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周羲
受技术更迭、疫情等因素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波澜起伏,激烈的竞争之下,优胜劣汰将推动新能源汽车时代早日到来。
“加大创新力度,提升产品品质,加强市场开拓”,今年年初工信部部长苗圩提出的期望似乎为2020年新能源汽车整体发展定下基调。经历疫情期间消费力下降、供应链断裂、特斯拉强势崛起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寻求第二增长曲线,降成本、保安全、抱团走、后市场……供给侧、需求侧、使用侧的变化都需考量。
进入6月,疫情影响下的汽车市场逐步恢复并迎来消费小高峰,与之相对应的新能源汽车并未交出一份自认“满意”的答卷。中汽协公布数据显示,5月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4.5%,再现“双位数”拉升。而新能源汽车销量为8.2万辆,环比增长13.89%,同比下降23.5%,处在缓慢上升阶段。
将数据扩大至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下降趋势依然不可避免。尽管BNEF预计到2040年新能源汽车在全球乘用车销量的占比将达58%,但也指出2020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很可能会同比下滑18%。
相比国外疫情下消费力降级、供应链折叠、油价暴跌等导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下行压力,走出疫情阴影的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下降主要原因则是补贴陆续退坡,由此带来持续至今的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的阵痛期。“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在4月初《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咨询委员会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曾这样强调。
与国外依托政策与补贴大开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不同,走得更早的国内已经开始探行后补贴时代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如果政策刺激力下降,如何扩宽市场?如何提质降成本?如何突破技术?正成为新能源车企2020年面对的共同课题。
变局:追风口到落地,向科技要利润
站在全球气候安全的战略高度,新能源汽车从一开始就被贴上了特殊标签——其并非完全由市场需求催生的产品,反而更为贴合从国家到地方节能减排的发展需要。
得益于政策引导支持,中国新能源汽车10年间完成了从几乎0到超100万辆的跨越,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也由此从2019年开始猛增。
“当前新能源汽车补贴已经很好地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这个市场将真正直面市场挑战。”1月12日举办的2020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专家组组长王秉刚这样表示,他也指出,就算接下来国内有相应补贴政策,也将不再起主要作用。
国内补贴逐步退出或“以奖代补”的趋势已经明了,意味着新能源汽车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有业内人士将其称为“第二曲线”,这一时期,新能源汽车或有大规模清退与淘汰,但破局特征并非淘汰,而是尽快形成主导设计,向科技要利润。
以占据整车成本“大头”的电池为例,掌握核心技术的特斯拉实现Model3电芯成本约110美元/ KWh,进一步接近电池成本临界点,成本进一步降低,扩大了市场份额。
而当前境况下,新能源汽车面临的“成长的烦恼”不少。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时对续航里程、安全性、充电便捷性、购车成本都有所考量,进一步倒逼车企持续创新、提质降成本,同时氢能燃料规模化仍需探索,这背后都是资金投入研发的巨大消耗。要知道,就算是特斯拉也花了将近10年的时间才实现第一次盈利,真正进入盈利常态化则来源于产品规模化量产,而在获利之前,新能源汽车还要经历漫长的投入过程。“我在多个场合呼吁过,希望政策延缓一下,但是政策不能延缓,我们企业也做了应对。因为最终新能源汽车还是要在没有太多政策的情况下直接去进行竞争。”广汽集团副总经理吴松表示。
在不少尾部企业退场或面临危机的当前,企业资本正加速聚集在头部新能源汽车企业;与此同时,并购整合成为必然趋势,强强联合态势明显。 AlixPartners大中华区汽车业务负责人、董事总经理戴加辉建议,为了降低成本,中国车企要尽可能使用产品平台化战略,大比例共用技术和零部件,从而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产品更新,品牌向上突破
“只要电池技术继续进步,快充技术在20-30分钟内,电池成本能够下降到与燃油车动力系统相当,纯电动汽车一定会取代燃油车。”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相信纯电新能源汽车是新能源汽车的未来,而我国或许能借此“弯道超车”。
“我们已经培养了大批成熟的供应链企业,在电池、电机、电控技术和产品方面实现全产业链。继续发展下去可以较好支撑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而在智能网联方面,我国同样具备制度和国内产业体系全面的优势。”许海东表示,“多年以来设计、制造新能源汽车的实践经验,让本土新能源汽车品牌更了解中国消费者需求,并且具备了从低端到高端产品线生产的实力。”据此,中国有望培育属于自己的新能源品牌,并打造中国品牌在SUV车型上的产品和品牌追赶或超越国际知名汽车品牌的案例。
这方面,我国互联网造车新势力已经发展出较为成熟的模式。数据显示,特斯拉为代表的国际造车新势力销量增长132%的同时,国内新势力车企同比增长26%。“互联网造车新势力已经成為我国有别于其他汽车生产国的一大特点,也是一大优势。”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指出,互联网造车新势力的进入给汽车变革注入了新的基因,同时带来了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商业模式,延长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而走出“阵痛”的第二曲线,新能源汽车行业将向“高品质”赛道换档,其他品牌不断涌现、新技术加速迭代,共同实现市场需求规模化。陈清泰相信,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将涉及能源结构调整、智能电网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升级、新一代移动通信的支持、产业链调整改造、标准法规的调整、就业岗位转移等。“汽车革命必须与能源革命、信息革命、交通变革和智慧城市很好地融合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