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辉
摘 要:电缆线路的稳定运行能够确保民众的健康用电,同时也能提高供电单位的经济效益,在供电单位的管理中,解决电缆故障是主要工作内容。文章对10kV电缆中间头常见故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预防措施,希望能为业界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10kV电缆;中间头故障;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TM7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20)22-0118-02
Abstract: The stable operation of the cable line can not only ensure the healthy power consumption of the public, but also improve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the power supply units.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power supply unit, solving the cable fault is the main task.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common faults in the middle end of 10kV cable, and puts forward some preventive measures, for the purpose of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colleagues in the industry.
Keywords: 10kV cable; intermediate head failure; preventive measures
1 概述
10kV电缆在中间头位置出现问题会对电缆的稳定运行以及人民的用电安全产生巨大的影响。对10kV电缆中头故障事件的分析表明,很多故障是因为施工过程中的人为引起的,并根据原因归纳总结了电缆中间头的制造过程以及注意事项,确保电缆能够安全稳定的工作。目前,在我国的电力领域中,对于10kV电缆的运行工作做的比较好,故障率比较低,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问题会影响线路的运行,特别是电缆中间头,需要对常见的故障进行分析并提出科学处理和預防的措施,最大程度的降低电缆中间头故障对电缆线路运行的阻碍,因此,电力企业单位需要加大力量,对于突出的故障要安排专业的人员来解决[1]。
2 10kV电缆中间头故障的诱因
10kV电缆通常是布置在外界环境中,所以工作环境比较差,而且工作量也很大,所以各种各样的干扰因素会严重阻碍电缆线路的安全运行。根据有关的统计数据可以得知,电缆故障中比较常见的就是电缆中间头故障,电缆中间头出现故障会严重损坏电缆传输线路。按照电缆维修的经验得知,电力工作人员在电缆中间的制作施工过程里,会把电缆的绝缘层、电缆芯以及屏蔽层进行剥离,这是导致电缆故障的关键点。尽管这种操作在原则上没问题,但是在去除屏蔽层和芯线之后,功率会集中在截止点上,最终导致电缆中间头失效。
除了容易导致电缆中间头故障的功率集中问题之外,诸如中间头的不正确安装和不足的密封效果之类的因素也可能导致中间头故障。在此阶段,一些发电和建筑单位盲目地追求低成本的电力设备,并使用大量质量不良的中间头,因此,运行中出现故障的中间头的可能性远高于合格的中头的概率。此外,电缆绝缘层在潮湿的环境中易受潮,这是造成中间磁头故障的关键原因之一[2]。
3 10kV电缆中间头故障的具体分析
3.1 施工工艺控制水平较差
电缆安装人员在进行施工时,不仅存在安装环境不合格的情况,很多施工操作也不符合要求。电缆中间头的施工与施工图纸不完全一致通常是根据经验进行施工,冷缩管电场的影响加剧。外部半导体层的环上的切口具有明显的尖角和凹陷,并且在应力控制较弱的边缘发生放电。应力锥和电缆的外部半导体部分之间的接触不当会导致接触电阻过大。
3.2 绝缘体老化
绝缘子的腐蚀和老化是造成电缆中间头故障的关键因素之一。一部分因素会造成电缆绝缘体的工作性能并且加速绝缘体的老化。在电缆的此部分中,地下水位过高会严重影响绝缘性能,如果电缆中间头一直浸泡在水中,那么出现故障的可能性肯定会大大的增加。在目前的阶段,在我国电力行业中,10kV电缆承担了很大的工作内容,电缆中间头在保持很长的工作时间后,连接器会过热,影响中间头的工作性能以及中间头的使用时间[3]。
3.3 电缆井设计不合理
电缆井在设计时,如果井的位置过低,会使得其同排水管道连接在一起,污水进入电缆井后,电缆就处在一个恶劣的工作环境中,这也是造成电缆出现故障的主要原因。电缆中间头的连接器浸入常见污水中的酸或碱中较长时间,并在电和热的作用下工作,在电缆中间头出现故障时,其绝缘性能就会降低,电缆老化会使得对地放电,出现短路等故障。
3.4 电缆附件产品质量不佳
一些电力施工单位没有注意关键材料的质量,例如控制电缆附件,这些材料质量不佳会严重影响电缆中间头的质量。根据当前的10kV电缆线路的实际情况来说,在对于恒力卡簧和冷缩套管的质量控制方面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一些动力构造单元使用低质量的套筒和弹性挡圈来节省成本,这可能会导致中间头失效。
3.5 运行人员对用电设施的维护管理不到位
电缆工作人员需要定期检查配电线设备,发现相关的隐藏缺陷并及时启动相关维护过程。同时,操作人员应制定配电设备年度预防性测试计划,并严格按照该计划进行测试。根据对配电设备的测试,了解其具体的工作状况,发现隐患及时排除,启动相关流程,避免设备运行过程中绝缘击穿,造成停电和事故的发生[4]。
4 对10kV电缆中间头故障的改进措施
随着电缆在各个城市配电网络中的广泛使用,人们的注意力已集中在电缆的运行质量上。同时,相关人员必须对电缆中间头的制造和操作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以确保电缆中间头的使用质量。
4.1 严格遵循结构图
在构造10kV电缆中间头时,施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电缆附件随附的安装图。不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随意更改图纸的内容,对图纸有建议时,负责人将之报告电缆附件制造商并与之协调,只有获得批准后才能更改图纸。
4.2 落实施工人员的具体工作内容
在由多名工人制造电缆中间头之前,请确保不会因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工作内容不明确而混淆施工过程,需确保工作人员执行明确的工作任务,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因施工内容交叉而漏掉一些建设项目[5]。
4.3 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在10kV电缆中间头的安装施工中,如果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会影响电缆施工的速度和质量。因此,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将是今后的重要管理内容。为了提高工人的技术操作水平,需要对部分电缆中间头缺乏生产资格的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另外,在我国电缆中间头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电缆行业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也要逐渐提高,确保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减少电缆中间头制造安装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
4.4 加强对工程过程的监控和验收
在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工作对于确保电缆运行的安全非常重要。通过对工程施工过程进行监控,能够快速的发现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并通过补救措施及时进行修正。加强对工程主管和工程招聘人员的培训也是加强对工程过程的监督以及验收的关键要素之一[6]。
4.5 优化电缆工作环境
在10kV电缆中间头常见故障原因中,电缆的工作环境是很重要的一點,通过提高电缆的工作环境,降低电缆中间头出现故障的概率。在电缆的实际运行中,必须确保电缆槽中的线路布置正确,以达到散热的目的,确保达到电缆安全运行的最佳标准。在电缆敷设工程中,部分路段水道较窄,内部积水较多,给电缆敷设和中间接头处理带来一定困难。在施工中首先要处理沟槽,使用排水或膨胀手段来增加建筑工作的空间和环境,这为中间头的施工和障碍物排水创造了条件,可以改善中间头的运行条件[7]。
4.6 电缆中间接头的责任追究制
建立责任制,以确保电缆中间接头的生产质量,同时提高生产人员的责任感。如果将参与电缆中间接头制造的单位和人员输入系统,并且电缆施工问题出现时,则由施工单位和人员负责。一是施工人员管理,选择具有10kV电缆头制造技术的人员来参与电缆附件的制造;其次,电缆接头是需要负责任的,施工单位应对电缆接头负责,增强其责任感;第三,加强资格检查,并在生产控制系统中记录电缆中间头生产的合格人员,以方便资格检查。最后,在完成电缆接头的施工后,将标牌放在醒目的位置,以标记电缆附件制造商、施工单位、安装日期和负责人[8]。
5 结束语
总之,电缆中间头的故障原因不仅包括电缆附件本身的质量以及构造和安装的质量,还包括维护和保护的水平。要提高电缆施工操作中的水平,降低故障率并提高电源的可靠性,需要对故障原因有充足的了解,从各个方面采取预防措施,加强控制。
参考文献:
[1]黄志滔.基于10kV电缆中间接头击穿故障分析及改进措施[J].科技资讯,2018,016(032):47,49.
[2]马淑华,吴琨.10kV电力电缆中间接头爆炸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J].华北电力技术,2005(b11):68-69.
[3]杨春雨,蔡景素,夏俊.10kV电缆中间头故障原因及控制措施[J].农村电气化,2015(5):27-29.
[4]刘冠骞,曾伟峰.浅谈一起10kV电力电缆中间头故障的原因分析[J].科技资讯,2017,015(29):20-21.
[5]周永强.10kV电缆中间头保护装置的研制思路及试验分析[J].
产业创新研究,2018,13(11):131-132.
[6]方春华,汤世祥,潘明龙.10kV电缆中间接头典型缺陷仿真分析[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55-59.
[7]赵勇.试论10kV电缆的中间头故障成因及解决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2(31):66-66.
[8]张立林,王志刚.关于几起高压电缆中间接头的故障分析与应对措施[J].房地产导刊,2013(023):16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