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最大功能之一是使生命更具知觉。民国年间,兵荒马乱,但教育未废止。小学课本集信念与常识于一身。仁、义、礼、智、信,情趣,家国之源、江山之远、永恒之义,多在平白明净的故事之中。
《写生》
妹习画,临摹画帖。姊曰:“不如写生。”妹问何谓写生。姊至门外,折野花一枝,归而置于几上,谓妹曰:“以真花作画帖,谓之写生。”
★李叔同曾作歌曲《春游》:“春风吹面薄于纱,春人装束淡于画。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荠花香。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花儿是姐妹的画帖,姐妹是天地的画帖。
《读书》
学生入校。先生曰:“汝来何事?”学生曰:“奉父母之命,来此读书。”先生曰:“善。人不读书,不能成人。”
★当年的学堂乐歌有唱《读书》:“学生学生学生,读书要用心。平上去入四声,字字要彻清。音要准,读要勤,讲解要分明。字音字意要留心,进步自胜人。”但,“不读书不能成人”。
《逐雀》
红日将下,打麦已完。小雀一群,纷集场上,觅食余粒。数童子立门前,拍手噪逐之。雀闻人声,散入林中。
★各有活法。在有矛盾的交汇处,留白天地宽。无需龙威震怒,麻雀虽小,五脏也盛有忧喜悲念惧。
《插秧》
大雨如注,田水骤满。既晴,数农夫,头戴笠,入田插秧。秧针出水,长二三寸,分列成行。
★五代后梁布袋和尚有詩云:“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满田的粮食、希望和禅意。
《河中两舟》
河中两舟,一去一来。去舟风顺,桅上挂帆,其行速;来舟风逆,以桨拨水,其行缓。
★只要得法,都有彼岸。
《食笋》
园中有竹,春日生笋。摘笋为羹,其味鲜美,我甚喜食之。父谓我曰:“园蔬,野菜,胜于鲜鱼,肥肉多矣。”
★生活亦俗亦雅,雅如苏东坡,俗如东坡肉。有民谣称:“住无竹而俗,食无肉而瘦,若要不俗也不瘦,竹笋炖猪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