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今,领略建筑的魅力

2020-07-24 16:37韩海燕
走向世界 2020年20期
关键词:古城院子青岛

韩海燕

歌德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城市建筑是一座城市的名片,而历史建筑更是一座城市历史文化的浓缩。

不可否认,建筑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一座城市的巨大财富。

历经百年的青岛,既有数量颇多、风格各异的特色建筑,也有承载着青岛历史文明的古城建筑。岁月悠悠,穿越古今,才能领略那些独属于建筑的魅力。

青岛独有的居住样本

如果有幸,你应该从空中俯瞰一次青岛老城区,成片以红瓦为顶的建筑群,记录了这座城市的岁月流转,更滋养出这座城市的独特气质。

这其中,要说的是青岛的里院。青岛的里院建筑,融合了中国传统四合院式和西方商住式公寓楼房的建筑特点,“红瓦绿树”中的红瓦指的就是里院,是青岛人自己创造的一种独特的民居建筑形式。

里院,由“里”和“院”构成。传统意义的“里”有货栈的功用,商人在沿街店铺谈完业务,就走进后面的天井或内院看看样品;“院”更加强调了居住功能,规模比“里”更大。

青岛那一座座依路而建的里院建筑,像永不重复的几何图案,形状绝不拘泥于长方形、三角形、多边形。或规整统一,或错落有序,或是多个图形的组合,如同“外星人”的基地,所有里院都与街区形状融为一体。作为青岛里院建筑最重要的特征,围绕院落的敞廊,对于联系庭院与房间有着重要的意义。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廊架充当了中国古典建筑中檐廊的角色,完整了“院落——半开敞空间——室内”的空间序列。它所产生的剧烈的光影关系以及其承担的交通功能,都增加了庭院界面的亲和力和进深感。

里院建筑,如同大社会中的小社会一般,与传统的北京四合院一样,形成了传统的居住方式和市井文化。人们在居住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亲切、和睦、富有人情味的市井生活,形成了青岛独特的“里院文化”。同时,里院建筑内向性的空间布局也为丰富多彩的“里院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从外部空间到内部庭院,再通过内廊进人居室,这种由开敞空间到半开敞空间,再到私密空间的渐进空间序列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交流途径,形成了邻里间家庭式的友好关系。

一座里院,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也蕴藏着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它不仅是充满人间烟火的生活剧场,还是百姓故事的鲜活绘本,更是专属于青岛的独具样本。

暗藏中国古建筑的魅力

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曾赴美国拜访建筑大师赖特,赖特问及来访目的,梁思成说:“我是来学习建筑理论的”。赖特当即一挥手:“回去吧,最好的建筑理论在中国。”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建筑除了是建筑,它还是一场浩大的艺术创作,更是社会文化中最巨大的物化存在,它的每一砖、每一瓦都显示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过往的文化创造。所以,有人说,中国的建筑就好像中国人的性格,是缓和的。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中国的传统建筑都是向地面四处有序地铺开,主次分明、均衡对称、秩序清晰。

而最富有这一伦理精神的建筑形式,就是中国的院子。

无论是北京四合院,还是晋商的大院,亦或是苏州的园林,无一例外显露的是中国人“中和内敛,不事张扬”的处世哲学。院子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强烈的一个符号。青瓦粉墙、木门铜锁,记忆里的中式院落,象征着家,象征着家族记忆,也是中国人生活中最温暖的一部分。

正因此,中国人对院子的情结可谓深入骨髓。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區的唐岛湾湿地公园,在借鉴国内外知名景观公园经验的基础上,将本土文化底蕴和自然风貌特色相结合,令渔网廊架、特色剪纸、海草房屋等文化元素在公园建设中不失韵味的呈现在游客面前。

中国院子,便是潜藏在公园内的艺术文化瑰宝。

中国院子主题定位为营造东方美学小镇,回归中式生活园林。而绿意葱茏的唐岛湾湿地公园,曲径通幽,55栋古建筑星罗棋布,水鸟翩跹,翱翔于海湾和湖泊之间。据介绍,中国院子一期项目占地5.4公顷,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由南方院子和北方院子两部分组成。其中,南方院子占地约2.8公顷,含古民居20座、亭台6座,汇聚了从江西、浙江、福建等地迁建的明清“徽派建筑”,粉墙黛瓦,飞檐翘角;北方院子占地约2.6公顷,含古民居24座、亭台5座,多为从山西、陕西等地迁建而来的“晋派建筑”,厚重大气,砖雕精致。

中国院子聚焦主题,以“文创产业”和“文旅休闲”为两翼,精准融入青岛西海岸新区凤凰岛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功能定位。项目运营理念明确要打造3个中心:文化中心,以文创产业拉动,体验传统文化精髓;艺术中心,植入教育培训业态,兼具博物展览;休闲中心,吃住娱乐服务,设置亲子互动场所。朴素的青砖,手作的木雕,经过岁月的洗礼,古建筑细节折射出.历史的光泽。

走进中国院子,就如同翻阅一部古建筑之书,让人深陷其中。中国院子不仅以原拆原建的明清古建筑群落为建筑外观,更是集民间工艺、影视文化和非遗项目为内涵的中国文化高地。中国传统的建筑,既没有建筑师,又没有建筑理论著作,也没有建筑设计教科书。它存在于哪里?它存在于活着的工匠体系里,存在于手作的经验之中。

从古至今,中国人的院落居住情结,从来没有改变过。庭院对于中国人而言,是一种休养生息的精神家园,让奔波不安的灵魂得到诗意的栖居。以古建筑为载体,中国院子将文化变得可触摸、可体验、可消费,把古建筑的拼图嵌入新旧动能转换的大趋势,使之融入高质量发展潮流,迸发出新的生命力。

一座古城孕育的千年故事

仿佛是一种历史的传承,当即墨古城揭开面纱,就在人们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历史人文印记。一边连接着千年商都的厚重色彩,一边延续着开放包容的城市态度。民谣节、过大年等节庆活动大放异彩,文旅融合频获好评,即墨古城逐渐成为人们心中念念不忘的向往之地。

进人古城,如同穿越千年,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街头巷尾商铺林立中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古城韵味。须臾之间,即墨古城已然成为青岛的新晋网红、游客必逛之地,成为青岛文化旅游的新地标之一。

但即墨古城不只是一座城,更是一座文化交流的平台,一个市民公共的会客厅。这里有千年沉淀的历史文化韵致,学宫、文庙、牌坊街、鸭绿池戏台、财神庙……一座座建筑无声胜有声,默默传递着悠悠千古风韵。在东西门大街上,棱子、烙画葫芦、糖画、泥老虎、官庄竹编、大欧鸟笼会瞬间“点燃”你的记忆。韵味十足的大鼓书唱出风趣生动的乡音,即墨柳腔开场欢快热闹。一幅幅场景,仿佛让你穿越回到儿时,找到那些年曾经的故事。

即墨古城为何如此让人念念不忘?青砖黛瓦、漆柱雕梁,一座座大大小小的牌坊林立,麒麟石雕等栩栩如生,工艺堪称精湛。这里,无论是文庙、牌坊街还是学宫、财神庙,都在每一一个细节上匠心独运,不仅尊重历史,更重视人文,每一座建筑似乎都赋予了生命,讲述传承着千年历史。

即墨古城建筑为体、文化为魂、商业为脉,这一座有生活温度的古城,从一开始就定位清晰,将现代城市生活与古城密切结合,有温度、有生活气息。到古城,吃喝玩乐、文化非遗样样精彩,千年古城厚重古朴又温暖开放,有历史、有文化、有民俗、有韵致,更有人情味,这样散发着浓浓韵味的即墨古城怎能不让人心心念之?

众所周知,在城市的物质形态中,建筑是最重要的构成要素,青岛经历德国、日本侵占,东西方建筑文化对青岛的影响很大,使青岛的建筑形式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而地处黄海之滨的青岛,又是全国较早的通商口岸,它特有的地形、气候、文化、历史特点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地方特色的建筑风格,达到了建筑和环境的统一和谐,所以康有为对青岛有个传神的描绘:“红瓦绿树,碧海蓝天,青岛之行我们不爬崂山,也不观海,却非常想行走在青岛的特色建筑之间,以从另一个侧面感受和体会这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所以,如果你的时间充裕,应该去看看中国惟一的祝圣教堂圣弥厄尔教堂、德国古堡式建筑青岛迎宾馆、欧洲古堡式建筑花石楼、丹麦式建筑风格的公主楼……漫步青岛,你会收获很多。

青岛就是这样一座城,不大,却柔情温婉又豪迈奔放,千千万万的故事汇聚成了一个别样的青岛。

猜你喜欢
古城院子青岛
古城西南两座桥
兴城古城:明朝最后的关外孤城
平遥古城旅游纪念品设计
平遥古城旅游纪念品设计
去外面吃
团子的生活日记
中秋赏月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Elizabeth in Pride and Prejudice
外出就餐
美丽的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