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碧
内容摘要:如若教师通过欣赏型德育的方法,使得中职生通过文学作品这道美丽的风景,在潜移默化中,自发主动的陶冶情操、净化思想、升华情感。不仅在文学知识和鉴赏方面有所提升,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使得中职生在德育方面也得到成长,这是一件多么有意義的事情。而且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这两方面并不矛盾。符合大语文教育观。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堂欣赏型德育德育渗透
“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这句话精辟地阐释了语文和德育两者间的辩证关系。中职学校德育教育渗透水平决定着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德育教育教育在中职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能够在中职语文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帮助中职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教师只是让学生在堂上掌握相关的常识是远远不足的,而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思想的健康成长。
欣赏型德育模式与传统的灌输型德育教育不同。欣赏型德育模式主张通过借鉴美学精神,将德育观念的时代改造与实践模式的建构研究结合起来,努力改变因强制灌输或者自由放任的德育模式造成的德育实效低下的局面,以实现解放教育对象和提升教育对象双重教育使命相统一的教育目标的德育实践模式。
欣赏型德育就是要求将道德自身的美展现出来,将道德教育的美创造出来。在道德主体对道德和道德教育欣赏的过程中,促成其对道德认知、情感构建和道德行为的自觉体现。
近年来,沛县中等专业学校的教师在我校良好德育传统的传承中,经过积淀、思索、提炼、突破,并在檀传宝教授《德育美学观》的启发和指导下,在实践中构成了“欣赏型德育模式”。我校语文教师也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在德育立美建构的探索下,我校语文教师形成了一些基本认识和策略措施。概括起来是:对适合德育渗透的文学作品审美化处理的原则、真实性展现的原则、主导性提升的原则和自主性生成的原则。
一审美化处理原则
审美化处理的原则是欣赏型德育渗透中职语文课堂的首要原则,也是最主要的要求。问题是怎样对中职语文教材审美化,实现“文本美”和“德育美”兼而有之的追求。这就需要对中职语文教材进行挖掘和展现。在文本中挖掘德美,就是要对那些使人感动的人和事,生活场景或过程,以及蕴藏着道德智慧美、人格美的文本进行发掘,积累和运用。
以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生活的滋味”中的一篇:《多年父子成兄弟》(汪曾祺)一课为例。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文本的美,使他心向往之。文中两对父子之间的那种亲近、温馨、平等的关系,让学生们心向往之。文中通过很多细节描写,如:“我写情书,父亲在一旁瞎出主意”;“父亲喝酒,给我也倒一杯。抽烟,一次抽出两根,他一根我一根,还总是先给我点上火”等,文中这些具体小事体现了这种和谐的父子关系。通过阅读文本,教师可以通过对教材的挖掘,展现这种美。使文本成为一幅美丽的图画,让学生喜欢看,觉得有意思。
典型的故事就是展现德美最好的题材。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学生在感受诗词之美之后,对于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和昂扬的革命斗志,又会有什么感想和感触呢?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简单的谈一谈。通过学生的畅所欲言,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跟随作品有着潜移默化的变化。再如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师可以在课文导入环节,以课题为切入口:在生活中,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遭受了挫折,你会怎么办呢?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再如《静女》一课,除了古典诗歌的赏析,通过诗歌中人物分析,还可引导中职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静女》中的男子是憨厚、有爱心、有诚心、有耐心的形象。女子是娴静温婉,委婉含蓄的形象。尤其是文中“非汝之为美,美人之贻”一句,更可以弓I导学生纯真健康的爱情。
诸如此类,可挖掘德育因素的美文还有很多很多。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可让学生感受作者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浩然正气。《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顾全大局,深明大义。廉颇“负荆请罪”,勇于改过的认错精神。《仁爱一生》中特里萨修女大爱无疆的崇高和伟大。这些都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的看法和理解。教师真正借助美文润生于无形。
这些文本中生动的故事情节、丰满的人物形象、优美的环境描写等无不是作者的思想和精神的外化,除了文学本质的美还蕴藏着丰富的德育素材资源。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如果深入探究教材,不难挖掘其中德育的因素,搭建文本和学生情感的桥梁。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美同时,有规划、有方向地使学生接受德育的教化。
二.真实性展现原则
真实性展现原则要求我们营造的教育情境是真实的。这是针对一些教师,将渗透德育的中职语文课堂演变成一种形式脱离内容的表演课,使教育过程与教育目的牵强的联系在一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是欣赏者,也可以是这种情境美的贡献者,但绝不是表演活动中的“演员”。
还是以《多年父子成兄弟》一课为例,在课前,语文教师可以对执教班级的学情进行详细的分析:学习这篇文章的孩子是中职一年级学生,年龄大概在15-16岁之间。他们大多处于青春叛逆期,多数孩子与父母产生过矛盾。在此基础上,教师对每个学生的亲子关系做了多角度的调查并在课堂上呈现,课上组织学生自主分析和挖掘其背后的情感因素和故事。从学生自身的情感经验人手,改善自身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
课前,语文教师也可以布置学生,寻找社会上和谐或者不和谐的父子父子关系的事例,在课堂上组织学生探讨他们和谐或者不和谐的根源,与课文中的两对令人羡慕的父子关系做出对比,借鉴别人身上失败或成功的经验,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自我,反思自我,从而努力去完善自我,这本身就是一件让人感觉幸福的事情。
其实以此为切入口,以语文的方式,营造真实的教育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父子成兄弟”的奥秘。这对青春期的中职生来说,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学习文本,同时唤醒和审视自身的亲子关系。难道不是最大的收获吗!
三.主导性提升原则
主导性提升原则强调的是在渗透德育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师的自觉性引导作用。当然,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审美活动的主体。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强调学生的主体位置,甘心成为“隐居者”,默默无闻,任由学生发挥,这也是不恰当的。
例如,在《多年父子成兄弟》一课中,教师设计教学环节“请同学们谈谈自己与父亲的关系。” 中,变成学生们大吐苦水的“吐槽大会”,课堂就会变得纷乱,教育主题和教育目的则会偏离。教师在课堂现场随便同学们畅所欲言,毫不把控,那么就脱离了教学的目的,使课堂效果大打折扣。
教師一定是德育渗透的中职语文课堂的积极参与者,要担当好“调控员”的角色。在课堂活动进行的各个环节进行必要的引导和调节,使课堂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构建达到有机统一。
四.自主性生成原则
如果说主导性提升原则强调的是在渗透德育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师的自觉性引导作用。那么自主性生成原则强调的主要是在渗透德育的中职语文课堂上,学生如何自主性生成道德美感,获得道德成长。上文提到,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不恰当的调控,甘当课堂上的“隐居者”,那么课堂上将会出现混乱的局面,教育过程混乱,很有可能导致教育目的偏离。最后教师的总结也只是机械的,既定的理论提升,不够真实,脱离实际。但是教师在课堂上以“指挥官”的身份出现,那么在价值引导的方式上,则会影学生对文本美和道德美的“欣赏和自主构建”。
我校语文教师通过同课异构,课后探讨和分析,发现使用分享方式可以促使学生对文本美和道德美的“自主构建”。学生在课上分享课堂上对美的感觉和观点或提出自己的感觉和思考,教师在此时适时地参与,但是不充当裁判或直接给出结论,既实现主导性又给学生自主构建流出空间。
以《多年父子成兄弟》为例,在课堂小结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分享一下:这节课的收获。让学生静思一会以后发表自己的感受和观点。这节课才是真正的深入人心。学生在学习语文艺术手法、感知语言美的同时,在犹如兄弟般温馨和睦的父子关系这幅美丽的道德之画中,感受到了人伦之美,并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对于白己与父亲,甚至父母的关系进行关注和改善,这是比仅仅学到了语文艺术手法更大的收获。
如果教师利用课堂中的“谈一谈”环节使学生分享他们的感受和观点,把自己平时语文课上的观点和看法稍作整理,也正是作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突破口。也是欣赏型德育模式下,中职语文课最好的德育渗透。
教育的过程与形式需要立美。就是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文本的美。教师通过各种这样的教学设计,营造氛围,但一定要符合审美的规律。我们可以配乐,可以演讲,可以娓娓道来,也可以激情澎湃,可以使人怆然泪下,也可使人如坐春风。中职的语文课堂应该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学生接受信息的特点。选择和利用恰当的多媒体文件,或讨论辩论,或故事呈现,或激情演讲,或学生分享。
文学是美丽,是有魅力的。如若教师通过欣赏型德育的方法,使得中职生通过文学作品这道美丽的风景,在潜移默化中,白发主动的陶冶情操、净化思想、升华情感。不仅在文学知识和鉴赏方面有所提升,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使得中职生在德育方面也得到成长,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而且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这两方面并不矛盾。符合大语文教育观。
综上所述,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利用欣赏型德育渗透德育是一举两得的事情。这符合大语文教育观。让中职生白发地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之中,逐步接受德育,把语文课中的美文,当成一幅画,是学生在欣赏文本这幅面的同时,自觉地接受这幅面的内涵,如春润大地,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参考文献
[1]付军,探研中职语文教学智育与德育美育的融会贯通[J].现代交际,2019(03):1 99 200.
[2]陈华胜,实现欣赏型德育课堂的路径探索[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四卷)[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8:6.
[3]王书芬.欣赏型德育模式在高职人文课程建设中的实践应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 5,34(12):6869.
[4]杨柳,浅议以“大语文教育观”指导中职语文教学[J].职业教育研究,2014(II):111-11 2.
[5]檀传宝.美学是未来的教育学[J].中国德育,2014(02):1824.
本文是《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ZYB57.
(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