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良
在产妇分娩和术后护理中,局部麻醉药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为很多产妇带来了福音。但是在医学研究中,有学者发现有部分产妇椎管内麻醉后,会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本文主要分析妊娠期局部麻醉药对脊神经、中枢系统和心脏的影响,以及黄体酮对局部麻醉药毒性的影响,进而推断神经系统并发症在进行椎管内麻醉后增多的原因。
在蛛网膜下的局部麻醉药,以及注入硬膜外腔的局部麻醉药,会作用于神经细胞,其神经毒性作用为直接和间接性。神经电生理学的早期研究认为妊娠会使神经对局部麻醉药的敏感性增强。在对妊娠兔进行观察研究后发现,相较于非妊娠兔,其迷走神经纤维传导会在不同浓度的丁哌卡因影响下,出现明显的阻滞。有学者認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由于神经会由于妊娠增强对利多卡因的敏感性,但是也有学者对此持反对意见,因为大鼠对丁哌卡因的敏感性并没有因为妊娠而加重。内源性镇痛系统和屏障扩散会受到妊娠的影响发生变化,但脊髓神经的电生理特征是没有变化的。
有学者在研究后发现,妊娠会使妇女的动脉血压在脊神经麻醉后下降,导致细胞功能由于脊髓动脉血流减低而受到影响,增加了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对于人体的血管来说,所有局部麻醉药的使用,一旦过量,都存在着致命的危险,会导致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反应,而局部麻醉药的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一般都在心脏毒性反应之前。当前的研究发现,丁卡因、布比卡因等引起心脏毒性的剂量相比引起中枢神经毒性用药更多。研究发现,妊娠期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会由于布比卡因导致毒性反应增加,症状包括循环衰竭、抽搐等,但是在使用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等药物的情况下,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反应都没有增加。因此,布比卡因在妊娠期使用后之所以会出现强烈的毒性反应,很可能是由于妊娠期血浆白蛋白等降低,导致布比卡因在血液中的浓度上升有关。而在布比卡因的使用量为治疗剂量时,会随着妊娠的时间呈下降的趋势。对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当前还不清楚,但有学者认为α1-糖蛋白的高亲和位点和治疗剂量的布比卡因部分饱和,所以布比卡因的非结合部分呈现高浓度。而影响局部麻醉药毒性敏感性的不只有蛋白结合,还有低血糖等其他变化。布比卡因导致的心脏毒性反应之所以会在妊娠期呈多发的情况,很有可能是受到心脏输出量,以及产妇硬膜外的血管怒张影响,从而导致麻醉药的吸收速度提高。
虽然现在还没有统一的研究结果阐述局部麻醉药敏感性增加和妊娠期的关系,但是多数学者认为和黄体酮的作用机制有关。具体的分析包括以下几种。①黄体酮能够导致受体的活性发生改变;②黄体酮能够对钠通道进行调节;③黄体酮能够引起神经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
相关研究显示,黄体酮以及其代谢物,能够对受体产生调节,起到镇静中枢的作用。在动物试验中发现,在妊娠的各个时期,都能够对麻醉药的吸收产生降低作用。黄体酮还和妊娠期布比卡因的心脏毒性有关,研究发现,黄体酮会导致布比卡因对于心脏的镇静效应增加。黄体酮在血浆和脑脊液中的增加,会导致利多卡因的扩散增强,也会导致药物性神经损伤的程度加剧。
和一般疾病患者相比,妊娠对产妇都是正常的生理过程。在分娩麻醉的过程中,虽然不存在复杂的麻醉技术,但是却存在着较大的风险,稍有不慎就可能对产妇和胎儿造成严重影响。虽然当前研究,对于妊娠期影响局部麻醉药物毒性的改变还存在着分歧,但是必须本着对生命的负责和尊重,加强对局部麻醉药物毒性引起的并发症的关注。在日常产科麻醉工作中,可以采取如下预防措施。①加强无菌管理,严格规范手术操作,避免出现意外损伤或污染。②麻醉药物尽量使用罗哌卡因等毒性小的药物。③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实施局部麻醉之前详细了解产妇病史,麻醉后加强随访,准确掌握产妇情况,确保产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