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振民
摘 要: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经过权衡对比毅然选择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比资本主义制度无比的优越性,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已经走不通了,要想救中国和发展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它适应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是由中国基本国情决定的,是中国人民和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中国历史与国情道路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优越性
邓小平曾经说过国民党统治中国二十多年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证明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而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中国革命取得了成功,建立了新中国,完成了新民主义革命的任务,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历史和人民的的必然选择。
一、百年历史事实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鸦片战争后,中国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思想、制度、政治和国策上的多重危机,这些危机促使中国人首先将目光投向西方,希望参考或依照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来改造中国,但实际上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已经走不通了:
首先,农民阶级不会走。这是由其本身局限性决定的:一是在经济上,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思想狭隘,目光短浅,不能建立适应自己的经济基础。二是在政治上, 农民阶级缺少文化、觉悟不高、难以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也不知道如何才能真正摆脱封建制度的束缚。三是在思想上,由于农民阶级长期受皇权主义、等级制度的压迫,也很难摆脱封建主义所谓的“正统思想”。
其次,地主阶级不愿走。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统治时期,地主阶级在政治经济上还是文化教育领域都是处于统治地位,外国侵略者的入侵打破了这一平衡,使中国失去了完全独立,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种情况下,地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统治的需要:一方面,地主阶级不甘心自动地退出占统治地位的历史舞台而让位于其他阶级,但为了维护其经济和政治利益,他们又不愿与帝国主义硬拼,只能走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地主阶级中的一部分开明知识分子也在寻找中国发展的出路,但他们没有勇气冲破旧的制度的桎梏,而放弃原有的既得利益,所以只能选择力图在不改变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以实现国富民强的目标。
再次,资产阶级不能走。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在封建统治的剥削与压迫下和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的夹缝中生长起来的,因此它是先天发育不足、后天营养失调,所以他们既没有力量组织发起像西方那样的资产阶级革命,更没有力量和勇气彻底冲破封建生产关系的罗网,这些局限性是他们“从娘肚子里带出来的老毛病” ,更没有勇气推翻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独立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只有选择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才能生存和发展。其实,他们所选择的这些理论武器“软弱得很,又是抵不住,败下阵来。”表明要想依靠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使中国走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改变中国向半殖民地社会沉沦的命运是不可能的。
第四,帝国主义不让走。众所周知,帝国主义来到中国不是为了发展中国,而是为了控制和奴役中国。鸦片战争后,资本—帝国主义通过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等多种方式对中国进行侵略,牢牢地控制了中国,占领中国的市场,掠夺中国的资源,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为帝国主义国家的发展源源不断地供应原材料和燃料 ,使中国变得越来越贫穷落后,最后成为帝国主义的附庸。
第五,无产阶级不再走了。近代以来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在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上都以失败知终,甚至包括辛亥革命那样的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最终都没有取得成功。中国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寻找新的出路,改造中国的历史重任就历史地落到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中国共产党接受马克思主义,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此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便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有了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先进政党的领导。从此,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其他阶级的新道路——社会主义道路。
二、社会主义制度有着无比的优越性,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作為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是针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而产生的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它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现实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种社会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首先,社会主义制度代表的是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与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一致。这种制度下的社会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每个人都有参与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权力和机会,都享有民主权力。
其次,社会主义是建立在以生产资料公有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广大人民群众在根本利益上的高度一致,党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围绕共同的奋斗目标,集中各个方面的力量,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高效执行、有力推进,从而办成一件件大事。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
再次,在分配方式上,社会主义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的方式并存,强调劳动光荣,诚实劳动致富,不断扩大社会福利,实现社会平等,避免两极分化。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为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条件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后被切断了通向资本主义的道路,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继续探索中国的出路。毛泽东为了解决当时一个以农民为主体 以农业为主要生产的、生产力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并科学地回答了近代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理论问题,极大了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中国革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地主阶级剥削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走向社会主义打开了大门,为中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条件,使中国跨越资本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一是创造了前提条件:民主革命的胜利,为中国社会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并不是建立资本主义共和国,而是建立具有过渡性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一特殊性质的社会,它的目的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所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只能是社会主义社会。
二是创造了可能性:中国经济虽然落后,但是资本主义毕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主体部分即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控制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命脉;无产阶级虽然人数不多,但它革命性强,比较集中,又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在政治上是有力量的,这就使中国在民主革命胜利后具备了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可能性。
三是提供了政治保障: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建立,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政治上的保障。四是提供了物质基础:国营经济的建立,为社会主义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无产阶级也就拥有了强有力的物质手段来吸引并推动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走上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五是进行思想教育:在民主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常常向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前途的宣传教育,从思想上培植社会主义因素。
四、只有社会主义才发展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首先,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发展来看。近代中国经过长达几十年的战争,新中国成立时是一穷二白。在党的领导下,经过三年经济恢复,我国经济已达到甚至已超过历史水平,但中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化问题没有解决。此时面临的一个迫切任务就是要尽快地建立起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就需要大大扩大国营经济,也就是要大大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这就决定中国工业化必然走社会主义道路。
其次,从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大改造的完成,在我国基本上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统治地位,成为国家经济结构中的主体,也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再次,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建国之初,中国人民不选择资本主义而选择社会主义是由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我们的选择是中国历史的选择,是中国人民的选择。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建国以后,我们从旧中国接受下来的是一个烂摊子,工业几乎等于零,粮食也不够吃,通货恶性膨胀,经济十分混乱。我们解决吃饭问题,就业问题,稳定物价和财政统一问题,国民经济很快得到恢复,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经济建设。靠的是什么?靠的是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中国搞资本主义不行,必须搞社会主义。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混乱状态就不能结束,贫困落后的状态就不能改变。”“在中国现在落后的状态下,走什么道路才能發展生产力,才能改善人民生活……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使中国百分之几的人富裕起来,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九十几的人生活富裕的问题。而坚持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就不会产生贫富过大的差距。再过二十年、三十年,我国生产力发展起来了,也不会两极分化。”
[参考文献]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修订版.
[2]王刚.论历史与人民“四个选择”的历史经纬[J].江苏社会科学,2016/1.
[3]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0年4月 邓小平会见第二次中日民间人士会议日方委员会代表团),南方网2002.11.17.
[4]段治文.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
[5]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M],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学习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4年1月.
项目基金:2019年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教学改革重点项目。2019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四个选择”视域下以问题为导向构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体系研究(课题序号1207)。2016年湖南应用技术学院第一批本科重点建设课程项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
(作者单位: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湖南 常德 41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