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

2020-07-24 16:40唐丽娟
幸福家庭 2020年7期
关键词:恐惧状态康复

唐丽娟

近年来,骨折患者数量不断增加,而且每年都保持一定的增长率。骨折不仅给患者的身体造成了严重的损伤,也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骨折患者大多处于中壮年,一旦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能造成残疾,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在骨折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护理人员一定要加强心理护理,让患者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树立康复的信心与决心,积极配合治疗,早日恢复健康。

骨折患者的心理特征

1.悲观。从身体健全到生活不能自理,很多人都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在综合因素的作用下,悲观情绪一涌而出,侵袭患者的精神世界。悲观情绪一旦产生,会给患者的心理带来严重的打击,不仅会导致患者情绪低落,甚至让整个家庭陷入悲观状态。

2.焦虑。骨折患者大多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突然性的发病会给患者和家属带来极大的焦虑,尤其是患者,这种焦虑感会更加突出。患者可能表现出脸色苍白、目光无神、答非所问等,这些都是焦虑的主要表现。患者可能会担心术后的康复情况、手术过程中的剧痛以及身体可能出现畸形。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焦虑的心理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3.恐惧。恐惧是人类正常的心理反应,尤其在缺乏认知的情况下,恐惧会占据人的内心世界。骨折患者会对治疗环境产生一定的恐惧,看到其他术后患者的状态时会联想到自己,将这种恐惧不断扩大。此外,人类对痛苦的认知较为清晰,很多人都能清晰地回忆疼痛的感受,手术的疼痛也给患者带来了恐惧。恐惧可能让患者产生逃避心理,导致患者不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

1.悲伤患者的心理护理。面对处于悲伤状态的患者,护理人员在了解患者的病情后,应抱着体谅的态度,充分理解患者内心的烦躁与苦闷,在情感上给予患者积极的支持与鼓励。医护人员应通过科学的方法以及乐观的态度去感染、关心和体量患者,消除患者的悲伤心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决心。

2.焦虑患者的心理护理。患者在焦虑心理的作用下,会逐渐产生烦躁、暴躁等情绪,不仅给患者家属带来压力,同时也会降低患者对治疗的配合程度。护理人员要主动向患者说明伤口的情况以及日后的恢复效果,鼓励患者进行功能性训练,使患者积极进行治疗与康复。针对因经济负担而产生焦虑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解释积极配合治疗的优点,不仅能快速康复,還能尽早出院减少家庭开支。

3.恐惧患者的心理护理。骨折带来的疼痛难以忍受,通常情况下,患者会不断地呻吟,尤其是开放性骨折的患者,由于失血过多,可能会造成失血性休克或创伤性休克。此时患者内心充满恐惧,会出现心率过快、血压急速下降以及代偿性呼吸等情况。所以,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镇痛处理,及时消除患者痛苦,同时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安慰,转移注意力并进行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很多患者都希望通过手术尽快恢复健康。患者对手术有着较高的心理期望的同时也会担心手术治疗效果与想象效果相差甚远,甚至担心一觉醒来自己的身体可能不完整,给患者的心理与生理带来了消极影响。无论是焦虑、恐慌还是悲伤,都会在一定时间内爆发出来,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护理人员要充分意识到心理护理的重要性,通过饱满、热情的态度影响患者,以同情心关心患者,热情、耐心地回答患者的问题。这样不仅能赢得患者的信任,同时还能消除骨折患者内心的恐惧,使其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

猜你喜欢
恐惧状态康复
状态联想
住校记:她在梦里表达恐惧
恐惧更奇怪
恐惧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恐惧的对立面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