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俊英 刘子晨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精准扶贫取得了显著成果,全省53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河南进入无贫困县的新发展阶段。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要减缓不利影响,如期实现脱贫攻坚战既定目标,就必须加强科学研判和动态管理,切实解决疫情中暴露出的问题,积极探索绿色减贫模式,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高贫困地区的乡村治理能力。
关键词:疫情防控;脱贫攻坚;长效机制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中央实施精准扶贫以来,经过全省上下克难攻坚,至今年2月,河南省53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全省脱贫攻坚战累计实现651.1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9484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年底的8.79%下降到2019年年底的0.41%。由此,河南进入无贫困县的新发展阶段。但是,目前巩固脱贫成果的压力依然很大,全省还有35万贫困人口、52个贫困村没有脱贫,总量居全国第二。全省已脱贫的人口中有近14万人存在返贫风险,有超过21万的边缘人口存在致贫风险。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如何减缓不利影响,如期实现脱贫攻坚战既定目标,是当前亟须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疫情对脱贫攻坚造成的影响
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由于来势猛、涉及范围广、时间长,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重大影响,也对实现脱贫攻坚造成了较大影响。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不断扩散蔓延。通过我们调查,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对河南脱贫攻坚工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农民外出务工难、发展服务业难和农民增收难等方面。
(一)农民外出务工减少
多年来,外出务工是农民转移就业的主要渠道。2019年,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3041万人。其中省内转移1826万人,省外输出1215万人,分别占60%和40%。据调查,贫困地区80%以上的劳动力靠外出务工就业,且主要在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就业。由于疫情暴发,中小企业受到严重影响,很多企业出现停工歇业。特别是今年3月中旬以来,随着欧美等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疫情开始蔓延,我国经济遭受第二波冲击,加上第一波冲击的继发性影响,致使更多的中小企业陷入困境。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先天不足,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已经面临较大困难,叠加此次疫情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进一步加大。当前企业面临的困难有三个特点。
一是由“复工难”转为“订单难”。从2020年1月25日到3月中旬,受疫情监控、交通受阻等因素影响,绝大多数企业停工停产,盼望早日复工。然而,当国内疫情得到有效防控,企业好不容易恢复生产时,国外疫情又接踵而来,人员居家不出,各国相互封锁,出口订单减少甚至取消,使得国内很多企业无法运营。
二是由“开门难”转为“经营难”。虽然目前多数企业终于熬到可以“开门”营业了,但由于受疫情后居民收入下降、消费萎缩的影响,很多餐饮、住宿、旅游、娱乐等商家又陷入顾客稀少、店面冷落的窘状。如果这种状况再持续一段时间,这些熬過“开门难”的中小企业,将不得不面临再次“关门”的悲剧。
三是由“盈利难”转为“生存难”。过去由于传统服务业竞争激烈,盈利水平大多较低。而疫情发生后,很多商家长时间暂停营业,受房租、占用资金等费用的拖累,面临严峻的生存考验。他们要么转让店面,要么消极等到房租到期撤店,很难再继续经营。河南省发改委2020年3月初对1348家中小微企业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8.67%的企业综合成本增加50%以上,43.38%的企业因疫情造成的损失达去年营业收入的50%。
(二)乡村旅游几乎“停摆”
旅游业是近年来不少贫困地区脱贫的重要产业,特别是河南的深度贫困地区,主要集中在“三山一滩”(即大别山、伏牛山、太行山和黄河滩区),其主导产业大多是旅游业。春节假期和春暖花开的时候是旅游的旺季,但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原本应处于旺季的旅游业紧急叫停。河南旅游景区、休闲农业园区、住宿餐饮等都基本停止营业,长达几个月的零收入让无数依靠旅游业为生的村民和相关从业者陷入困境。
(三)农民增收难度加大
近年来,河南省农民收入水平整体上保持稳步增长趋势。据统计,从2008年到2018年,河南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454元提高到13831元,年均增长率达12%,高于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农民收入是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之和。随着农民外出务工的增多,河南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不断提高,由2008年的33.7%提升到2017年的37.5%,农民工资性收入绝对额首次超过了农民经营性收入。目前,工资性收入已成为河南农民收入来源中的最大部分,对收入总量的贡献日益增大。
然而这次疫情的发生,不少行业停工停产,导致许多农民无法重返就业岗位,工资性收入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同时,疫情对农村畜禽养殖户、果树种植户、休闲农业经营户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困难,农民经营性收入受到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0年我国第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41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同比下降4.7%,这是多年来罕见的负增长。河南省同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40元,增长4.3%,尽管比上年全省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9.6%低5.3个百分点,但总体情况要远远好于全国。
二、积极采取措施降低疫情带来的冲击
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对脱贫攻坚造成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是短期的、可控的,不会影响脱贫攻坚整体进程。从疫情发展态势看,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目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不断巩固和拓展。河南把疫情期间脱贫攻坚各项措施抓实抓细抓落地,加快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消费扶贫等举措。目前,全省贫困人口外出务工、扶贫项目复工复产、扶贫产品销售等已取得明显成效,为打赢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场硬仗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返岗务工贫困人口不断增多
为了加快贫困劳动力返程返岗和外出务工,河南省推出“四个优先”措施,即对于有外出务工意愿的,优先组织劳务输出;对于有在本地务工意愿的,优先安排当地企业和扶贫车间吸纳就业;对于有返乡创业意愿的,优先给予扶持;对于其他没有合适就业岗位的,优先安置扶贫公益岗位。据有关部门统计,2019年年底,河南省务工就业贫困人口188.61万人。截至2020年4月3日,返岗务工的贫困人口已达168.46万人,占2019年年底务工人数的89.31%,分别比3月6日增长了54.56万人和28.92个百分点。
同时,对受疫情影响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就业困难群体等,结合脱贫攻坚和当地建设实际,利用扶贫车间、公益岗位等促进贫困人口就近就地就业。截至2020年4月3日,河南省各类扶贫龙头企业1301家,已复工1300家,复工率99.92%。全省扶贫车间4046家,已复工4029家,复工率99.58%,比2020年3月6日增长了36.22个百分点,复工的扶贫车间吸纳就业人口10.91万人,其中贫困人口3.43万人。
(二)加快推进全省扶贫项目复工复产
在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河南省支持和推动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等扶贫项目开工复工,实时跟踪项目进展,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工期的影响。2020年,河南省共安排扶贫项目19807个,涉及投资总额254.30亿元。截至2020年4月3日,已安排资金156.15亿元,资金支出39.68亿元,支出率25.41%,比3月6日增长了11.51个百分点。河南省对在贫困村实施的200万元以下自建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简化程序,可以不再进行招标。对具备开工条件的抓紧开工,一时达不到开工复工要求的提前备工备料。指导各地实行网上办公、审批,对不具备开工条件的扶贫项目提前做好项目立项、审批、招投标等工作。
(三)积极实施消费扶贫
消费扶贫是帮助贫困地区增收脱贫的一种重要扶贫方式。为帮助贫困地区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省市有关部门积极组织开展了“互联网+战疫情促销售助脱贫”、扶贫产品认定、驻村第一书记扶贫成果展销、电商扶贫行动、“县长直播带货”等活动。截至2020年4月3日,河南省认定扶贫产品15250个、供应商4870个,比3月6日分别增加了15168个、3848个,涉及141个县,总价值约217.69亿元,比3月6日增加了211亿元。目前,大部分地区受疫情影响的农产品基本销售完毕,全省各层级购买、销售贫困地区农副产品22.10亿元,比3月6日增加了13.24亿元。消费扶贫不仅创新了脱贫攻坚新模式,打通了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而且广泛调动了全社会参与消费扶贫的积极性,有效扩大了贫困地区的产品销售,促进了贫困地区优质特色产业发展,提高了居民消费能力,对于助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促进旅游市场安全有序开放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国家和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了“暖企”新政,以“真金白银”助力文旅企业渡过难关。许多景区从自身出发,停业期间为复工积极“备课”,各个旅游景区景点分类、分区、分批次对外开放。为尽快恢复旅游市场,做好景区开放和疫情防控工作,河南各地树立“安全至上、科学防控”的理念,把安全放在首位,扎实做好旅游景区监管防控,为游客出行筑牢安全屏障。“五一”假期是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后的第一个小长假,全省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692.1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9.26亿元,其中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242.4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3639.49万元,旅游业迎来了“春天的复苏”。全省旅游景区特别是“三山一滩”深度贫困地区的景点正在有序开放,相关配套措施加快跟进。新县2020年“五一”假日旅游市场呈现出一派喜人景象,短短5天,全县共接待游客73.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1%、8.7%。丰富多彩的假期旅游,开启了疫情防控常态化旅游市场良好发展的序幕。
三、统筹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的对策建议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对脱贫攻坚带来不小影响,如果不能积极应对,克服不利影响,可能会造成因疫返贫、因疫致贫、因疫无法脱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一)加强科学研判和动态管理
降低疫情对脱贫攻坚的负面影响,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精准是关键。精准扶贫是被历史和实践检验正确的方案。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加大精准施策力度,提高脱贫攻坚抵御风险的能力。贫困地区要依法依规,根据当地疫情防控形势对风险等级作出科学动态研判。利用建档立卡进行大数据分析,把解决剩余贫困问题、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加强产业就业扶贫、强化搬迁贫困群众后续帮扶、做好特困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等,作为脱贫攻坚全面排查工作的重要内容。重点监测排查受疫情影响存在返贫风险的已脱贫人口、存在致贫风险的边缘人口、存在脱贫困难的贫困人口,及时掌握疫情对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影响情况,聚焦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做到心中有数,做好相应预案,因户因人精准施策、及时帮扶,严防疫情影响稳定脱贫。要保持扶贫政策的稳定性,在过渡期内,要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做到脱贫不脱政策,巩固脱贫成果。
(二)尽快补齐脱贫攻坚短板
脱贫攻坚工作的最后冲刺阶段,既要补齐已存在的短板,又要解决疫情中暴露的问题,确保如期全面完成脱贫任务。一方面,脱贫攻坚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存在返贫风险。未来各地要加大工作力度,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促进脱贫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另一方面,这次疫情暴露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亟须升级,医疗卫生条件有待提升,防灾减灾系统尚需完善等问题。脱贫攻坚要化危为机,顺势补齐贫困地区的短板环节,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升农村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建立防灾减灾与防贫减贫相结合、灾害治理与贫困治理相结合的新机制。
(三)增强脱贫攻坚生态底色
绿色减贫作为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理念,是贫困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这次疫情再一次提醒人们,人类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也印证了走绿色减贫道路的必然性。未来扶贫工作要继续将绿色减贫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方面,要以疫情教育为契机,加强对绿色减贫的宣传,提倡绿色消费,让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绿色减贫模式,放大绿色资源的收益率,让绿水青山变成治穷富民的金山银山。
(四)提高贫困地区的乡村治理能力
加强脱贫攻坚干部培訓,增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乡村治理能力。继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探索建立有利于激发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发展内生动力的体制机制和政策项目,实现永久脱贫。进一步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三甲医院—乡村卫生院联合培养机制和“驻村医生(下派)”计划,加强对乡村医生队伍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公共卫生防疫知识和防疫能力。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和办学条件,加大对贫困地区高学历、高素质教师的输送和培养,提高教师薪酬待遇,改善教师晋升机制。财政资金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实质性改善贫困地区的办学环境和教学基础设施。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污水集中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建立农村人居环境评价体系和动态评估机制。
项目名称:河南省人文社科项目“河南深度贫困地区建立脱贫长效机制及推进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0-ZZJH-463)的部分成果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