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2020-07-26 14:31马乐怡
理论与创新 2020年11期
关键词:城乡规划影响问题

马乐怡

【摘  要】随着城乡建设快速的发展,现代新型的城市应运而生,新型城市的诞生不仅提高了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更让居民注重了生活的质量和服务。在城乡规划中,涉及国有土地的使用,因土地资源比较短缺,需要对其有效利用,避免浪费国有土地资源,因此城乡规划与土地管理有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城乡规划;影响;问题;发展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规划的开展,城乡建设工作也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核心课题。为了更好提升城乡规划效果,要求在城乡规划制定的过程中,要充分跟上城市化发展步伐,尽可能促使城乡规划能够契合当前城市经济发展,同时也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

1.国家制度改革及其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1)国家制度对城市規划的影响逻辑。国家制度又称为国家体制,是确立一国阶级统治关系的基本制度和顶层制度,对促进城市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不同国家制度类型对城乡建设发展的影响逻辑体现为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在城市建设事务中承担的角色与职责存在较大差异。当以社会主义为主导时,政府承担了较多的城乡建设任务,包括产业与居住物业,公共服务于市政基础设施。当以资本主义为主导时,政府起到对市场建设行为的调控作用,各类产业设施及其城市配套设施由市场主体决定。城市建设主体是对参与各类城市建设事务的行为主体的统称,包括政府主体、市场主体和使用主体三类。而城市规划是通过引导、管控政府主体、市场主体和使用主体的建设行为,达到服务城市发展的目的。根据布坎南理论观点,城市规划与国家制度是隶属关系下的配套制度,两者之间的匹配程度反映了对城市发展的促进效果。

(2)城市规划适应国家制度改革的内在逻辑。既然“与生俱来”的拥有与国家政治绑定在一起的使命,当国家制度发生改革时,城市规划存在不同的路径适应国家制度变迁,即从物质空间维度、技术维度、经济维度、社会维度到可持续发展维度的规划思想变革,共同推动国家制度改革下城市规划的适应发展。而近现代城市规划发展历程显示出规划的改革趋势与下一时期的国家制度发展方向是相吻合的。

2.我国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不足

(1)城市产业发展要远超农村。在经济发展上,显然,相较于农村来说,城市地区无论是资源还是人才都有突出的优势。因此,相较于农村来说,城市对招商引资也有更多吸引力。尤其是在我国城市工业化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更是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导致政府往往会对城市经济发展有较高的关注度,却忽视了农村经济水平的发展,导致我国农村在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从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从整体发展态势角度来说,都有较多不完善的地方。由于城市经济发展速度远超农村,也让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到城市谋生,农村生产力匮乏现象十分突出。

(2)城乡规划不合理。政府为了推动城市化建设,对城市建设做出了较多的突出,同时也进一步推动城市住房建设,城市土地资源使用规模得到进一步拓展。这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城市人口增长所需的住宅问题,但是也带来了其它问题。结合当前城乡规划布局的现状来说,在进行城市建设的同时,也给周边农村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诸如公园建设以及水坝修剪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占用农村耕地。这种建设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能够有助于城市建设的发展,却给农村建设规划带来了消极影响。

(3)城乡建设规划过程中缺乏整体协调性。从某种意义来说,我国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发展以工业建设为主,而且工业成为城市假设的核心所在。我国之所以如此进行城市建设规划,核心目的是基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带动周边农村建设。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导致城乡建设依然存在整体不协调的情况。

3.土地规划管理和城乡规划实施的有效结合对策

(1)规范土地征用程序。在土地征用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农民不满的问题,其原因就是在于开发商土地征用尾款和土地的实际价值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在农民心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也就导致了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的相关工作受到了影响。针对于上述情况的出现,也就需要进行在土地征用的科学性、合理性方面进行提升,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应该在土地征用补偿机制方面进行完善和提升,在实际的工作中对于农民的损失等进行相应的分析,从而做好科学性的补偿。在实际的损失计算的过程中,直接损失、间接损失都需要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考虑,在市场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农民不满情绪的抚平。第二,土地征用需要采取市场化的管理体制,结合当下市场经济发展的相关规律进行分析,做好科学的土地征用的工作,保证其科学习性和合理性。第三,在土地征用的过程中,也需要进行农民生活和工作的切实指导,引导其认识到非农业行业发展的前景,做好多元化的经济发展工作,打造好农村发展的新形态。引导农村经济体制向非农业方面斤西瓜发展,促进农村发展新格局的实现。

(2)切实注重土地资源协调与管理工作的开展。为了切实提升土地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就需要从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出发,切实做好城市规划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工作,使得整体的土地资源管理协调的工作。因此,这就需要做好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和城乡规划管理的协调工作,充分发挥好整体性的管理工作,保证好实际工作的落实。为了做好两者之间的协调,就需要从双方的工作出发进行分析,保证做好实际工作的落实,保证土地资源的最基础的利用。在此协调中,都需要进行两种规划体系的健全和规划,也做好整体的规划工作,也保证了城镇科学的发展,做好长期的发展和规划的工作。

(3)拓展规划深度。在城乡规划实际效果提升的过程中,会受到土地规划方案的限制,如果其方案存在着诸多不合理的地方,就会产生土地资源利用和相应城乡建设的负面问题,其中包括了基础建设缺失、城市功能不完善、城市生态环境受到影响的问题。而土地规划管理策略的制定,能够在土地资源引导和控制的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将整体工作的实效性不断提升。在土地规划的过程中,其中应该做好整体内容的完整性和用途的明确性的工作,在政策的保证之下,满足城乡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之下,应该进行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进行分析,也在成本方面进行控制,做好资源共享和提升的工作,保证相应的工作水平提升。

(4)切实注重“多规合一”及“一张蓝图”推进工作的开展。“多规合一”并不是最终的工作目的,而是一种将土地规划和城乡规划工作进行协调的管理方式,就是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主要的方式,在完善性的空间规划的过程中进行深入的工作,促进统筹发展。因此,“多规合一”借助构成一个“最大公约数”,在空间规划秩序性提升的过程和总工,需要将多方的共识进行结合,保证在多方共同的工作范围内进行发展方式、管理模式、行政体制等方面的完善工作,做好综合性的工作,为整体发展打下相应的工作基础。在当下的规划体制之下,“多规合一”是未来土地空间的必然中间产物,作为整体空间规划体制改革的第一步,也就需要在国家机构改革和整体空间布局过程中进行分析,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张蓝图”的实现。完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体系的建立,需要进行“土地用途管制”向全覆盖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转变,在此基础上做好全部的技术体系的标准化的建设工作,促进全方面的发展。

4.结束语

总之,我国城乡建设规划未来的道路还很漫长,可能会随时出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相关政府人员充分发挥领导和管理职能,在充分采纳人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参考文献

[1]杨雨思,杨新海.城乡规划视角下苏州小城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及影响初探[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19,30(03):70-76.

[2]舒华,吴必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下的中国城乡规划公示制度优化策略[J].规划师,2019,30(4):21-27.

猜你喜欢
城乡规划影响问题
大数据时代城乡规划决策理念及运用探究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论中国城乡规划中存在的利弊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探析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