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君
(龙游县龙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浙江衢州 324400)
糖尿病在我国有较高的发病率,已经成为我国中老年人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机体代谢紊乱引发的并发症,据相关文献报道[1-2],2 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概率高达80%,临床上常见症状为四肢麻木、疼痛、肌肉无力、运动障碍等,病情严重时可导致肢体剧烈疼痛、组织溃疡、坏疽,甚至需要进行截肢治疗[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临床上除了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外,积极的康复治疗对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该研究对该院2017 年1 月—2019 年12 月收治的63 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给予综合康复治疗,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125 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⑴所有患者均符合WHO糖尿病的诊断标准,DN4 量表评分≥4 分;⑵患者均同意治疗方法;⑶年龄18~85 岁。 排除标准:⑴合并有心、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疾病;(2)合并有恶性肿瘤;⑶由其他病因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者;⑷近6 个月出现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将125 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 试验组:63 例,男35 例,女28 例;年龄47~82 岁,平均年龄(61.86±6.47)岁;病程3 个月~12 年,平均病程(7.11±2.13)年。 对照组:62 例,男36 例,女26 例;年龄45~81 岁,平均年龄(62.13±5.52)岁;病程4 个月~11 年,平均病程(6.89±2.68)年。 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1 常规治疗 对照组62 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给予饮食及营养干预,改善微循环,进行疾病知识宣教、饮食宣教,密切监测空腹及餐后2 h 血糖, 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补充B族维生素,口服降压药,服用尼莫地平20~40 mg,3 次/d,同时应用神经生长因子3~5 mg/kg,3 次/周,出现疼痛症状者应用相应的止痛药进行止痛治疗。
1.2.2 综合康复治疗 试验组63 例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治疗, 其治疗措施主要有:(1)高压氧疗法:每日进行1 次高压氧疗,压力控制在200~250 kPa 之间,每次治疗持续1 h,依据患者的病情程度适当调整氧疗时间,病情严重者,需持续高压氧疗21~35 d[4]。 高压氧疗前要详细了解患者是否有禁忌证,并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介绍高压氧舱的环境、治疗过程中的配合事项、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不适反应,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 注意反复强调进仓要求,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 教会患者正确使用面罩,介绍舱内的通讯联络方法以及供氧装置。 (2)红外线治疗:选取红外线照射治疗仪(型号:HW-1000;批准文号:京械注准20182260194),有4 个含二极管线组的治疗垫,照射波长取0.90 mm,强度控制在弱至中等之间,二极管功率控制在2.5~0.3 mW 之间,持续治疗20 min/次,1 次/d,1 个疗程21 d。 (3)运动治疗:依据患者机体状况的差异制定具有针对性、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方案,如运动能力较好、机体状况较佳的患者,为其制定快走、慢跑等具有一定强度的有氧运动,同时叮嘱患者要注意控制运动量,防止运动过量以造成不良后果;运动能力不够理想、机体状况较差、合并症较多的患者,可指导其进行打太极、体操、散步、走楼梯等低强度的运动; 存在突发疾病风险的患者,运动时必须随身携带必要的药物, 以防突发疾病的发生,同时要严格控制运动时间及运动量,避免运动过量诱发突发疾病[5]。
1.3.1 神经传导速度 两组均应用NDI-200 型神经诊断仪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由同一位医师检测操作。
1.3.2 治疗症状 两组均于治疗前后选择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TCSS共包括神经症状(6 项症状,存在记1 分,共6 分)、神经反射(膝反射、踝反射,双侧计分,消失计2 分,减弱1 分,正常0 分,共8 分)及感觉功能(5 项,正常0 分,异常1 分,共5 分)检查评分3 项内容,满分19 分,分数越高表示临床症状越严重,
1.3.3 神经病变程度 同时选择密歇根糖尿病神经病变评分量表(MDN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周围神经病变程度,最低分0 分,满分46 分,按照得分分为无(0~6分)、轻度(7~12 分)、中度(13~29 分)、重度(30~46分),分数越高表示周围神经病变程度越严重。
两组患者于治疗42 d 后由专人进行疗效评定,根据神经传导速度以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进行评定,具体判定标准为:⑴显效:神经传导速度基本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明显改善;⑵有效: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有所增加,临床症状有所改善;⑶无效: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 临床特征未有缓解甚至加重,需进一步治疗。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采取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SNCV、MNCV、TCSS 评分、MDNS 评分)以(±s)表示,组间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临床疗效)以[n(%)]表示,组间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83%、79.03%,组间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 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两组患者治疗前SNCV、MNCV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试验组治疗后SNCV、MNCV 上升更为明显,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SNCV、MNCV 比较[(±s),m/s]
表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SNCV、MNCV 比较[(±s),m/s]
组别SNCV治疗前 治疗后MNCV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n=63)对照组(n=62)t 值P 值30.88±2.15 30.92±2.23 0.635>0.05 45.11±2.46 35.83±2.20 21.517<0.05 30.84±1.86 30.87±1.91 0.628>0.05 46.21±3.02 38.34±2.47 20.672<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TCSS 评分、MDN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试验组治疗后TCSS 评分、MDNS 评分下降更为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 组患者治疗前后TCSS 评分、MDNS 评分比较[(±s),分]
表3 2 组患者治疗前后TCSS 评分、MDNS 评分比较[(±s),分]
组别TCSS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MDNS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n=63)对照组(n=62)t 值P 值18.10±0.42 17.96±0.58 1.114>0.05 9.92±0.41 15.07±0.52 18.349<0.05 21.88±4.58 21.76±4.63 0.846>0.05 11.89±2.28 18.84±3.27 17.875<0.05
糖尿病并发症对机体的损害比疾病本身的损害更大。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发于下肢部位,临床上呈对称性特点,常见症状有持续性麻木、虫爬、疼痛、触电感、蚁走、发热、出汗等[6],该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有文献报道,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若未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可引发关节病变,导致关节组织溃疡,致使患者出现强烈的疼痛感,如出现钻凿痛、刺痛等,给患者的身心带来较大的痛苦[7]。
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上多给予常规药物治疗, 通过药物治疗提高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但经临床实践发现,仅采用药物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有限。 近年来,有研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高压氧[8]、红外线[9]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该研究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综合康复治疗,与对照组相比, 试验组总有效率较高, 治疗后SNCV与MNCV 水平上升明显,TCSS 评分与MDNS 评分下降明显,两组治疗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可加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有效改善肢体疼痛、麻木等症状,缓解肢体运动障碍,提高临床疗效。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综合康复治疗主要包括高压氧疗法、 红外线治疗、运动治疗,其中高压氧疗法可改善组织供养不足现象,提升组织局部氧气含量, 从而能够有效改善局部微循环,同时可提高患者免疫细胞的杀伤能力,加快胶原合成,促进血管再生,并且可减少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结构的功能性康复;红外线治疗可加快一氧化氮释放,一氧化氮是一种内源性促血管扩张物质,还是一种合成代谢物质,在血管损伤的部位,能够增加动脉灌注,对创伤预后具有积极效应[10]。此外,红外线治疗还能促进血管扩张,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局部血液循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疼痛、麻木症状,提高肢体抗炎性反应能力,加快骨生成,减轻肢体运动障碍。
运动治疗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运动手段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具有差异性、针对性的运动训练方案, 使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对增强患者的免疫能力、改善生理代谢功能、缓解肢体疼痛及麻木症状有着重要作用。 采用综合康复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多管齐下,发挥了多靶点的效果。
综上所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可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临床疗效较高,SNCV和MNCV 水平得到明显改善, 同时可降低TCSS 评分和MDNS 评分,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