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县天蒙山旅游开发的绿色发展之路

2020-07-27 02:20费县人大常委会尹纪生
山东绿化 2020年1期
关键词:蒙山旅游区绿化

费县人大常委会 尹纪生

山东天蒙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万世杰 郭明磊

天蒙山有『天然氧吧』『天然动植物园』之称,处处大树参天、林深树密,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费县天蒙山系位于蒙山山脉东段,古谓东蒙,总面积约240 平方公里,西起玉柱峰,东到望海楼、大青山、五彩山、侧营寺,跨费县大田庄、东蒙、薛庄三个乡镇,内含国有塔山、大青山林场。天蒙山有“天然氧吧”“天然动植物园”之称,处处大树参天、林深树密,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早在1896年,德国传教士华德胜就在天蒙山植树造林,至今还保留着百年前营造的落叶松和黑松林,是国内引种黑松、日本落叶松等树种最早的地方。天蒙山山势雄险奇峻,风光奇崛瑰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沂蒙山区好风光”的典型代表和核心景区,著名民歌《沂蒙山小调》就诞生在这里。

天蒙山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旅游产业始终没有做大做强,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林业产业也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提升。2011年12月18日,鲁商集团与费县人民政府签订了天蒙山旅游区合作开发协议,计划总投资50 亿元,建设集森林生态旅游、运动休闲旅游、民俗体验旅游、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于一体的综合型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区。一期开发利用塔山林场的塔山、谭家庄两个林区及村集体部分林地,面积约20 平方公里。并于2016年7月16日开业运营。

对于以森林生态资源为主的天蒙山,发展旅游业是一把双刃剑,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如不加以重视生态保护,往往造成生态毁坏。而“天然氧吧、天然动植物园”这两个天蒙山“美丽符号”,是两把高悬的“生态利剑”,如何实现天蒙山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天蒙决策层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作为国有大型企业,鲁商集团始终秉承“服务山东大局、服务人民大众”的企业使命,除追求自身发展、实现创业报国之外,还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为保住绿水青山,天蒙决策层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按照“保护优先、科学规划、永续利用、服务公众”的理念,通过营造、恢复绿色景观和植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最终达到“以旅养林”的自我发展目标。自鲁商集团开发天蒙山以来,累计绿化投资8500万元,栽植乔木12科,50余种,10.6 万棵;藤木4 科,6 种,10 万棵;灌木5 科,10 种,2.55万棵;花卉15 科,27 种,51.6 万棵;草类2 科,5 种,3.6 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了3 个百分点。

高点定位,大手笔规划

百年大计从百年秀林开始。为有效保护天蒙山森林植被资源,天蒙旅游区按照“高起点规划、高规格保护、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先后邀请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国外顶级规划设计机构和清华、北大、土人、大地风景等国内规划设计单位进行现场考察,高点定位,放眼世界遴选最优方案。最后委托美国AECOM 公司、北京大地风景旅游规划设计院等国内外一流规划设计机构,按5A 级景区和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标准进行了规划设计,仅规划设计费就达2000 多万元。同时还聘请了包括林业行业在内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对森林保护内容进行反复论证,以确保总体规划的前瞻性、创新性和资源保护的可操作性。

为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天蒙旅游区还聘请了专业生态环境团队,进行生态环境规划,所有项目规划设计,都充分考虑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最大限度地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亲近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共生。多次邀请省、市、县林业专家,对景区绿化和植被恢复方案进行反复论证,并确定以乡土树种为主,乔、灌、藤、草结合,通过人工植物群落的建植和营造恢复植被群落,打造具有最佳景观效果和生态保护功能的森林生态系统。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林业管理部门、林场管理人员全程参与,把资源保护作为生态红线贯穿始终。2012年,天蒙旅游规划荣获了国际旅游投资协会颁发的“中国旅游项目最佳规划设计奖”。

挖掘特色植被资源,丰富景区生态内涵

植物作为一种最富生命力与季相变化的旅游资源,是景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天蒙山绿化改造提升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突出当地重要观花、赏叶、观果树种”的原则,本着“三季有花、四季常青、花期不断、赏心悦目”的要求,并做好八个方面的结合:观花、观叶树种与观果树种的结合;木本花、藤蔓花与草本花相结合,草本花与宿根花卉相结合,主栽花和搭配花结合,陆生花和水生花结合,近景花和远景花相结合,茶叶和景观树相结合,绿化美化与整个景区文化相结合。

实施“四花、两叶、一红豆”工程:“四花”是东入口的海棠花、沂蒙山小调民俗村的紫藤花、南入口区域的梅花、山上游步道两侧的杜鹃花,打造形成了江北最大的梅花谷、海棠谷和江北紫藤第一村,栽植了沂蒙山区最大的紫藤树;“两叶”是民俗村及望海楼周边的茶叶、游步道两侧的黄栌、红栌、美国红枫、乌桕、火炬树、棠梨等红叶树,天蒙山茶已打造“天蒙春芽、酸枣芽、蒲公英、小叶鼠李、丁香”等系列产品;秋冬时节,满山遍植的彩叶林带红绿相映、层林尽染;“红豆”是游步道两侧及山顶的花楸、金银木等,形成了天蒙山独具特色的红豆谷;目前天蒙山有沂蒙山区最大的雪松、黑松、赤松、油松、日本落叶松、蒙山甜茶、八棱海棠、鹅耳枥、花楸树等;同时还深入挖掘树木文化内涵,打造迎客松、夫妻树、姊妹树、连心树等景观,并对沿途树木制作了说明牌。

注重裸岩、悬崖峭壁的绿化,实现山体绿化全覆盖。天蒙山过去尚未绿化的地方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他们采取利用泥炭土、高分子吸水剂植树造林,把绳子系腰上,在悬崖陡壁上植树。山上绿化,机械上不去,就靠人力从山脚搬运至海拔1000 多米的山顶。在裸岩及悬崖陡壁客土栽植五叶地锦、爬山虎、葛藤、南蛇藤等攀爬类植物。草类以中华结缕草、马尼拉等抗旱节水型为主,草本花卉以宿根花卉为主,一次投资多年受益,各色百合、百日草、波斯菊、月季等竞相绽放,科学“混搭”,全年有看点,四季有亮点。

在保护中开发,走可持续发展路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天蒙山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天蒙山旅游开发建设需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区域生态环境作为支撑,良好的生态景观成果,不仅功在当代,还惠及后代子孙。因此保护力度要大,眼光要远,宁肯步子慢点,也不能给后代留下遗憾,这是天蒙旅游区决策者的共识。

在旅游区开发之前,天蒙决策层便组织人员开展天蒙山植被普查,编写了《天蒙山古树名木档案》,项目建设尽量避开树木,宁肯修改设计方案,也绝不损毁林木,对确实避不开的树木,制定保护方案,方可开工建设。天蒙玉皇宫恢复建设过程中,为保护一株300年树龄的桑树,停工100 多天,等待最佳时节,将其移植20 米并予以保护后,再开工建设。

在旅游区建设过程中,为了保护生态,不论是石块、石板,还是河沙、木材等施工用的材料,没有就地取材而是从外地购进。游步道以悬崖栈道为主,采用悬挑、单柱支撑和双柱支撑等方式,做到不占用林地、避石护树,对于直径5 厘米以上的树木全部进行保护,栈道路面中间预留洞口,给它以生存空间。栈道每隔百米或适宜路段,预留动物上山下山通道,没有拦腰堵死,最大限度保护景区森林生态系统。

天蒙山在旅游区开发之前,曾一度乱挖乱采比较严重,山上造型好的珍稀花木树种、中药材大量流失,曾经漫山遍野的山杜鹃也基本绝迹。近几年天蒙旅游区拨专款进行回购,共回购山杜鹃2 万株,花楸树5000 株,鹅耳枥1000 株,紫藤200 株,松树盆景200 盆,全部栽植到了山上。

天蒙山国有林和集体林成片相连,核心林区内有4个自然村、农户200余户,农家乐16 户,多年来是森林防火的难点和重点。景区在开发过程中,投资6000万元,通过异地还建,完成了4 个自然村200 余户村民和16 户农家乐的整体搬迁安置。同时完善山林管理制度,采取进山登记、日常巡逻和设立举报电话等形式,严格山林管护,杜绝了花草树木的盗挖现象,避免开垦、采石、采砂、采土、砍柴、放牧等破坏生态行为。

栽管并重,巩固绿化成果

造林绿化“三分种植、七分管理”。天蒙山是一座古老的山,岩石较多,特别是山顶土层瘠薄,含水量低,生态脆弱,一旦损坏,就难以得到恢复。天蒙旅游区成立园务管理部,专门负责景区绿化管理工作,并划分责任片,确定林木管护责任主体,做到“树有人管、林有人护”。为使绿化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园务部根据各种树种的物候期,编制了《天蒙山树木管理年例》,把土、肥、水、修剪、病虫害防治等管理落实到各个时期、时段。加大绿化管理经费投入,公司每年从经营管理费中列支绿化管理费用900 余万元。

北方山地普遍缺水,而水资源又是森林生态系统关键保障因素,同时也是天蒙山森林防火工作的短板。为巩固生态项目建设成果,天蒙旅游区争取上级扶持资金1700 万元,在景区东入口把水引到海拔1000 米以上的望海楼,管网覆盖区域10 平方公里。在南入口景区投资500 万元把水从山下引到了海拔600 多米的葫芦崖。这些项目不仅为区域造林绿化、植被改良提供充足水源,还为森林防火、最有效地保护区域内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提供了保障。

森林防火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天蒙旅游区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落实各项措施,并常抓不懈。旅游区投资5000 万元,修建了13 公里的防火步道,在旅游区入口安装了探测门,杜绝携带火种进山,在景区主要节点设置防火宣传标识、标语,沿旅游线路安装森林防火语音播放器150 个,远程红外线监控系统26 个;在游步道沿线放置消防桶300 个、消防水囊200 个、消防应急柜200 个(发电机、消防水带500 米、灭火弹100 个)。企业员工人人都是消防员,每年进行一次全员防火演练,每逢节假日在游步道沿线增加防火安检员,进入防火期,对旅游区所有道路两侧双向各50 米防火隔离带进行清理。

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建立“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防治措施。对工程建设用木材、外来绿化苗木,进行严格的检疫,检疫不合格,严禁进入旅游区。绿化注重营造混交林,通过丰富森林结构,促进天蒙山生态系统自身抗病虫害能力的提高。病虫害防治以生物防治为主,保护招引自然界的天敌昆虫等生物,避免或减少药剂对天蒙山生态圈的影响。严禁在景区捕猎,为其生存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增加天敌种群数量。在2015年11月份,天蒙山遭遇大雪极端天气冻害,再加之病虫害侵袭,使成片松树面临死亡威胁,天蒙旅游区在林业部门的指导下实施了大面积病虫防治,对感染树打孔防治,两年投资50 万元,防治面积1 万亩,成功救治了濒临死亡的松林。

天蒙山旅游的绿色发展之路转变了传统旅游的发展摸式,实现了沂蒙山旅游的新旧动能转换。景区自2016年7月16日开业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320 万人次,成为临沂地区接待游客最多、收入最高的景区,先后被评选为山东省重点项目、山东省服务业重点项目、山东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山东省最受欢迎的文化旅游景区、山东服务名牌、山东省国资委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中国最佳自然生态旅游项目。旅游区投资500 万元,为塔山林场、森林派出所新盖办公楼、餐厅,解决了住宿、用水问题。天蒙山旅游开发促进了乡村振兴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天蒙山上的2000 亩板栗林,由天蒙旅游区按当地最高标准1600 元/ 亩/年承包,果树产权归村民所有,旅游区通过策划农业参与体验项目,带动农民就业和农产品附加值提高。旅游区招工优先安排搬迁村民,不愿上班的,通过培训经营旅游服务项目,给当地群众开启了一条脱贫致富途经。目前,天蒙旅游区直接用工500 多人,间接用工2000余人,带动周边乡镇新开业农家乐、民宿宾馆等100 余家,带动费县新发展旅行社、酒店、A 级景区20 余家,常年奔波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开始积极返乡创业,看得见的绿水青山,成了摸得着的金山银山。

如今的天蒙山,“四季有绿、三季有花、两季有果、两季彩叶”,极具特色的植物景观,使天蒙旅游区成为沂蒙山旅游的经典景区,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打造了沂蒙山区旅游的升级版。

猜你喜欢
蒙山旅游区绿化
黄陵旅游区开发对目的地的综合效应研究
黄陵旅游区开发对目的地的综合效应研究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浅析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的公共艺术
“兔”与“免”
古风盎然的蒙山山歌
登临沂天蒙山 行歌沂蒙调
登临沂天蒙山 行歌沂蒙调
建国以来我国历次大规模绿化历程及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