进行交往,同时也用这种理想化的角色怀疑自己生活的价值——即使知道在社交媒体中获取的信息也许并不准确,大多数人也很难逃离这种自我怀疑的陷阱,焦虑和一系列负面影响也就由此产生。
无法否认的现状是,我们终究不能置身于社交媒体之外。那么,如何遏制社交媒体带来的负面影响呢?波鸿鲁尔大学研究人员以286人为研究对象,这些人日均使用社交媒体1小时。研究人员把他们分为两组,测试两周。第一组有140人,每天使用时间比测试前减少20分钟;第二组146人,每天使用时间没有变化。研究人员在研究开始前、开始一周和两周后、测试结束一个月及三个月后,经调查了解所有人使用社交媒体的方式、生活方式和幸福感。结果显示,第一组测试结束后主动或被动减少社交媒体使用时长,吸烟量较先前减少,锻炼更积极,且抑郁症状少于第二组,对生活满意度上升。
所以,放下手机,抬起头来,看看蓝天,增加与身边家人、朋友的正常沟通,会比时不时刷朋友圈更幸福。
(摘自《保健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