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打造世界级纺织家纺服装产业基地的战略思考

2020-07-27 15:41张亮
山东青年 2020年6期
关键词:滨州市产业基地

张亮

摘 要:滨州是全国重要的纺织工业生产基地,纺织工业历史悠久,基础较好,自改革开放以来促进滨州经济乃至山东经济的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因此,滨州提出打造“世界纺织家纺服装产业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通过深入剖析滨州纺织家纺服装产业价值链,研究怎么样重塑产业链、供应链,通过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了纺织产业不断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对于滨州推进打造“世界纺织家纺服装产业基地”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滨州市;纺织产业;产业基地

一、滨州纺织家纺服装产业发展现状

截止2019年底,滨州纺织企业接近500家,其中规模以上178家,各类加工户3000余家,从业人员36万余人。形成了棉纺、染整、巾被、家纺、毛纺、针织、服装服饰、化纤、产业用纺织品等门类较为齐全的纺织工业体系,是滨州十大产业链之一。滨州市先后被国家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家纺协会授予“全国纺织产业基地市”、“中国家用纺织品产业示范区”、“中国竹纤维家纺生产基地”等称号,授予邹平县“全国棉纺织产业基地”。

近年来,滨州大力加强产业集群培育,延伸产业链条,培植了一批纺织龙头企业,带动了大批中小型纺织企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魏桥纺织、华润纺织、宏诚集团为龙头的棉纺织产业群;以华纺股份、愉悦家纺、资兴染织、瑞恒染织为龙头的印染面料产业群;以魏桥纺织、愉悦家纺、宏诚集团为龙头的床上用品产业群;以亚光毛巾、豪盛集团、天源纺织为龙头的巾被产业群;以东方地毯、瑞鑫(诺瑞)地毯为龙头的毯类产业群;以博兴县陈户镇、博兴镇为中心的老粗布产业基地;以龙福环能科技为代表的节能环保化纤长丝产业基地;以邹平县明集镇为中心的帆布产业基地;以惠民县李庄镇、姜楼镇为中心的绳网产业基地。这些企业群构成了上下游企业间互有协作的网络结构,提升了产业集聚度和竞争力。

二、滨州打造世界级纺织家纺服装产业基地的优势

(一)产业集群发展迅猛

滨州纺织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逐步形成了棉纺、染整、巾被、家纺、毯类、服装、化纤、产业用纺织品等门类较为齐全的纺织产业体系。近年来,主要纺织产品生产能力持续增长,年加工原棉150万吨、纺纱1100万纱锭(占全省1/3)、布30亿米(占全省1/4),服装2000万件,产业用纺织品50万吨。

(二) 龙头企业强力带动

滨州现有上市纺织企业2家;魏桥创业集团连续8年入选世界500强,2019年位列第273位;华纺股份连续九年被中国印染行业协会评为印染行业“十佳企业”;亚光家纺是国内重要的家用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基地,综合指标在国内同行业名列前两位;愉悦家纺位居2019年度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排名第25位,中国家纺行业十强第3位;山东雅美科技是全国重要的再生纤维素生产企业,产能位居全国前四位。

(三) 产业队伍保障有力

滨州现有2所本科院校、5所職业院校,均设有纺织专业和与纺织有关的计算机、机电一体化、服装设计等专业,每年可为滨州纺织行业培养1000-2000名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素质的技术工人。

(四) 技术研发能力雄厚

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亚光、华纺),“‘国家认可实验室认定(CNAS)”5所(华纺、亚光、愉悦、东方地毯、市纤检所),国家生态纺织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个,国家家用纺织品检测中心1个(华纺),山东省生态纺织技术创新中心1个(愉悦)。有8家企业主导或参与了棉纱、印染、家纺、毯类、巾被、小帆布、绳网和循环经济等行业的国家标准制定工作。

(五) 交通快捷便利

8条建成和在建高速互联互通,A1类大型通用机场日趋完善,济青高铁邹平站建成启用,济滨高铁、京沪高铁二通道加快推进,将形成1小时到北京、3小时到上海、25分钟到济南机场的高铁交通圈。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滨州港正式通航,是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最近的出海通道。

三、滨州打造世界级纺织家纺服装产业基地的瓶颈

(一)产业档次偏低,结构亟待优化

前纺大而不强,棉纺织粗、初加工产品产值仍比重过大,纺织品在产业领域的用开拓性差,许多类别仍为空白;后纺弱且不优,中间环节印染及后整理发展相对滞后:产品仍以低中档为主,结构较为单一,缺少高附加值、功能性、差异性的产品:可供服装用纺织品高档次面料量小面窄,服装加工业既小又弱;外向性依存度较高,当日本、美国、欧盟三大主销市场经济出现衰退时,往往受到致命的冲击。

(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品牌建设滞后

滨州纺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弱、自主品牌不足、影响力小等问题依然突出。大部分中小企业没有专门的研发机构,没有国家认可的实验室和合格的检验人员,技术人才缺乏,自主研发的能力薄弱,对产品认证、质量管理、著名品牌、著名商标的培育重视不够。

(三)仍以大型骨干企业为主,中小微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目前,滨州纺织业主要依靠骨干企业的拉动,产业结构中大企业占比较大,中小微纺织企业点多面广,但规模较小,大部分企业还处于创业阶段、产品初加工阶段。这些中小企业由于发展缺乏高新技术的嫁接改造,缺乏资金、技术、人才支持等因素,中小微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后发优势得不到充分挖掘与发挥。产业集群的关联度、集聚度还不够,纺织的经济总量相比较而言不可谓不大,但缺乏专业市场的拉动。

(四)服装业发展滞后

滨州服装业在时尚创意、品牌培育等领域存在明显不足,服装业一直是滨州的弱项,仅有为数不多的加工企业(只有一家获得省著名商标),缺乏基础和品牌带动,影响了全市纺织产业的全面发展,削弱了就地消化能力。

(五) 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处于起步阶段

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发展不仅是衡量—个地区纺织工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成为地区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横跨诸多领域的多元化高新技术产业。滨州虽有生产丙纶纤维、聚乙烯醇纤维、化纤绳网、纺织布等产业纺织品的企业,但总体发展水平不高,研发能力差,缺乏高新技术的产品,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四、 滨州打造世界级纺织家纺服装产业基地的路径建议

(一) 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政府设立过桥资金帮扶企业短期周转资金使用,有效化解纺织企业因资金周转困难而发生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另外,政府应积极协调当地银行、金融机构等,讲清楚打造世界纺织家纺服装基地的各项政策和重要意义,给予纺织企业最大限度的资金支持,降低贷款利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二) 组织前沿资讯的解读

开展专题讲座,针对国家和山东省出台的一些政策进行解读,帮助企业深刻理解好政策信息,让企业确确实实弄明白、运用好,让企业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其次是纺织行业前沿信息方面,邀请国内外纺织行业的专家学者到滨州来,对纺织行业的前沿信息、发展方向、先进技术和指标等进行讲解和培训,帮助企业准确把握好行业动态。

(三)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出台一些吸引人才的政策,加大吸引人才的力度,特别是研发、设计型人才。组织滨州纺织企业联合参展,滨州纺织业以产业集群的形式统一对外亮相,对于提升滨州纺织知名度有极大帮助,集体参展集合了多家企业的特色产品,亮点更多、优势更大。

(四) 找准大与小、内与外的平衡点

既支持大型骨干企業,又加强扶持中小企业,把招商引资和扶持当地企业发展相互结合,不断提升当地区域的产业发展竞争力。要突破生态环保瓶颈,完善印染环节产业链,建立健全物流配送中心,为打造世界级基地打下坚实基础。

(五) 市场引领,塑造特色品牌

做好企业和品牌国际化的问题,不是一味地只把产能走出去,不仅产品要走出去,设计研发也要走出去。要整合国内、国际优势资源,来开拓市场,一个是内销市场,第二是通过现在的优势,整合国际上的优势资源,开拓第三方市场。

(六) 注重低碳环保,推进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

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体制机制,建立健全节能降耗标准体系、统计体系和考核体系,强化监督检查、目标责任考核。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从源头上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转变。重点推广印染废水余热回收利用技术、热定型机高温废气热量回收利用技术、染整废水反渗透膜处理技术等,鼓励企业加快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和再利用,以清洁生产为手段,发展循环经济。

(七)推进两化融合,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

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应用信息化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生产、流通过程。围绕纺织家纺服装企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技术改造等环节,加大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力度,推动企业信息化上水平。

滨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课题

(作者单位:山东省中共滨州市委党校 经济学教研室,山东 滨州 256600)

猜你喜欢
滨州市产业基地
看见未来 大连 长兴岛 世界先进石化产业基地
连长兴岛世界先进石化产业基地
大连长兴岛世界先进石化产业基地
大连长兴岛世界先进石化产业基地
大连长兴岛世界先进石化产业基地
多中心治理视角下的滨州市水污染防治问题研究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第一中学啄春泥文学社
滨州市滨城区第八中学校园记者站成立
滨州市蒲园木本观赏植物资源及配置分析
滨州市博兴县某窑坑积存废水网络舆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