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涛,李东风,李雅琳
(阜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安徽 阜阳 236800)
急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血管堵塞或者脑部血管突然破裂,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起一系列损伤的疾病[1]。急性脑卒中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和社会经济的重大疾病之一[2]。目前,临床尚无治疗急性脑卒中的统一方案,常规的治疗方案以扩张血管、溶栓、抗凝及改善脑循环等为主。脑苷肌肽具有、营养、神经修复与保护等作用,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3]。但仍有不少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脑苷肌肽治疗后效果一般。中医认为,急性脑卒中属于“中风”范畴,其病机主要为血脉瘀阻,致使脑脉不通,故中医认为急性脑卒中治疗可以开窍醒脑、活血化瘀为主[4]。醒脑静注射液是一种中药注射剂,改良自传统名方“安宫牛黄丸”,可发挥醒脑开窍、活血解毒之功效[5]。本研究采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脑苷肌肽治疗急性脑卒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7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68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进行。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头痛,口角留涎,嗜睡懒言,舌质淡胖、苔白腻,脉弦滑;(2)西医诊断参考《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7],并经颅脑CT、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确诊;(3)均为首次发病,发病时间≤24 h;(4)入院前1个月未有神经保护、改善脑血循环或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的治疗史;(5)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凝血功能障碍者;(2)对本次研究用药存在禁忌证者;(3)有脑血管疾病家族遗传病史者;(4)伴有自身免疫缺陷者;(5)合并严重精神疾患无法配合本次研究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84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38例;年龄39~68岁,平均(54.69±4.6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3~24 h,平均(12.93±3.46)h;体重指数20.8~25.6 kg/m2,平均(22.98±0.67) kg/m2。研究组患者中,男性48例,女性36例;年龄37~70岁,平均(55.13±5.19)岁;发病至入院时间4~22 h,平均(12.65±4.52)h;体重指数21.6~26.8 kg/m2,平均(23.14±0.92) kg/m2。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相似,组间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积极控制原发疾病、吸氧、脱水降颅压、营养神经、抗菌药物和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度平衡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脑苷肌肽注射液(规格:5 ml)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0 ml中稀释后静脉滴注,1日1次。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醒脑静注射液(规格:5 ml)10~20 ml,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1日1次。两组患者连续治疗2周。
(1)临床疗效。(2)测定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的颅内血流速度,包括颅内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后、中及前动脉。(3)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4)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检测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磷脂酰丝氨酸(Ps) 水平,严格遵守采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参考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相关标准评价患者疗效。其中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共12项内容,总分42分,分数越高表示神经损伤越严重。NIHSS减分率=(治疗前NIHSS评分-治疗后NIHSS评分)/治疗前NIHSS评分×100%。痊愈:病残评分0级,NIHSS评分减分率>90%~100%;显效:病残程度1—3级,NIHSS评分减分率>45%~90%;有效:NIHSS评分减分率为18%~45%;无效:NIHSS评分减少<18% 或患者死亡。总有效率=(痊愈病例数+显效病例数+有效病例数)/总病例数 ×100%。
治疗2周后,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2.14%(69/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5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Tab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 [cases (%)]
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GDF-15、GFAP及Ps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GDF-15、GFAP及Ps水平比较Tab 2 Comparison of serum GDF-15, GFAP and Ps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
治疗后,两组患者基底动脉、椎动脉和大脑前、中及后动脉血流均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颅内动脉血流比较Tab 3 Comparison of intracranial arterial blood flow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cm/s)
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发生皮疹1例,胃肠道不适2例,头晕恶心1例,肝功能异常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6/84);研究组患者发生皮疹2例,胃肠道不适2例,头晕恶心2例,肝功能异常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1%(9/8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59,P=0.417)。
急性脑卒中具有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的特点,发病后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偏身麻木和口眼歪斜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可伴失语、昏迷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危及患者生命[8-9]。既往的治疗理念认为,及时的溶栓治疗可迅速恢复缺血脑组织的血流灌注,降低患者致残率和致死率[10]。随着医师、患者对舒适医疗、疗效等要求的提高,临床对急性脑卒中的防治理念已从溶栓治疗的基础上转向对缺血半暗带的神经元保护及血流重建[11]。脑苷肌肽常用于治疗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且不少研究结果证实,在溶栓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脑苷肌肽的效果确切[12-13]。但由于急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复杂,单纯的脑苷肌肽治疗存在疗效不稳定性,仍有提升空间。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卒中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传统医学对急性脑卒中的认识由来已久,认为该病多以痰、风、淤、热等实证表现为主,痰浊蒙窍,以致出现意识障碍,治疗应以醒脑开窍、扶正祛邪为主[14]。醒脑静注射液是由栀子、麝香、冰片和郁金等中药经现代工艺加工提取所得,近年来已逐渐开始用于急性脑卒中的辅助治疗中[15]。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表明醒脑静注射液联合脑苷肌肽治疗急性脑卒中的疗效显著。分析其原因,脑苷肌肽的主要成分为多肽、神经节苷脂和氨基酸等复合成分的药物,这些成分均可参与神经元的生长与分化,调节神经递质的产生,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16]。醒脑静注射液中的栀子清热解毒、泻心包之火;麝香开窍醒脑;冰片通窍醒神、辛香走窜,可协助麝香发挥兴奋神经中枢的功能;郁金行气化痰解郁,可协助麝香、冰片开窍通络;诸药合用,共奏开窍醒脑、活血化瘀之效,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17]。急性脑卒中主要是由机体供血障碍所引起,而脑部组织供血主要由基底动脉、椎动脉和大脑前、中及后动脉等动脉组成,当上述动脉血流中断8~10 min时脑细胞会产生不可逆损伤,因此,及时恢复血流也是促进患者预后改善的重要原因之一[18]。GDF-15是近年来用于诊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标志物,其参与细胞的生长、分化,当脑组织受损时,其水平迅速升高;Ps在维持细胞膜柔韧性、增强信号传递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GFAP是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特异性标志物,当脑组织受损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进而大量分泌GFAP。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血清GDF-15、GFAP、Ps水平及动脉血流等均有所改善,且醒脑静注射液联合脑苷肌肽治疗的效果更佳。现代药理研究结果表明,麝香提取物可改善局部微循环,减轻缺氧导致的脑损伤;冰片可快速通过血-脑脊液屏障,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通过抑制局部脂质过氧化反应,改善脑供血[19-20]。醒脑静注射液通过上述有效药物成分发挥改善脑供血作用,进一步干预半暗带发生的病理生化级联反应,进而保护患者神经功能。此外,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可见本研究所用联合治疗方案的安全性较好。
综上所述,醒脑静注射液联合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卒中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颅内动脉血流状况,改善血清GDF-15、GFAP及Ps水平,且用药安全性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