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四月,草长莺飞,北京又到了植树造林的黄金时节。4月3日,北京迎来第36 个首都全民义务植树日。多年来,首都全民义务植树运动蓬勃发展,京华儿女用勤劳的双手栽下一株株新苗,平定了风沙,染绿了原野,装点了街巷,抚慰了人们心灵,为城市渲染出最美的生态底色。
1981年12月1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北京地处北方,气候偏寒,为了适时植树,提高成活率,便于更多的市民参加义务植树活动,1985年3月18日,北京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规定全市人民“义务植树日”的建议》,把每年4月的第一个休息日确定为“首都全民义务植树日”。多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先后在北京西山、十三陵水库、天坛公园、大兴区西红门镇等多地参加首都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极大地鼓舞了全社会参与首都绿化的热情。各级领导干部纷纷响应,积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首都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不断向纵深发展。每年首都全民义务植树日前后,上百万市民走出家门,植树种草、认养树木、清理绿地,成为北京春天最美的风景。义务植树运动已经从完成植树任务转变为首都市民的自觉行动,形成了“植绿、爱绿、护绿”的生态文明新风尚。
2009年11月20日,北京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北京市绿化条例》,把组织开展“义务植树”纳入其中并单独列为一章,以地方性法规形式将义务植树确定下来,进一步推动首都义务植树活动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参加首都义务植树的市民已经超过1 亿人次。
2019年春,北京市民走出家门参加植树劳动
2018年春,国际友人参加首都植树劳动
义务植树运动的开展,极大地改善了首都的生态面貌。从童山濯濯、风沙漫天到绿拥翠绕、青山环抱,全市森林覆盖率由1980年的12.83%提高到如今44%,城市绿化覆盖率由20.08%提高到48.4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6.4 平方米,城乡宜居环境明显提升。
春风拂绿植树忙
只要完成了植树义务就可以收获“首都全民义务植树尽责证书”
广袤的京郊大地是义务植树的“主战场”,41 载持续播绿,改善了北京生态恶劣地区的环境面貌。西起房山张坊,东至平谷金海湖,绵延230 公里的前山脸地区形成了五彩斑斓的山区生态林景观,康庄、潮白河、大沙河、永定河、南口五大风沙危害区得到彻底治理,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和铁路、河道沿线成为一条条串联城乡的绿色走廊。
身边增绿,共建共享。绿化美化创建工作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绿色获得感。城市中,5700 多个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通过拆墙透绿、垂直挂绿、屋顶铺绿实现了绿化景观的提质增效,全市439 个居住区成为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社区。全市共创建首都绿色村庄926个,一幅“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平谷、延庆两区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首都的绿色创建体系不断完善,引领义务植树工作向纵深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首都全民义务植树组织形式和尽责方式不断创新,尽责平台不断拓展。全国绿化委员会2017年颁布的《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形式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了造林绿化、抚育管护、自然保护、认种认养、设施修建、捐资捐物、志愿服务、其他形式8 类尽责形式。北京将8 类义务植树尽责形式细化为37 种具体形式。每一种尽责形式,都可以根据工作量大小折算成一定的植树株数。无论是认养林木绿地、参与林木养护,甚至是捡拾绿地里的垃圾,都算是履行植树义务。市民不管以哪种形式尽责,都可以获得由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颁发的《首都全民义务植树尽责证书》。
义务植树变过去一季植树为现在的全年尽责。目前,北京京西林场、八达岭林场、共青林场和六合庄林场4处市级义务植树尽责基地,朝阳、通州等7 处区级“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全年接待市民开展春植(造林绿化)、夏养(认种认养)、秋抚(抚育养护)、冬防(防火防寒防病虫害)等义务植树尽责活动。“实体尽责基地化、接待服务全年化、尽责形式多样化”已经成为首都全民义务植树的新常态。
义务植树形式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如今,市民不但可以登陆“首都全民义务植树网”,还可以通过“首都全民义务植树”微信公众号进行义务植树尽责预约,查询义务植树尽责证书等,不出家门就能履行植树义务。面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为了方便市民履行植树义务,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倡导市民采取线上尽责、预约参与等形式,多样化、常年化、基地化地履行植树义务。
随着首都全民义务植树的不断深入开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观已经深入人心,首都人民关心绿化、支持绿化、参与绿化的氛围日益浓厚。在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伟大进程中,首都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将继续唱响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家园的主旋律,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