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 为生态脱贫贡献林草智慧力量

2020-07-28 07:30:38
国土绿化 2020年4期
关键词:林草青海省管护

青海省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主要分布于森林和草原覆盖区域,林业和草原是联结百姓富、生态美的桥梁和纽带,林草生态扶贫在脱贫攻坚中承担着特殊使命。近年来,青海林草部门从本省实际出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提出的“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和主体责任,实施“一优两高”战略。2015年底,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生态保护和服务脱贫一批的重大举措,大力推进林草生态扶贫,为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青海林草的智慧和力量。

一、林草行业扶贫工作成效

全省林草行业近年来主要实施了五大生态扶贫工程。一是国土绿化等林草项目扶贫工程。自2017年开始,省委、省政府印发《青海省国土绿化提速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每年造林400 万亩。制定下发《关于创新造林机制激发国土绿化新动能办法的通知》,建立起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社会协同的造林绿化新机制。3年来,国家投资、地方投资、社会投资共计近百亿元,同时,每年退牧还草、草原生态修复试点项目投资近10 亿元。通过鼓励贫困户直接参与、培育造林合作社、企业带动参与国土绿化、种苗种植、草原灭鼠等活动,近80%的工程投资,转化为项目区群众收入。

二是生态管护员项目扶贫工程。积极利用国家省级资金和项目设置生态管护岗位,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态管护员总数达到4.99 万人,特别是在三江源地区实行“一户一岗”,年增收达到2 万元,实现了全家脱贫,带动全省近18 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生态管护员工程被贫困群众称为“暖心工程”。此外,全省还有林业、草原、湿地等非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态管护员近10 万人,生态管护员工程为全面实现脱贫、全面实现小康发挥了稳定器作用。

三是生态补偿政策扶贫工程。生态补偿力度逐步加大,落实生态效益补偿、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湿地保护与修复等生态补助政策和资金。2019年,青海省林草资金直接补贴到农户的资金近20 亿元,包括草原管护补助资金,退耕还林、湿地保护工程、建档立卡生态管护员补助、天保工程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资金。其中,天保工程补贴到农牧民资金为2.19 亿元,涉及农牧户1.54 万户、5.56 万人;公益林补偿资金补贴到农牧民的资金为4.85 亿元,涉及农牧户58.41 万户、233.64 万人。

青海省门源县仙米国有林区

四是林草产业带动扶贫工程。林草产业依托资源和行业优势在农牧区“调结构、兴产业”中发挥独特作用。印发了《青海省林草产业扶贫实施意见》《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关于进一步放活集体林经营权的意见〉》。通过发展枸杞、沙棘、藏茶、杂果、中藏药等林业种植、野生动物驯养、特种养殖等林下经济,全方位增加收入。全省经济林种植面积达到379 万亩、苗圃面积达16 万亩、野生动物养殖34.4 万头、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018 家。近年来大力发展中藏药种植,种植育苗面积达到24.9 万亩,还成立了青海省中藏药产业发展协会,促进中藏药集约化、组织化程度,增强市场竞争力。据初步统计,2018年青海省林草带动农户人数50.29 万人,人均增收2634 元,支付各类劳动报酬约17.35 亿元。林草产业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最易途径。

五是生态旅游康养扶贫工程。大美青海,林草是底色。全省已建成森林公园23 个,国家湿地公园19个,国家级沙漠公园12 个,自然保护区11 处,国有林场110 个。这些“绿水青山”就是贫困群众实现脱贫增收的“金山银山”。近年来,依托国有林场资源富集优势,投资1.5 亿元,打造生态旅游节点性重点项目,实现重要城市周边1 小时旅游圈内林草项目全面布局,极大带动林区牧区群众开展生态旅游。积极推动与生态扶贫相结合,发展森林康养休闲基地、森林人家、林家乐,湟中卡阳、大通边麻沟等20 多处森林花海乡村旅游景区,成为全省生态旅游的“名片”和生态扶贫的“精品”。生态旅游人数从2017年的500 多万人(次)增加到2018年的1081 万人(次),首次突破千万人大关,收入达到8.8 亿元。

二、目前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青海省林草局负责人带队调研生态扶贫工作

玛可河林业局建档立卡生态管护员开展民主评议

虽然青海省生态扶贫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生态补偿机制尚不完善。国家虽然出台了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政策,青海省也探索建立了地区性生态补偿制度,但与农牧民实际需求仍有一定差距,生态补偿范围偏小、标准偏低,保护者和受益者良性互动体制机制尚不完善。如:全省尚有1.08 亿亩可利用天然草地未纳入草原生态奖励补助政策范围;海西州有近1890 万亩天然林未纳入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政策补助范围。生态环境好转,但野生动物、食草野生动物与家畜争食的矛盾突出,亟待出台相关补偿政策。二是生态产业发展动能不足。受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双重限制,目前,三江源等地区农牧民收入主要依靠补偿性补助支撑,增收动能缺乏可持续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树立,但实践之路还有待进一步探索。林草产业符合生态政策、群众易于接受、也易见效,但存在组织化、集约化程度低,市场生存能力差,缺乏专业经营人才等窘境。扶贫、生态等项目缺乏协调整合,科技支撑保障和应用推广机制基础薄弱。三是生态扶贫基础工作薄弱。全省农牧区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仍很薄弱,群众持续“造血”能力弱。生态护林员等项目需要全社会参与,但目前多项政策叠加、缺乏政策衔接和标准统一,多部门管理缺乏信息化管护手段,动态管理层次低、缺乏大数据监控手段。在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背景下,如何更好拓展护林员功能、提升形象,缺乏政策、机制研究和保障支持。

林区群众参加种苗生产

贫困户生态管护员参加护林防火知识培训

三、深度推进生态扶贫的工作建议

“国家公园省、大美青海情”,林业和草原事业是大美青海的绿色底色支撑。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为青海省生态建设提出了新命题,也为生态脱贫工作提供了新机遇。结合公园示范省建设,有如下工作建议。一是建议建立健全生态扶贫稳定投入机制。按照国家公园中央事权和省级事权划分,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对青海的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力度和渠道,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扩大政策实施范围,争取草食野生动物草场补偿等新政策。同时,加大省级财政投入,积极探索多元化社会化生态扶贫建设资金投入。二是建议加强持续提高重点生态工程带动能力机制探索。现有生态工程缺乏整合统筹,各类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存在贫困人口直接参与的制度性障碍。应结合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在项目整合、制度创新、机制完善方面先行一步,形成生态工程带动项目区群众增收的一系列制度措施,通过政策支持、资金引导,拓宽群众增收的渠道和方式,增强受益度。三是建议加大生态产业扶贫力度。依托现有各级扶贫产业园,发挥扶贫项目资金带动作用,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支撑、信息服务,整合资金、因地制宜、发挥群众所长,发展林草种植、特色养殖、林草加工、生态旅游、生态康养等产业。积极探索建立集体股权参与绿色循环经济发展等项目分红的资产收益扶贫长效机制。四是建议加强管护岗位管理和机制研究。全面完善贫困户生态公益管护岗位相关政策,在国家公园范围内,研究探索拓展护林员职能,在重要生态功能区,实现牧民群众就地成为公园专职生态管护员、社会稳定维护员、党的政策宣传员、基层基础工作员的身份转变,促进牧区生产方式转变,并研究相关制度保障机制。加强生态管护岗位动态管理,完善职责履行与绩效工资挂钩等机制,开展专项督导检查评估工作。探索在国家公园体制下的生态脱贫新路子,稳固提升生态扶贫成果。

四、结语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不同地区林草资源量分布存在很大区别。因此,对于高原地区来说,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森林资源的分布较为集中,林草生态扶贫是对脱贫攻坚行之有效的重要举措,特别是在偏远林区牧区,往往是贫困程度深、群众增收难,但也是林草生态资源人均占有量大、国家补偿政策受益大的地区。青海省通过生态管护员、生态补偿和补助、林草生态工程带动等生态扶贫政策的实施,对贫困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群众脱贫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青海省顺利脱贫贡献了林草力量。

本刊2020年第1期53页《精准聚焦“两区”建设和“两山”绿化 河北扎实开展生态建设领域创制性立法》一文作者应为“马桂旺 张国琛 梁伟”,特此更正。

猜你喜欢
林草青海省管护
龙江林草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11-09 23:18:44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36
林草风采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1-03 11:39:20
森林管护中GPS技术的应用
现代园艺(2017年11期)2017-06-28 11:32:46
落实“四个扎扎实实”展现开行使命担当——国家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
青海政报(2017年20期)2017-03-16 02:38:19
青海省交通运输行业数据中心节能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