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助力学前儿童 学习与发展的理性分析与实践路径

2020-07-23 07:15张洁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0年6期
关键词:助力空间互联网+

张洁

教育部2018年4月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出了“互联网+教育”,要求发展智能教育。学前教育也应积极与时俱进,顺势而为,以“互联网+”助力学前教育的变革,促进学前儿童的学习与发展。那么,如何利用“互联网+”去支持儿童的学习与发展,促进儿童全面和谐的成长,并为儿童可持续的、终身的发展打下基础呢?笔者就此问题,从理性分析与实践路径两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互联网+”助力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理性分析

(一)“互联网+”的介入必须以儿童为本,重在落实理念

“互联网+教育”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面对“互联网+”给教育领域带来的深刻影响,学前教育工作者需要结合学前教育的特点,站在儿童的立场,以儿童发展为中心来理性思考、科学实践,为儿童创造适宜、美好的数字世界,助力他们健康、幸福地成长。“互联网+教育”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重要的是理念的落实。比如,以儿童为中心创设可供其充分探究的智慧化学习环境,还儿童自主选择权,充分尊重儿童作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技术助力观察、理解、解读和支持儿童的学习与发展;运用技术给予每个儿童自我表达与表现的机会。

(二)掌握学前儿童发展的规律与特征,为科学融合做好专业准备

“互联网+”助力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最重要的前提是对学前儿童有充分的了解,掌握他们发展的规律与各方面的特征。只有这样才能使技术与专业有效融合,做好科学实践的专业准备。

1.“互联网+”要能满足学前儿童好奇、好动、好模仿的发展需要。

学前儿童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有着极强的求知探索欲望,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活泼好动,富有生动的想象力,有强烈的动手尝试的愿望,总是不停地看、听、嗅、尝、摸……积极地运用多种感官去探索、去了解周围世界。好模仿是这一时期儿童非常突出的特点,也是他们主要的学习方式,他们通过模仿掌握他人的经验,满足好奇心,获得满足感,习得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做事的方法。“互联网+”应广泛地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进行连接,让世界连接在一起,助力儿童与大千世界建立亲密的关系,满足儿童的兴趣和求知欲。“互联网+”应创建充满活力、开放稳定、包容互惠的生态环境,促进专业与技术、儿童与技术的融合与交流,激活儿童的创造性,放大每个儿童的创造力,让儿童大胆表现自我,智慧助力每个儿童个性而快乐地成长。

2.“互联网+”要顺应学前儿童的学习特点与学习方式,展开有趣、有意义的学习。

学前儿童思维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他们需借助实物或具体形象的事物进行实际操作,才能促进思维的发展。这就决定了他们要以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方式进行学习。基于此,可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借助混合现实技术,将真实世界、虚拟世界和数字化信息完美地结合起来,为儿童创设一个既贴近儿童生活又充满新奇和幻想,具有可视化、游戏化、可操作化、智慧化的教育环境。这可以支持儿童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真实与虚拟相结合的世界,并与智能环境系统进行交互协作,建立实时化的学习和反馈机制,及时回应儿童的各种需求。比如,可在智慧化的学习环境中形象感知当下的生活,乃至远古、近代、未来世界的生活与变化,满足学前儿童好奇、好动、好模仿的特征。

二、“互联网+”助力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实践路径

“互联网+”助力学前教育的目的是提升学前教育的质量。互联网时代的儿童,应该有更多认识、探究和体验世界的途径和方法。虽然数字媒介对儿童的成长有着推动与阻碍双重作用,但重点在于如何选择和运用。运用得好既可追求儿童有意义且有质量的全面发展,又可促使儿童享受当下应有的幸福和提高未来生活品质。

路径一:虚实融合,多维度深入体验情境,学习环境可视化

“互联网+”可利用数字媒介为儿童创造全感官的学习,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参与的综合性学习。将人类真实世界与智能虚拟世界相互融合,实现无缝衔接的可视化的、真实可感知的混合世界,儿童投身其中,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设备,或者将模拟材料与虚拟世界结合,或使用可穿戴设备,如对儿童身体无伤害的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眼镜、平板电脑、智能玩具等智能学习工具,多维度深入体验和理解情境。儿童可在教师的帮助与引导下学习,也可与教师共同合作完成学习。由此,可增强儿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其持续、深入地体验,从而发现新问题、引发新思考。如此会极大地满足儿童的好奇心、探究欲和想象力。儿童可以进入自己感兴趣的宏观乃至微观世界,比如宇宙、人体、微生物等不能亲身触及的世界,充分感知和体验变化莫测、充满无限可能的世界。儿童学习与生活的场域会更加开放,为儿童的体验与探索、学习与发展助力激趣。

路径二:技术助力,学习空间无边界,赋能儿童有意义的学习

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与认知特点,他们的学习空间应该是非常广阔的,他们真实的学习随时随地都在进行。但实际上成人往往更看重让儿童在特定的学习空间接受所谓正规的教育内容,展开正式的预设性学习,儿童对学习内容和学习空间缺乏选择性。设计和选择学习空间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儿童不同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的需求。移动互联网可以实现儿童随时随地、无时无刻学习的意愿,移动终端可打通无边界的、新的学习空间,打破单一的学习空间——教室、幼儿园内任何区域、社区、家庭、博物馆等每一处都是儿童突破时空自主学习的空间,甚至可以根据更多样的学习空间的组合来展开有趣且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互联网+”让技术元素在这些空间中尽可能地赋能儿童的学习,使其具有育人价值。不断迭代的学习空间,可以充分滿足儿童各种需求,激发他们的内在需要,促进其成长。

路径三:可选择的学习内容激发儿童探究的主动性

由于互联网学习空间的无边界,具有无限的延展和拓宽性,让儿童有机会触摸到更加丰富、多元、可供自由选择的学习内容。这些学习内容会引发儿童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儿童主动探究事物的积极性,促使儿童成为真正的、有能力的、有成就感的主动学习者,而不是“被教育者”。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儿童感兴趣的各类事物或事件,儿童接触到的多样的环境,这些都可以成为儿童的学习内容。家长和教师要支持儿童在幼儿园或在家主动地、自主地探究其中的奥妙,采取师幼、亲子、同伴等方式共同探索,通过图片、视频、自创作品等丰富的形式,把这些事物的详细信息、来龙去脉一一呈现,并把探究的过程和信息通过互联网技术展示给同伴,互相交流分享。

路径四:泛在式学习方式助力儿童个性化学习

儿童对感兴趣的事物会专注探究,但如何确定儿童对什么事物感兴趣呢?大数据和AI技术能帮助教师解决这一问题。充分而有力的数据支持,让教师可以针对儿童的兴趣点定制个性化的学习内容,以互联网泛在式的学习方式可以让每个儿童根据自己的学习速度和水平,调整学习的节奏,尝试选择和体验不同的学习方式。儿童可以选择自己的学习路径和操作材料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其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提高。

“互联网+”让我们以另一种视角践行“尊重儿童独特性”的思考维度、行动方向与落实路径,真正让儿童享受属于他们的独特生活,体验游戏、操作、交往、表现所带来的创造、合作和成长的快乐。借助互联网科技,以动态、开放、联系、创造、非线性的思维智慧充分释放每个儿童个体的独特魅力,助力儿童经历一场鲜活、灵动、饱满、异彩纷呈的人生旅程。

【参考文献】

[1]高朝邦,唐毅谦,李小玲.互联网+中小学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助力空间互联网+
空间是什么?
欧几里得:助力几何学的独立与发展
助力乡村儿童阅读推广
创享空间
科技助力等
小果蝇助力治疗孤独症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