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亚云
中圖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20)16-0160-01
数感运用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彩票的中奖概率、利息与利率、空气质量指数等,因而对于数字的分析能力是影响学生未来生活的重要因素。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变化,越来越需要人们具备较高的数据分析和判断能力。数感的研究已成为现阶段教育和教学的热点问题之一。史宁中教授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数感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其一,数感是“关于数字(量)的一种直觉”;其二,数感与语感、方向感、美感等类似,都会有一种“直感”的涵义,具有对特定对象的一种敏感性及相关鉴别(鉴赏)能力;其三,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是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其四,数感包含感觉、知觉、观念、能力,可以用知识来统一指称,这一知识是程序的、内隐的、非结构性。那么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呢?
1.通过生活实例做好学生的数感启蒙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存在,也处处需要数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以生活实例来启发学生对“数”的灵感。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偏小,领悟能力和分析能力有限,所以数学学科中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逻辑很难被学生理解透彻。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把课本内容与小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引导小学生学会寻找并观察生活中的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事物举例,使学生融入现实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和感悟“数”和“计算”的意义,提高学生对数学的敏感程度和认知程度。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使小学生能够切实感受生活中数与事物的关系,并使其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事物,将小学生的数感启蒙建立在丰富多彩的生活背景上。
2.通过计算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
如果把数学科目比作一座高楼大厦,那么计算教学就是这座大厦的根基建设。只有根基牢固了,数学这座大厦才能屹立不倒;只有学生具备了较强的计算能力,学生才能更好地展开数学活动,并形成一定的数感。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只重视学生的笔算以及计算结果,经常让学生展开反复性的笔算练习。新课标背景下,教师不妨组织学生展开多样化的计算活动。首先,是估算。估算是小学数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必须要具备的数学能力。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估算能力,才能更好地检验数学计算结果,才能迅速地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而且学生只有具有了数字敏感性,才能展开较精准的估算活动。因此,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数学题目,引导学生展开估算练习。其次,是口算。口算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反应速度和观察能力,还能够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活跃起来,更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如36,学生看到36后就会想到6乘以6等于36,30+6,40-4,25+11等等各种数字组合。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口算能力的练习。例如分数乘法,无论是整数乘分数,还是分数乘分数,较强的口算能力不仅能够保证计算的速度,还能够保证计算的准确性。因此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关于分数乘法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展开口算的练习活动。
3.通过分组讨论训练数感的表达
对于数感的表达,我们可以在数学课堂中抽出一定的时间,用来设计问题情境对话,让学生们在进行分组讨论的过程中,和同学进行相互学习,互相借鉴和互相启发,从而体会到数可以用来表达一些什么信息,让学生在对数的交流认识中,扩展本身的思维,丰富对于数的认识,并体会数字对于我们来说具有什么价值,从而使数感更加具体化。如在数学课程学习中讲到L(升)和ml(毫升)时,教师会要求学生们观察毫升并说出水的体积情况。这时会有很多学生说出不一样的答案,比如1l和500ml等,其实这两种表达出来的数字都是同一种意思,这说明了同样的水可以用1升来表示,也可以用500毫升来表示,这样学生们就能在升和毫升之间建立一个联系,使他们清楚地明白能从多方位了解一个物品的表达方式,也丰富了学生本身对于数字的认识,促进了他们对于数感的了解。在课堂中不要进行一味的讨论,让学生们学会适当地倾听,从别人的想法和讲述中,发现问题进而进行思考,这也是数感的一种交流。
4.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升华数感
数学的学习是为了利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要把教科书中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出问题用以调动学生探索答案的积极性。解决问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理论运用其中,运用已学知识,了解新知识,学会新技巧,发散学生思维,从而找到解题思路,得出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找到答案的方法有很多,答案也并不只有一个。通过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探索,使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方法和逻辑思维来解决问题,并切实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从而使学生的数感得到升华。
总之,小学阶段是培育孩子良好思维方式和正确价值观念的关键期,因此要在课堂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培养核心素养,通过教师的精心备课及活灵活现的授课吸引学生更多的汲取知识和思考方式,既有助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水平,又有助于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数学运算不是简单的运算过程,而是基于一个问题对另一个问题思考与理解的过程。数学学科的学习需要具备缜密的逻辑和活跃的思维,形成数感,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也是一门难度很大的学科,要求学生不仅要牢牢掌握课本上的相关知识点,在大脑中形成知识体系网,还要适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究出多种多样的运算方法,使其数学学习成为一件丰富、快乐、有意义的事情。
参考文献:
[1]施雁飞.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8(11):82-85+91.
[2]吴丽莎.把握学段特点培养学生数感[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12):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