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路鑫 季碎妹
戏剧作为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围绕表演将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融合在一起,它不是将各种艺术形式简单地合并,而是根据戏剧所要表演和呈现的内容融入各个艺术。绘本作为儿童书中最常见的一个门类,是用图画和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它是一种视觉化的文学,具有完整的结构、戏剧化的情节以及对场景的描绘和细节的刻画,具有动态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因此也被称为“纸上的戏剧”。幼儿对绘本阅读有着很大的兴趣,不仅是因为绘本贴近他们的生活,更因为绘本中鲜明的角色、富有想象力的场景以及戏剧性的情节。读完绘本后,幼儿往往会自发地玩起角色扮演的游戏,运用丰富的表情、声音和肢体动作表现故事和人物形象,这是因为绘本和戏剧在构成要素上都蕴含着人物、情节和场景,都易于引发幼儿的想象和游戏,两者具有很多内在的联系。所以,幼儿园在戏剧活动中经常将绘本作为活动素材。
在本研究中,我们根据儿童创意表现的需要,将戏剧应用在幼儿活动中,开展了一种以戏剧为主体、指向幼儿创意表现的活动——玩剧,它将绘本作为活动素材,鼓励幼儿从理解绘本内容到角色体验、情节创编、角色表演、舞美设计,到最后剧场表演,主动发挥创意,调动多种感官,大胆表现。之所以称之为“玩剧”,是因为相较于幼儿园的常规活动,玩剧更加强调将游戏的理念和精神渗透到各个活动,让幼儿自发、自主、自由产生具有多样性和个性化的表现,促进幼儿自我经验的建构和成长。具体而言,我园的玩剧活动包含“劇本、音乐、表演、装扮、舞台”五大要素和“游戏性、创造性、合作性、表演性和整合性”五大特点。我们创设了多元、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幼儿置身于故事情境,以角色扮演的游戏形式与同伴进行想象、创作、装扮、合作、表演的活动,让幼儿对故事进行动态、立体的演绎,激发表演兴趣,发挥语言、艺术、表现与创造潜能。
一、幼儿艺术活动的现状分析
艺术活动是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重要方式。结合《3-6岁儿童发展学习与发展指南》,仔细审视我园幼儿的艺术活动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预设活动为主,忽略幼儿的主体地位
幼儿园的艺术活动往往以预设为主,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主要原因在于:艺术活动的内容较为统一,活动的选择主要以教师的主观意识为导向,缺乏与幼儿生活经验的联结,因此很难引起幼儿创作的共鸣;活动形式单一,艺术活动大多以集体活动为主,很少为幼儿提供个性化的艺术表现机会。主体地位的缺失导致幼儿的内在动机难以激发,参与艺术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足。
(二)点状活动为多,忽视活动之间的融合
幼儿的艺术活动有音乐、美术、舞蹈、表演等形式,教师往往将其看作相对独立的活动,没有基于幼儿的经验和需求对活动进行整合。因此,便呈现出点状的、碎片化的活动形态,活动之间缺乏内在联系。
(三)教师本位明显,忽视幼儿的创造想象
幼儿艺术活动中教师本位明显,缺少幼儿的自主创意表现,主要体现在:教师教学以集体活动为主,在同一内容、同一要求下,幼儿的创作大同小异;缺乏幼儿自主创作的平台,单一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幼儿艺术表达的个性需求。表现在戏剧表演活动中,就是明显的“教师导、幼儿演”,大多教师往往预设好剧本内容,幼儿只是按照成人意愿排练和演出的“傀儡”,缺少自由表现的空间。
这种现象的背后,反映的是对幼儿发展本位的侵占,这样的艺术活动错失了艺术本身蕴含的想象与创造的空间,无法满足幼儿的个性化需求,难以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并提升他们的艺术表现能力。因此,我们希望借助趣味性的戏剧教育活动,让幼儿从自身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将生活经验与学习体验建立联结,在丰富、生动、有趣、快乐的活动中,促进认知、语言、艺术、社会性等能力的发展。
二、玩剧,指向幼儿创意表现的艺术活动
基于对我园艺术活动的现状分析和反思,我们开展了凸显游戏性和趣味性、指向幼儿创意表现的戏剧教育活动——玩剧。它结合了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多渠道调动幼儿的感官,丰富幼儿的感知和体验,促进幼儿的创意表现和社会性发展。
(一)玩剧,满足幼儿爱玩、爱表演的天性
幼儿天生具有爱模仿、爱扮演的天性。我们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发展空间,保护、尊重、发展幼儿的天性。玩剧作为幼儿表达自我、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强调的是幼儿的学习过程,关注幼儿经验的联结与建构,注重幼儿的学习体验,让幼儿成为玩剧的主人。
(二)玩剧,开启幼儿的艺术教育启蒙
玩剧既整合了音乐、美术、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也对绘本与戏剧表演进行了有机融合。玩剧是幼儿运用语言、肢体、表情等呈现出有情节、有故事性的艺术表现活动。我们为幼儿提供多种策略支持,鼓励幼儿的自我表现和多元的学习方式,让幼儿获得艺术启蒙。
(三)玩剧,为幼儿的创意表现提供更多可能
玩剧鼓励幼儿的主动参与。从甄选绘本、创作剧本再到制作道具、合作表达,都由幼儿自主完成,教师只在必要时提供协助。我们希望通过这一方式充分激发幼儿的表现欲和积极性。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多种活动之间相互关联,这就为幼儿的创意表现提供了多种可能。玩剧不仅开发了幼儿的创意思维,提高幼儿的创意表现能力,还能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与感知,引导幼儿学会合作并善于表达。
三、依托绘本确立玩剧主题
将绘本融入玩剧的创作与改编,让创作更加简便易行。由于绘本的内容、种类多样,选择契合玩剧理念的绘本需要遵循有戏、可演、能扮和有空间四个基本要素。
(一)选择绘本
从幼儿的共同经验和兴趣入手,寻找相关的绘本素材。一是有戏,有戏即故事情节有戏剧冲突。这需要满足两个条件:既能引发幼儿思考、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同时也要好玩、有趣,能激发幼儿的内在需求。二是可演,可演即故事中的角色特征鲜明,人物和故事情节易用动作、语言表现。三是能扮,能扮即故事中的场景、道具应尽量丰富且有一定的开放性,利于幼儿自主设计和制作。四是有空间,即故事本身有仿编、创编的空间,能够引发幼儿对故事续编和创编的兴趣,创作出更贴近儿童生活、更具意义的情节。
如绘本《小猪变形记》,讲述的是小猪的奇思妙想,它用了各种办法模仿长颈鹿、斑马等动物,但遗憾的是都以闹剧告终(有戏)。这个故事中有长颈鹿、斑马、大象、鹦鹉等角色,角色特征鲜明,有助于幼儿表演(可演)。故事中小猪需要运用各种材料把自己装扮成不同的动物形象,有利于幼儿发挥想象、自主创作(能扮)。这个故事回环往复的情节,能引发幼儿的续编和创编(有空间)。这样一本有戏、可演、能扮、有空间的绘本,充满了无限的魅力,有助于开启幼儿的艺术创意思维。
(二)确定主题
依托绘本故事确定玩剧主题时需要遵循两个原则。首先,站在幼儿的立场,根据幼儿的需要选择优秀的绘本。其次,挖掘绘本所蕴含的价值,联结幼儿经验,确定玩剧主题。
1.根据幼儿兴趣选择故事
教师可以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生发的兴趣和问题为契机,与幼儿共同讨论从而确定玩剧主题。日常工作中,教师要留意幼儿喜欢的绘本,根据他们的兴趣需要和经验发展,选择能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认知经验绘本和活动主题。
2.衔接幼儿经验确定主题
挖掘绘本故事蕴含的价值取向,力求将幼儿经验和绘本所蕴含的价值有机连接。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基于幼儿的兴趣和生活经验,选择了蕴含生活习惯、团结互助、自我认识等价值的绘本(见下表)。
四、开展玩剧活动——实现故事的立体演绎
玩剧活动主要通过悦故事、乐创作、巧装扮和剧场秀的方式实现故事的立体演绎,激发幼儿的表演兴趣,发挥幼儿的语言、艺术、表达与创造潜能。
(一)悦故事·感受美——多种途径走进绘本阅读,支持幼儿角色表现
1.通过多形式的阅读,感知角色形象
玩剧首先从绘本阅读开始,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绘本,创设了温馨的自主阅读区,通过自主阅读、集体共读、亲子乐读等多种形式带领幼儿走进绘本,熟悉人物的主要特征,把握故事情节的冲突所在,体验人物的心理特点。
2.通过多渠道的生活体验,内化角色形象
幼儿在对绘本故事有了充分理解后,还需进一步把握角色特征和形象。因此,我们通过创设多元的环境引发幼儿在实践中加深对角色的体验和感知,丰富幼儿的生活体验,以便于后期更好地表现角色形象、表达角色的情绪情感。如中班戏剧活动《小红母鸡的面包》,我们提供了真实的小石磨、小麦让幼儿操作,让幼儿在操作中感知石磨磨出面粉的过程,并请了家长助教带着幼儿制作面包。有了这样的生活体验,幼儿便能较好地用肢体动作表现磨面粉、做面包的过程。
3.通过多种方法的支持策略,表达角色形象
为了激发幼儿对角色的创意表现,教师通过情境创设、音乐辅助和合作表达等多种策略支持幼儿角色表达。如大班戏剧活动《小猪变形记》,运用了两首乐曲(一首活泼、轻快的乐曲表现小猪,一首优美、动听的乐曲表现长颈鹿)的渲染和辅助,营造生动的故事情境,让整个活动充满创意和乐趣。
(二)乐创作·体验美——多维驱动推进自主创编,支持幼儿创意表达
1.自由的表演区域,提供小组演绎平台
首先,装扮自己来,鼓励幼儿自主选择角色、自由装扮,体现角色个性,发现多样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挖掘和体验更多的角色特征。其次,场景自己搭,鼓励幼儿自主结伴,选择材料搭建场景和舞台,充分体现幼儿的创意。最后,角色自己选,鼓励幼儿通过竞选和协商确定角色人选,在互动中加深对角色的认识,丰富对角色的表现。
2.好玩的游戲材料,激发幼儿表达兴趣
在活动中,我们提供了好玩有趣、可操作、可互动的游戏材料供幼儿“玩” 故事。借助“魔法围裙”“魔法桌偶”和“魔法纸盒”等游戏材料,使幼儿在与各种材料的互动中,进一步激发对故事的联想和想象,从而引发创作的兴趣。如在大班戏剧活动《小猪变形记》中,幼儿利用“魔法纸盒”有趣的抽拉式设计自主安排故事情节,使故事更加贴近他们的生活。在中班戏剧活动《老鼠嫁女》中,幼儿利用“魔法桌偶”讲述故事,可爱有趣的桌偶造型极大鼓舞了他们对故事的表达。在小班戏剧活动《谁咬了我的大饼》中,教师通过“魔法围裙”呈现故事,吸引了幼儿的注意,使他们对故事产生了更多的表达意愿。这些材料为幼儿“玩”故事、“玩”情节提供了平台,激发了幼儿参与创作表达的兴趣,也增加了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合作交往。
3.多元的创编方式,支持幼儿创意表现
为了满足幼儿对故事情节创编、续编的需要,同时也便于幼儿在小组的合作与交流,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三种创编方式。首先,巧妙运用对话卡,让角色互动更开放。对话卡的设计主要依托绘本的某一场景或某一故事片段,提取相关角色之间的对话,让幼儿用绘画的方式加以呈现。对话卡为幼儿创编角色台词提供了平台,使幼儿创作的台词更有创意。其次,合理运用场景图,让情节创作更具创意。场景图是指把故事中人、事、物等元素按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设计成图,支持幼儿想象与描画故事中角色的行进路线和场景。最后,灵活运用小剧本,让剧本表达更生动。每位幼儿都应有体验创作“我的剧本”的机会,幼儿参与剧本创作的方式主要有集体创作剧本、小组合作创作剧本、亲子合作创作剧本、个体独立创作剧本等。
如大班戏剧活动《彩虹色的花》,幼儿自主设计了角色对话卡和场景图,将自己对绘本的理解进行创意性表达,既深化了幼儿的经验,又让原来的绘本焕发出新的意义。又如大班自主创编的故事《五小懒拖拉记》,幼儿不仅自主设计剧本,还尝试用绘画、符号、贴纸及简单的文字等方式丰富剧本的内容。就这样,幼儿使用对话卡、场景图和小剧本,一步步完成了对戏剧的台词、场景以及整个剧本的构思和创作,这样的创编方式不仅帮幼儿厘清了故事的线索和框架,也让台词、场景和剧本的内容更贴近他们的生活,更利于表演。
(三)巧装扮·创造美——同伴合作舞美设计,支持幼儿探究学习
1.组建小组,选择自主化
我们鼓励幼儿根据需要组建合作小组,小组成员自主协商、竞选角色。如在中班戏剧活动《小红母鸡的面包》中,幼儿选择喜欢的角色后组建小组一起演绎某一片段;在大班戏剧活动《小猪变形记》中,小组自主设计并选择、协商剧目中的角色。
2.舞美设计,探究可视化
舞台美术是一种探究式的美术活动,容易带来成就感。幼儿通过讨论如何装扮角色和舞台道具,创造力和积极性被大大激发,他们不断尝试和修改,逐步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我们关注幼儿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从制订计划、寻找材料、探究制作,一步步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如大班戏剧活动《小猪变形记》,在装扮变形为鹦鹉的小猪时,各小组有的用皱纹纸做翅膀,有的用彩泥和线制作小猪的耳朵,有的用纸杯设计小猪的鼻子。他们还把纸折叠成弹簧状,用胶带绑在表演者的双脚上来做袋鼠的脚。虽然不是十分精致,但是最有创意。教师尽量减少示范,放手给幼儿,幼儿的创作将更自由、更灵动。
剧场创设是幼儿进行戏剧表演的重要环节,包括设计宣传海报、邀请卡、剧场布置等。教师应放手让幼儿去思考并实施,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让他们的学习和创作更具个性化。如在大班《老狼老狼几点了》星剧场中,一位幼儿送给老师一张邀请卡,老师提出想在舒服的位置观剧,于是这几位幼儿根据老师的需求精心布置,搬来大椅子并将厚厚的靠垫放了上去。通过一系列探究、讨论并解决问题,幼儿的问题解决和社会交往等能力得以发展。
(四)剧场秀·表现美——师幼共创模拟剧场,支持幼儿童真演绎
1.开放自主的小剧场,让每一位幼儿自信展露
当幼儿与同伴合作表演达到比较满意的状态时,就可以确定公演时间。教师可以“剧场准备”和“邀请观众”为契机开展系列准备活动,包括一起制作海报,安排演出时 间等,使幼儿充分参与到活动的每个环节。如中班戏剧活动《小红母鸡的面包》,幼儿经过前期准备,最终在一个上午分三场演出,还邀请了其他班级的老师和小朋友来观看,演出之后有幼儿说:“在舞台上我感觉自己像明星。”这样的活动增加了幼儿的自信心,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就感和自豪感。
2.互动有趣的艺术节,让每一位幼儿完美绽放
除了玩剧活动,我们还会在每学期开展有关玩剧的艺术节,为幼儿提供更丰富的平台,满足幼儿多元表达和演绎的需求。如开展“悦读周”“时装秀”“巡游展”等系列活动。“悦读周”即各班幼儿挑选出喜欢的绘本图书,在对绘本故事具有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一起设计、制作、组合、搭建以绘本故事为蓝图的场景,在阅读、构想、制作、欣赏等活动中增进对艺术的感知与表达。“时装秀”即开展“我最喜欢的角色”活动,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并通过收集材料、制作道具来装扮自己。“巡游展”即让幼儿穿上自己制作的装扮道具,自主设计巡游路线和邀请卡,并在园内或园外巡游展示自己的装扮。这些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和创意表现,使幼儿在与绘本的对话和互动中,不断增进对故事、角色的认知和理解,将想象和生活经验进行联结,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和审美趣味的作品。
五、结论与思考
(一)新的学习样式促进了幼儿的能力发展
1.幼儿艺术创意表现能力的提升
我们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创作空间,尊重幼儿的创意表达,激发其创作潜力。幼儿将自己的想法应用到实践中,并尝试借助多种艺术表现方式进行创造性表现,他们的创意表达和表现能力得以有效提升。教师鼓励幼儿在情节创编、角色表现、小组演绎、舞美设计、剧场设计等方面大胆创作,充分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使得他们能有自己的创造性表达,在不断体验和实践的过程中,提高了艺术创作水平。
2.幼儿创造性学习的发展
玩剧激发了幼儿的创造性潜能。在角色装扮的过程中,教师提供了适宜的材料与情境,通过可视化的探究激发了幼儿的创造性潜能。活动也发展了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在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3.幼儿社会性学习的发展
玩剧提高了幼儿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玩剧以小组或集体合作的形式展开,为幼儿合作解决问题提供了平台。我们积极引导幼儿一起探究解决问题,幼儿的合作能力也保证了玩剧的顺利进行。此外,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也得以提高。我们以幼儿为本位,充分满足幼儿的需要和意愿,让他们在互动中增加同伴交往的频次,积累丰富的交往经验,同时借助活动内容發展同理心,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这些都有助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玩剧还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和胆量。通过活动可以看到,幼儿的自信心和表演欲明显增强。特别是一些平常比较胆怯、害羞的幼儿在舞台表演中能够变得勇敢,平时与同伴的交往中也活泼开朗了许多。
(二)新的教学模式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1.教师理念与行为的转变
在玩剧中,教师的教育理念与行为也发生了转变:首先,从“教”转向“不教”。我们为幼儿创设开放、自由和自主的游戏空间,支持幼儿自主选择、自主表达和自主表演。教师保护着幼儿的“真”,推动幼儿的“变”,接纳幼儿的奇思妙想,欣赏幼儿独一无二的创作。其次,从“演故事”转向“玩故事”。玩故事既是一种游戏,也是一个富于表现和创造的大舞台。幼儿的表演从以往教师的精心设计回归到源自生活本真的自然表达。最后,从教师的剧本走向幼儿的剧本。以往的剧本都是由教师提前预设好,然后指导幼儿表演。而现在,幼儿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创作剧本,尝试用图画、文字、符号等形式创作出“自己的剧本”,从而让剧本更符合幼儿的经验和想法,实现了儿童剧的“源自童心、为童心”。
2.教学主体的转变
通过玩剧活动,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主体以及教学行为都发生了转变,教师的教学专业能力也得到了增强。在活动中,教师退居幕后,通过创设宽松的游戏氛围、提供好玩的游戏材料,鼓励幼儿在玩剧中的自主创作与表达,真正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
【参考文献】
[1]Joe Winston , Miles Tandy,陈韵文,等.开始玩戏剧4-11岁:儿童戏剧课程教师手册[M].台北:心理出版社,2008.
[2]张金梅.幼儿园戏剧综合课程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3]张金梅.学前儿童戏剧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4]马晓嘉.幼儿戏剧表演与指导[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4.
[5]季云飞.幼儿建构性戏剧活动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
[6]杨娟.大班幼儿戏剧工作坊的行动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8]张金梅.幼儿园戏剧综合课程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9]葛琦霞.当绘本遇见戏剧:教室里的小剧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
[10]张晓媛.幼儿园童话剧主题课程(大班)[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11]胡宝林.戏剧与行为表现力[M].台北:远流出版社,2001.
[12]张金梅.表达·创作·表演:幼儿园戏剧教育课程[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