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17年,美国、德国和中国天文学家主导的重大科学研究团队绘制出迄今最精确银河系结构图,清晰地展示银河系是一个具有4条旋臂的棒旋星系。
银河系结构是天文学中长期悬而未决的重大科学问题。美国、德国和中国的天文学家主导成立了“银河系棒和旋臂结构遗珍巡天”重大科学计划,经过十余年研究最终破解。这是人类继认识地球和太阳系后,跨入巨大银河系的关键一步。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4月29日,有删改)
素材解读
1.距离遥远,观测困难
银河系结构是天文学中长期悬而未决的重大科学问题。
早在1785年,英国著名天文学家赫歇尔通过恒星记数的方法,第一次提出银河系是一个由亿万颗恒星组成的扁平系统。但长期以来,这个扁平的恒星系统的内部结构一直没有人弄清楚。这是因为银河系太大了。现代研究表明它的直径约为10万至18万光年,太阳系离银河系中心很远,且位置接近银道中心面,因此我们所看到的旋臂都重叠投影在天球上而无法分辨,同时,我们又无法离开银河系,到几百万光年以外的宇宙空间来回眸银河系,恰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国际合作,数据共享
为加深对银河系结构的认识,21世纪初,美国、德国和中国的天文学家主导成立了由8个国家22位天文學家参加的“银河系棒和旋臂结构遗珍巡天”重大科学计划,简称贝塞尔计划。
从2003年到2019年贝塞尔重大研究计划基本结束,研究团队测量了银盘上163个大质量恒星形成区中脉泽源的距离和自行,结合国际上其他团组测量的37个脉泽源,共获得了银河系中近200个大质量恒星形成区的距离和自行。
为了测量一个脉泽源的距离和它的自行,在一年内至少要观测5次,每次观测时间约为5小时,每一小时的观测约需要20个小时的时间进行数据处理和写报告。国际团队成员处理后的数据,均进行了共享。
3.接力参与,成果迭出
在由美国、德国和中国的天文学家为主导的贝塞尔计划中,中国天文学家起着重要作用,计划中有一半成果来自中国团队。
截至2019年底,在贝塞尔计划的163个目标脉泽源中,中国天文学家观测分析了其中85个。贝塞尔计划在国际知名的天文和天体物理刊物上发表了35篇论文,其中中国天文学家发表了16篇。
适用话题
合作 共享 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