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
[摘要]泛动画发展趋势使动画业教育介N儿童教育成为必然,本文通过体、德、智三方面阐述儿童动画教育的优势,分析了儿童动画教育与美术新课标三个维度要求的关系,以及应重视的问题。
[关键字]儿童教育;综合素质;动画教学
一、泛动画概念下动画专业发展趋势
动画这一艺术门类较为特殊,既有普遍性也有专业性。台家用电脑即可制作GIF、FLASH等低技术但仍具备观赏性的动画作品;而VR虚拟实境动画从制作到观赏都需要高成本的专业设备;光靠纸和笔也可以创作出有趣的手翻书动画。就社会范围而言,动画在媒体、教育、娱乐等领域都十分常见,并且.其制作,人员所属行业也极其广泛。这种普遍性和专业性并存的特点,迫使行业提出泛动画的概念。
动画专业是高校中较为普遍的专业设置,通常以培养动画专业从业人员为主。但长期以来,高校动画专业无论是招生还是就业都呈现紧缩态势,这和动画产业稳步扩大的形势有一定的差距。虽然高校动画专业经过几年的改革,在形式和技术方面都有较大转变,并且衍生出数字媒体等专业,促使动画融合到商业、媒体、文创、建筑、医学、军事等行业,推动了动画产业的稳步发展,但是泛动画趋势下创作、制作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要求极高,需要其具备绘画、影视、文学、音乐、计算机等众多专业门类知识技能,单纯依靠高校培养,耗时周期上显得捉襟见肘。泛动画的发展形势迫使动画专业的综合教育向更低龄阶段推进,这也成为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
二、动画专业介入儿童综合素质教育的重点
无论是从制作还是欣赏角度而言,综合艺术修养都是每个人所必须具备的;而儿童教育是对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其中艺术修养更是近年逐渐被重视的部分,影响着儿童的德、智、体发展。动画专业的需求和L童教育的目标完全对应使前者介入后者顺理成章。
1.身体综合素质
儿童教育中身体素质培养是毋庸置疑的基础。一般人更易关注如身高、体重、头围等直观指标,往往忽略了神经发育培养,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儿童的运动能力一直被诟病,而运动和神经系统发育密切相关。比如精细动作、大动作行为的发育就是发育商(DQ)中的两项重要指标。而动画中角色、道具的制作,绘画动作,角色动作参考表演等动画制作内容对儿童在大动作、精细动作、身体协调性各个方面有一定的锻炼要求。另外,研究人体的运动原理和时间空间的关系是“动画运动规律”科目的重要组成。其在儿童的身体素质教育中适当介入,可以引导儿童对自身身体的无意识自我发展逐渐过渡到有意识探索性的科学认知,进而自律发展。可见动画的专业教育在儿童身体综合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有深度挖掘的空间。
2.性格综合素质
儿童的性格、人格塑造是影响一个人深远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是很难用说教的方式给儿童传达价值观,所以儿童心理教育仍然是一个复杂的研究学科。教育者往往会在日常中不遗余力地言传身教,或是引导儿童在点滴小事上体验优秀品质。但是一个人的阅历是有限的,所以近年来“用故事喂大孩子”的绘本式教育趋势迅速发展起来,其核心理念就是通过用图画讲故事这一形式作为儿童的启蒙教育,用好故事丰富儿童的人生阅历,启迪儿童的哲学思想,培养其优秀的性格品质,塑造健全的人格。然而动画的视听艺术远比图画加文字的表现形式更丰富、更吸引人;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成本、设备壁垒被打破,纸媒形式也势必逐渐被动画形式取代。更重要的是在动画教育中,儿童不仅是“听故事”的人,也会做“讲故事”的人;通过结成团队,共同完成“故事”的设计和制作,最终被其他儿童“欣赏”,这过程中留给综合素质教育及德育的空间是极其充裕的。
3.智力综合素质
智力开发依然是中国家长普遍重视的方面,但是对其认知仍然存在大面积的误区,尤其是将技能和智能混为一谈,认为学乐器即学音乐,学绘画等于学美术,学算术就是学数学,此类例子不一而足。智能是智力和能力的总称,要求孩子不仅要了解客观事物和规律,更重要的是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智能是孩子通过观察、记忆思考、逻辑等基本能力将自己的技能系统的组织起来,经过发现、分析、假设、检验四个阶段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其间所牵涉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还有动机情绪、思维逻辑、性格特点等。这对现代儿童智力综合素质的教育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众所周知动画的表现内容、制作方法千差万别。从表现内容上说,纪实、历史、童话、科幻、科普等主题极其丰富;从制作流程上说,筒单的流程只需要将连续的绘画按照顺序播放即可,复杂的动画项目则要经过前期的剧本、造型设计,中期的镜头、动态制作,后期的合成、特效编辑,还涉及团队的管理、分工、配合等。可以说动画的实践教学涵盖具备单一问题及复杂连环问题的解决,这对循序渐进地开发儿童智力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另外,现代动画技术对知识的需求相当广泛,如对解剖学、心理学、光学、语言编程等均有涉及,其知识体系横跨工学、文学、艺术学三大门类十余个学科。以動画专业教学为载体的J儿童综合素质课程不仅在能力训练上具备长远优势,在基础知识技能教育方面仍不失为一种上佳选择。
三、动画专业教学的综合素质培养实现
现阶段而言,动画作为典型的视觉艺术,在儿童教育中最接近美术课程。将动画融入现有教育体系可以遵循美术课标,而动画的专业教学过程及理念和新课标所明确的“三个维度”的核心是完全贴合的。
1.动画艺术基础完善“知识和技能”
无论是何种艺术门类,“知识和技能”是必然的基础。新课标中将“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修订为“面向全体学E”,也就是肯定了艺术知识技能是综合素质的基本构成之一。动画所需的基础视觉“知识和技能”和现阶段L童美术教学的目标基本重合。这也是动画专业教学介入儿童教育的主要动机之一。同时动画也给儿童、青少年教育阶段提供更丰富、更具吸引力的教学方法。
2.动画制作流程实践“过程和方法”
动画的制作流程是一系列复杂问题的合集,往往根据呈现的内容、风格而变化。所以制作的过程和方法也需要经过设计;制作者需要分析自身或团队所具备的技能和拥有的资源,合理地制定动画。这一机制迫使儿童激发自主意识,发现问题、思考目标、探究策略,直至完成任务。而驱动其学习的分段任务实质是儿童内在探究欲望的目标。这种学习模式真正将儿童的目标、过程和兴趣进行高度统一,其价值并不在于最终制作的动画是否精彩,而是儿童可以体验到科学的过程和方法的重要生,最终将其迁移到其他的学习和实践中去。
3.动画赏析创作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标三个维度中最具内涵的要求。现代儿童教育认为,儿童的认知和情感是协同作用的,沒有情感因素参与,认知活动无法发生和维持。这促使我们在儿童动画教学中将动画的内容创作和技术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层面上来。当儿童关注动画所表达的故事,体会故事所包含的价值观时,赏析和学习过程就不再是负担;当儿童期望表达想法和感受,融入自己的创作故事时,创作和实践过程也同样不再是负担。儿童在赏析和创作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完善自身认知水平、综合素质也会成为儿童的内在需求。所以在儿童动画教学中,关注儿童对动画故事的理解和共情,鼓励儿童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进行艺术表达,可促使儿童情感成为其学习实践的内驱力。
四、针对儿童个体因材施教的动画专业教学
儿童教育是一个长期过程,而动画制作的知识技能也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积淀,动画制作类课程不仅能挖掘儿童、青少年、青年以及成人的综合素质教育潜力,也能适应不同心智层面的儿童教育。
1.根据教育阶段对应动画技术教学内容
儿童认知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尤其是学龄前和低年级教局限性诸多。一般认为现代动画技术过于复杂,很难被儿童接受,但实际动画技术特殊性恰恰与之相反。在19世纪末电影技术被发明前,利用原始动画原理的留影盘玩具就曾流行一时,这也被视为动画的技术起源。然而现在热销的KinderJoy(建达奇趣蛋)产品中仍然有着相同原理和构造的留影盘玩具。2016年上映的定格动画《魔弦传说》使用了极其传统的定格拍摄技术,光主角模型就包含数万个替换零件,制作过程费时费力,但结果电影在三十多个国家发行,并获得了金球奖、安妮奖等多个奖项提名。可见动画技术的更迭并未使传统技术被淘汰。这种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并存的特殊性,正符合儿童教育不同阶段的需求。
2.根据个体心智把握作品价值观体验内容
动画作为一种艺术,在当代不仅仅是娱乐形式,更多的被定义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儿童教育更无法规避动画作品的影响。移动媒体时代,数字动画爆炸式增长,儿童获得动画资源轻而易举,其视听及互动刺激强度是任何其他教育体验无法比拟的,动画拥有集合文学、艺术、社会、哲学、科技等方面的多重属性,其综合教育价值在儿童教育中是少有的,也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根据儿童个体心智筛选价值观内容不仅非常重要,而且极其必要。
辉煌一时的中国动画产业曾在+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了产业断代,致使一代人在动画产业方面缺乏了解。在当今隔代抚育占主导的环境下,很多家庭教育仍视动画、漫画为洪水猛兽,即便开明者也因自身原因很难做到有效的引导和监管,甚至出现了“儿童邪典片”这类公共事件。可以说,当我们在探讨动画专业教育介入童教育可行性的时候,系统的)儿童动画资源建设已经迫在眉睫。在泛动画的大趋势下,动画资源建设不再是专业人士的专属。堵不如疏,引导儿童参与自己的动画资源建设,并在建设过程中开发儿童综合素质,无疑将是短期有效、长期受益的措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尹少淳,段鹏.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美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