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2020-07-27 16:30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0年24期
关键词:斑海豹幼崽水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一理念警示我们: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条件,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红黑榜】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大象被切掉头颅,只为取走两颗牙齿;小海豹还没学会游泳,就在清醒的情况下被活活剥取皮毛;有的幼崽目睹亲人被杀,可能会对人类产生深深的敌意……据不完全统计,地球平均每1小时就会有1种生物消失!要知道,这颗蔚蓝色的星球可不单单属于我们人类。

黑  2019年2月11日,有群众举报在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老虎屯镇一处养殖场内发现大量斑海豹幼崽,大连长兴岛公安民警接警后在瓦房店老虎屯查获100头被偷盗藏匿于此的斑海豹,被发现时,已有29头斑海豹幼崽受惊而死。据志愿者介绍,后来又有8只死亡,目前已有共计37只斑海豹幼崽死亡。据了解,因被捕猎时受到惊吓,且被藏匿时未得到母乳喂养,被救护的斑海豹幼崽身体非常虚弱,免疫力极差,目前还有63头幼崽被救助喂养,但喂养过程中仍需药物的配合治疗。

据犯罪嫌疑人交代,随着水族館在各地的持续发热,斑海豹的需求量也在增加。斑海豹易驯养、有观赏价值,因此,斑海豹幼崽被盗后主要销往各地的水族馆进行展演。

红  2019年2月18日是广东省徐闻县当地的“年例”日,一渔民为了款待宾客到大海捕鱼,无意中打捞上来一条长相奇特的大鱼。围观群众想要买下放生,这位渔民称谁多给一些钱作为“彩头”,就可以给谁放生。(这个“彩头”钱,也是这位渔民为祈求新的一年打鱼有更多的收获。)在小卖部买东西的青年陈明越、陈健壮也来围观,他们发现这条大鱼疑似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江豚,于是两人凑了1410元钱,让老板转交给渔民,并用这家的板车把江豚拉到大海放生。

思维碰撞

我们总说,是鱼就当遨游海底,是马就该奔驰田野,是鹰就应搏击长空,这才是它们该有的生活。可如今,鱼变成了观赏鱼,马变成了私养马,鹰不再搏击长空,这不正是我们人类造成的吗?动物和我们一样,生活在地球母亲的怀抱中,呼吸着同样的空气,也需要我们给予一个美好的明天。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开始,善待动物、爱护动物。

【名人堂】

习近平总书记的十九大报告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为了搞好生态文明建设,我们要做好四件事:一是要坚持绿色发展,二是要着力解决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三是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四是要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

解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用高屋建瓴的语言、饱含感情的字眼强调了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可见其在中国发展中的厚重分量;再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我们就更该读懂生态文明建设这一理念背后所饱含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

【故事会】

“无鱼”的长江,还是长江吗

“2019年年底以前,完成水生生物保护区渔民退捕,率先实行全面禁捕;2020年底前,完成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保护区以外水域的渔民退捕,暂定实行。”(《光明日报》10月15日)

这一空前严格、正在积极推进中的长江“十年禁渔”措施,出自今年年初多部委联合印发的《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建立补偿制度实施方案》。“这份方案的出台,为长江摆脱‘无鱼等级带来了希望。”鱼类学家、中科院院士曹文宣说。

或许许多人这才知道,原来,我国第一大河流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和黄河一样让我们引以为傲的中华母亲河——长江,居然已经到了“无鱼”的等级!“无鱼”的等级或并非是鱼完全绝种,但也已经濒临真正的“无鱼”,因此,让所剩无几的鱼类休养生息,“10年禁捕”确实已经势在必行。

本来长江不缺鱼。作为重要的淡水水生生物基因库,长江拥有水生生物4300多种,其中鱼类400多种,170多种为长江特有,占我国淡水鱼总数的48%,大大超过我国其他江河的淡水鱼种类数。如今长江“无鱼”,那还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印象中的长江吗?

堪称千古绝唱的毛主席诗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让武昌鱼扬名天下,实际上,长江中除了经济鱼类外,还生活着长江江豚、中华鲟、白鲟等家喻户晓的旗舰物种,它们位于长江流域生物链的顶层,其数量多寡直接反映了长江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

长江“无鱼”有整个环境变化的因素,但很大程度上是“人祸”造成的,由于长期受到多种人为干扰的影响,长江流域的水生生物资源严重衰退。其中,酷渔滥捕是破坏水生生物资源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之一。

让人担忧的是,尽管鱼越来越少,但违法捕鱼手段却还在不断升级,甚至有个别不法分子拉起上百米的“绝户网”,将大鱼小鱼一网打尽。如此下去,长江离真正的“无鱼”,又还有几天?

“10年禁捕”已经出台,现在需要的,是以铁的手腕,坚决落实到位。否则,一条没有鱼的长江,让我们何以面对先人,又如何向子孙交代?

(作者钱夙伟,摘自“东方网”2019年10月16日,有删改)

多维解读

1.生态。长江“无鱼”是生态平衡破坏的一个警讯。生态环境是一个完整的链条,鱼作为自然生态的一个环节,它的消失必然会导致其他环节出现恶性循环。一道禁渔令虽不及时,但很有用,亡羊补牢,希望为时未晚。

2.民生。环境就是民生。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民族未来的大计。保护鱼类就是保护环境,归根结底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

3.可持续发展。“无鱼”的长江,还是长江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它大概只是一渠没有生命的死水。人类不能只为了眼前利益而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保护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斑海豹幼崽水生
当人类幼崽碰上小动物
海豹幼崽可以像人类一样改变声调
中央电视台来盘锦市辽河口拍摄斑海豹
大连百头斑海豹幼崽被盗猎,没有买卖才没有伤害
三氯生对4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研究
山水谣
依托科技创新 打造现代水生蔬菜产业
跟我进城的兄弟
50石油职工志愿者5年守护斑海豹
田继光
——辽东湾斑海豹的守望者和守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