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民间传统文化校本化”的实施途径与策略

2020-07-23 06:50孙军宫海波
读与写·上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童谣校本民间

孙军 宫海波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20)16-0290-01

1.小学“民间传统文化校本化”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以推进大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体化为重点,整体规划、分层设计、有机衔接、系统推进,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指导纲要》进一步提出了在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的学习的必要性。

2.小学“民间传统文化校本化”实施的途径与方法

2.1 调查收集民间文化资源。

2.1.1 利用节假日开展调查访问活动。(1)引导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特有节庆、传统习俗,传统文化艺术及渊源。(2)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有关家乡的文选典籍,考察家乡的名胜古迹与由来。(3)搜集整理民间口头流传的童谣、歇后语、民间故事等资料。(4)整理改编搜集整理的人文资料,汇编成各个系列的小册子,如《高陵民间童谣》、《高陵民间故事》、《高陵民俗》等,作为学生学习民间传统人文的资料。

2.1.2 展示交流。

利用活动课和主题教育活动时间,引导学生通过讲故事、唱童谣等形式,将整理好的民间故事、民间童谣等进行展示交流,让学生通过朗读、讲故事,讲自己的调查访问经过等,展示民间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民间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2.2 学习“优秀民族传统手工文化”。

2.2.1 有效开发自然与物质资源,调动社区和家长的力量。

课程中设立的“观察与种植”环节,由“小小种植园”和“观察农作物”两部分组成。“小小种植园”活动,分年级组管理,由学生之间针对小组成员的种植、管理、材料整理等相关技能以及参与意识进行评价。依时令开展“观察农作物”。要求学生与家长一起到田间种植玉米,并参与到玉米的田间管理,让学生在实践中观察和认识农作物的生长极其规律。通过这种合作开发自然课程资源的方式,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培养了学生感受民间文化,尊重劳动、关心家人的情感。

2.2.2 开设民间手工艺社团,创立富有特色的学校实践活动。

我们根据民间传统手工艺情况,把“玉米叶编织”作为学校特色实践课程,开展社团活动。在活动中我们进行“寻艺、学艺、传艺”三个环节。“寻艺”环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自然村为单位组成活动小组,采访民间玉米叶编织的艺人。“学艺”环节,学生向手艺人开展学习,掌握简单的编织技艺。“传艺”环节,老师或者优秀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课”,向参与社团的其他学生展示自己学到的新手艺,共同学习与开发玉米叶编织技术,对学生开展编织技法的传播与传承、学习老艺人匠人精神的传承,接受勤俭节约,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教育。

2.3 “走进生活学节气”。节气是指二十四个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农耕与生活的重要参考,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文化。为此,我们把学习二十四节气作为学习民间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内容。通过调查与访问,让学生了解高陵社区本地的节气变化与农业、气候之间的变化关系,学习跟随二十四节气生活的方法,以及其中传承的文化,如农谚、古诗、养生的知识等。

3.小学“民间优秀传统文化校本化”的实效

3.1 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下成长。

“民间优秀传统文化”校本化的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充分接触、感受和积累民间人文资源,使学生在认识和掌握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认识了民间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形成了亲近感和信任感。小学“民间传统文化校本化”为学生拓宽了传统文化学习渠道,创设了综合开放的学习环境,增加了实践活动机会,打破了语文、传统文化以及综合实践的教学时空和内容的封闭,解放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手脚,让学生的思维和个性不再受到禁锢,使得传统文化教学真正融入生活之中。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沟通了社会,充分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在“民间优秀传统文化”校本化实施的过程中,学生诵读大量的童谣、民间故事、成语故事、寓言传说等,大大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他们的知识。阅读层次不断提高,许多学生改变了对阅读认识上的不足,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民间优秀传统文化上。学生自觉把学习民间文化,学习手工艺,把生活与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融为一体,对于开启学生智慧、弘扬民族文化、激发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3.2 在實施传统文化中促进教师的提高。

通过小学“民间优秀传统文化”校本化的实施,我校教师及时转变了观念,更新了知识,形成了比较厚实的文化素养,跟随学生一起,学习传统文化,能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文化资源,具备了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咯的能力。在小学“民间优秀传统文化”校本化建设实施过程中,深厚的优秀民族文化拓宽了教师的文化视野,加厚了教师的文化底蕴,教师的人文素养得到了提高,价值取向不断提升,教师业务素质明显得到提升。

3.3 形成了学校传统文化的教学特色。

在校本化实施过程中,我们创造性地把民间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到课堂,引入到校园,挖掘教材文化内涵,探索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营造了充满人文精神的课堂教学氛围。同时,形成了我们学校独有的特色活动与特色课程。我们开展了如“寻访家乡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开展“寻访家乡手艺人”等活动,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根据民间传统手艺开设的社团,开设的“剪纸、玉米叶编织”等独特的手艺课程,每年开展“守艺节”,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民间手工艺的学习与传承,在区市多次比赛中获奖,成了学校靓丽的风景。

扎根民间传统文化的土壤,吸收其丰富的营养,我们在继承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路上会越走越好,相信,优秀的民族的传统文化,会让我们得到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童谣校本民间
童谣里的童年
快乐童谣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