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美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在一定程度上与女性的衰老有着密切关联。患者在绝经后发病。主要的发病原因是绝经后患者缺乏雌性激素,导致骨组织的结构变化以及骨量减少,进而增加了骨折发生的可能。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中老年妇女的生活质量。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表现为局部压痛或叩击痛。由于骨痛或者驼背,患者的身高会降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因是不良生活方式、绝经年龄、遗传以及绝经后雌激素减少。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传统治疗,往往以药物治疗为主。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女性患者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病情以及患者骨量丢失的现象,但并不能完全治愈,还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药物毒副作用。
临床研究表明,运动可以预防骨质疏松。医生可结合运动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法,将运动变成治疗骨质疏松的辅助性手段。运动可以加强患者的机械应力,促进患者的骨形成,提高骨密度,更好地预防骨质疏松。临床数据表明,增加肌肉活动可以促进骨形成,提高绝经后妇女腰椎骨密度0.5%~0.7%,髋部骨密度0.8%~0.9%。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以提高中老年婦女脊椎、股骨颈等的骨密度,更好地预防骨质疏松。
患者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药物治疗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例如补充维生素D。数据调查显示,55岁以上女性血清中钙离子浓度平均为2.32mmol/L,25羟维生素D浓度平均为18μg/L,61%的绝经后妇女维生素D的摄入不足。补充维生素D,可以降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可能,适当的补充钙剂也可以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明确规定绝经后的妇女每日钙摄入量应控制在1000mg/d。若患者在日常饮食中,未能合理补充钙元素,则可以及时服用钙剂来补充人体所需钙元素。充足的维生素D和钙元素可以保证抗骨质疏松症药物的疗效,发挥药物自身的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病痛带来的困扰。
中老年妇女也可以通过服用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来避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没有中等骨折或脆性骨折史的患者,可以使用抗骨质疏松症药物,如唑来膦酸、利塞膦酸、地诺单抗以及阿仑膦酸等,以此降低多个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既往发生过脆性骨折或骨折高风险的患者,可使用地诺单抗、特立帕肽、唑来膦酸、阿仑膦酸和利塞膦酸,不可使用依班膦酸和雷洛昔芬。
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过程中,医生要发挥抗骨质疏松药物疗程的真实作用。骨质疏松症不可逆,患者需进行终身护理治疗。通常情况下,中等骨折风险患者在常年使用二磷酸盐3~5年后,可以停药。高骨折风险的患者,则需要继续使用二磷酸盐或者其他药物进行有效治疗。中等骨折风险患者在常年使用唑来膦酸3年或口服二磷酸盐5年后,可以停药。高骨折风险的患者,使用唑来膦酸6年或口服二磷酸盐6~10年后,才能结合自身的实际病情,考虑是否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