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 明
天地之间,真是妙哉!妙哉!忽然就有了电脑,忽然就有了手机,忽然就有了互联网,忽然就有了博客、微博,还有了短信、微信。好像不知不觉间,地球真变成村了,太空真有边有际了,宇宙也真不显得难以想象了。互联网把每个人都捆绑在了一个看似无形、无影却可感知、感觉的网络里了。
这个群、那个群,聚集了一堆认识的、不认识的人。一些人从来不曾照面过,也不知真名实姓,在何地何处公干,反正是认识了,熟络了,变成老朋友了,虚拟的世界竟感觉不到“虚拟”了。曾有一个脑筋急转弯:“世界上与你形影不离的是谁?”不是恋人,不是情人,不是爱人,而是手机。越来越多的人手离不了“机”,时刻准备着,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人和信息。即使不看手机,智能化的手机也会发出各种不同的提示音,告诉你短信、微信来了,或者有了即时新闻。只要保证手机流量,就有信息井喷,真是“爱你没商量”,你不愿被爱最好别开机。天地之大,骤然间缩成了“微信”,却似微而非微,于微乎其微里,万花筒的世界被切割成了无数微型细碎的片片,然后被“微雕”,被包装,被克隆,信息变成海量的“肥皂泡”,似曾相识,似是而非,玄乎其玄又煞有介事,而更新就像流水,总让人联想到《论语》里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诚然哉!
微信有人爱,所以手机不离手。至于爱什么,别问,且看他发什么。微信圈里,各色人等,没有标签,却一目了然。怀旧的,喜欢发些过往的黑白图片,回忆似水流年,伤逝的心情化作一声叹息;尚新的,偏爱发些花花绿绿、新鲜事物,对生活充满了向往,看不见天边的云,只看见云上的月。有的人喜欢政治,古今中外的,不加甄别,不持立场,看见即转发,乐此不疲;有的人喜欢吃喝,只要是能吃能喝的,可信不可信,靠谱不靠谱,一律打包转发,毫不吝啬,更不厌其烦;有的人喜欢个人情调,总发些个性化的“东东”,讨网友、微友的喝彩;有的人有微信依赖,吃喝拉撒睡都上微信,私密的,无聊的,与别人毫不相干的,照发不误,乐不可支;有的人抱有个人成见,或者持有不同观点,对这个看不惯,对那个不以为然,爱转发些与主旋律格格不入的文字;有人自己感冒了,孩子咳嗽了,走路崴脚了,拖地摔倒了,两口子发生口角了,甚至化妆了,美容了,割双眼皮了,购物上当受骗了,等等,他人想得到的,想不到的,都要拍照留念,发在微信里显摆,供微友围观、喝彩。这样的人发这样的东西当然不会扪心自问:意义呢?价值呢?更遑论积极或者消极了。
虽然是微信,却也是大千世界,啥人都有。一些人可敬,发声不苟且,释放正能量,做人的风范一目了然。一些人可爱,发微只为好玩,却不失水准,好玩的图文里,确乎有真善美,娱乐自己,更娱乐大家。一些人可怜,孤陋寡闻,却不自知,看见啥都新鲜,以为自己无知别人也无知,殊不知一些知识貌似知识,其实是伪知识;一些知识早过时了。还有一些人可憎又可恨,穿着“马甲”,散布谣言,传播离奇荒唐不负责任的信息,唯恐人心不惶惶。当然,更多的人都如你我他,围观多,参与少;潜水多,露脸少;看热闹多,点赞、评论、分享少。恰是这类人不可或缺,少了他们,微信就如同湖没有了水,就如同树没有了叶子,就如同美女没有了头发。
人呀,其实多半很“微”,卑微,微弱,微不足道,人微言轻,一辈子几乎被“忽略不计”。不是吗?自有了微信后,每个人的存在都似乎不能再被漠视、藐视、轻视,因为每个人的能量都立体放大了,视野更无限扩大了。微信就像扩音器,一个人的声音微乎其微,千万个人的声音聚集而群发,能等闲视之吗?微信使越来越多的人活出了自我,获得了自信!
人,可以装糊涂,不可以真糊涂。在微信世界里,还是擦亮眼睛好。
(和风朗月摘自《陕西日报》图/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