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非遗研培院校研修班模式比较研究

2020-07-23 06:40仓平郭丽莹董雅倩
上海工艺美术 2020年2期
关键词:遗传技艺院校

仓平 郭丽莹 董雅倩

我国于2004年8月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已经成为拥有非遗代表作名录最多的国家。2006年我国开始了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认证.2018年5月,第五批非遗传承人认证,但就传承人年龄来看,仍然是70岁以上占较大比例,人才断代已然成为我国非遗传承的大问题。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以下称“研培计划”)是《国家“十三五”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提出的重要任务。原文化部于2015年开始设立首批非遗培训高等院校,本着“强基础、增学养、拓眼界”的研修原则,培训各级非遗传承人,目前已经发展到全国近百所院校,有近万名非遗传承人接受培训,涵盖纺织、金工、陶瓷、雕刻等多个门类。

长三角地区(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是中国市场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参与研培的高等院校众多,涉及的门类也很丰富。这些院校在实践工作中探索出了各自具有特色的非遗研培模式,对这些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总结可推广的经验,对于我国非遗的保护及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长三角地区院校研培计划实行现状

长三角地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东部发达地区,也是我国第一大经济区,自古以来便是我国的富庶地区。在非遗研培院校申报中,长三角地区高校十分积极,2018年最新公布的研培高校名单中,长三角地区共有22所院校入选,占全国五分之一的比例,其中从2015年便开始非遗研培的院校占比较高。

二、非遺研培高校模式比较

综合考虑研培院校的办学历史、学科特色等相关因素,选取三类研培院校做为样本进行比较研究:综合类高校(东华大学与浙江理工大学)、艺术类高校(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高职类院校(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与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笔者分别访谈了各研培院校的3-5名教学管理和授课老师,了解各研培院校的课程安排、教学特点和取得的成绩。

1.综合类高校的纺织服饰类研培班模式比较

东华大学与浙江理工大学都是国内纺织专业较为著名的综合类高校,在纺织服装行业都是公认的强校,但二校的学科特色各有侧重,东华大学前身为中国纺织大学,以纺织服装为特色,纺织与服装专业在全国闻名。浙江理工大学前身为浙江丝绸工学院,办学历史可追溯到清末,纺织工程为学校重点学科。

东华大学苗绣非遗研培课程教学,实行在校学生和传承人1对1相结合的模式,结对创作设计作品,强调国际化特色,将设计作品放到国际时装界舞台上走秀宣传,在国际时尚界获得了广泛好评。浙江理工大学织锦非遗班紧密围绕“织锦”这一关键词展开“艺工结合”模式,以织锦创意设计研发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课程为特色,使学员入学伊始便有了对课程的全面而直观的认识。

2.艺术类高校的金属技艺门类研培班模式比较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都是上海市知名的艺术类人才产出高校,在非遗研培领域也是最先涉足的23所高校之一,三年研培历程中都取得了卓著的成果。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的金工非遗研培课程中,“强基础”与“开眼界”课程各占50%.注重系统性学术课程,更重视社会课堂对传承人的影响,从考察博物馆、创意园区、文化艺术商圈,到与设计师艺术家携手合作,使研培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成立了上海大学驻青海果洛传统工艺工作站,自2016年起,每年都举办“上海国际手造博览会”,进行跨界推广。上海视觉艺术学院金工非遗研培班,确立了从“传承的意义”“传承的可能”到“传承的路径”,最终帮助非遗传承人达成“传承的自觉”的研培理念,加强文化自信,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高校与传承人群合力推动“非遗走进现代生活”。

3.艺术类高职院校的雕刻技艺门类研培班模式比较

在长三角地区的24所研培院校中,共有5所高职类院校,本文选取了两所院校中的雕刻技艺类研修班进行比较。上海工艺美院与苏州工艺美院是两所办学历史、学科性质都十分近似的工艺美术类高职院校,同一批入选研培计划试点。

上海工艺美院洮河砚非遗研修班,让学员参加朵云轩的商业对接,请大师讲解古砚的审美和雕刻技艺,从中国文化、线描基础、色彩造型、市场开发等全方位进行素养和技能提升,并注重协调各方资源,帮助非遗传承人做市场推广和开发。苏州工艺美院在培训中打破“师门壁垒”,打通“信息壁垒”,结合现代学徒制传承理念,从非遗保护政策法规、设计基础、工艺文化、手工艺调研等方面来多维提升学员的能力,实现非遗项目活态传承与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有机融合,建立了贵州雷山传统工艺工作站,培养非遗传承人才,将设计研发和推广一体化,培育和推广民族文化品牌。

各院校具体课程不尽相同,但都围绕非遗研培的具体要求,课程主要从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实践课程三个方面来推进,笔者根据六所院校重点研究的研修班课程表从以上三个方向进行了比较(表2)。

三、学员问卷调研及结论

对参加过六所院校研修班的学员,每校选取5人共计30人的样本进行了问卷调研。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学员的基本资料,第二部分是调研学员对研培学习的看法和希望能够提升的能力。

参与调研的男女30名学员,男女比例为7:3.来自于云南、甘肃、贵州、内蒙古、四川、山东、四川等七个省份,涉及的民族为:藏族、苗族、畲族、汉族、蒙古族、布依族、侗族等,其中年龄在40岁以上的占50%的比例。纺织服饰类、金属技艺类和雕刻技艺类的从业人员比例分别为36%.37%和27%,分布相对较为合理。

30位学员均认为经过非遗研修班的学习,自己的创新能力获得了显著提升,对本行业市场与品牌有了新的认识。其中有24位学员认为对于所从事的非遗技艺的传承和创新有益处,有18位学员表示得到了新的资源,16位学员表示对所从事的非遗品类进行了宣传,提高了知名度.21位学员表示了解到了当地政府或研培院校的支持与宣传,16位学员表示本次研培结束后拟再次报名参加研培计划。

学员反馈希望得到提升的能力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由于研培课程时间短、任务重,各校在审美和设计方面的课程受到限制,学员觉得研发创新能力提升有限。

2.非遗产品的市场开拓问题。很多非遗类产品比较传统,销售受到制约,学员希望能够学习如何利用电商等方式来开拓市场。

3.非遗品牌的传播发展问题。非遗技艺品牌意识的树立需要多方力量经年累月的经营与宣传,学员这方面的意识和能力普遍不足,需要培训解决。

4.非遗研培的后期辅导要求。学员普遍希望不仅仅是一次学习,还能定期回炉学习,或者是老师能够定期来回访,帮助他们解决日常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

四、模式构建

本文针对研培实际情况与存在的问题,提出整合以上四个因素,建立“传承创新、市场开发与传播发展”三个共同体,将非遗传承人、高校、企业和政府联合在一起,发挥各自在政策、资金、智力等方面的优势,为非遗的传承、保护和发展提供有迹可循的发展模式。

1.建立传承创新共同体

非遗研培学员很多来自中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地,他们的非遗传统技艺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与地域特色,在许多没有文字的地区还承担着传承文化的作用。在非遗的保护、传承、开发过程中,文化元素的提炼是至关重要的,但由于当地相关人才的限制,迫切需要院校的专家学者对当地文化元素进行研究与提炼。需要设计师与非遗传承人相互合作,对传统造型和民族图案进行再设计,共同创造出既符合现代审美,又不失传统技艺灵魂的现代非遗产品。需要研究人员对传统工艺进行合理化的改造,将现代技术和科技融合其中,提升制作能力。

2.建立市场开发共同体

传统的非遗技艺大多依托当地的风土人情或者自然资源,以集群式非遗产业方式存在。在集群式非遗产业打造中,政府对此项非遗技艺的宣传和扶持非常重要,如江苏东海水晶、甘肃卓尼洮砚等知名品牌的形成就与政府的扶持和经费支持密切相关。

非遗传承人开设的个人工作室或公司,应当注意提升品牌质量、产品营销和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要有精品意识和工匠精神,为自己的产品申请商标和著作权,要加快非遗品牌化步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努力拓宽营销渠道,要利用电商平台和都市手工藝体验中心等新渠道,利用国潮兴起的时代背景,弘扬传统文化,打造完整的非遗产业链。

3.建立传播发展共同体

我国的非遗保护一直是由政府主导,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引领着非遗保护的发展方向。由政府主导每年在山东济南举办的非遗博览会、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文化创意博览会上的非遗展会等,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和推广作用。政府应采取各种措施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负责做好组织、引导和管理工作,充分调动传承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高校应该加强对非遗文化、技艺、材料、设计等各方面的研究和人才培养,帮助非遗技艺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帮助非遗传播与科普宣传,提高传统技艺在大众中的认知度和知名度。

参考文献:

[1]张书云拯救老手艺路在何方非遗“研培计划”清华样本启示[J]中国艺术,2017(9):11—23

[2]张斐然,孙丽华:非遗研培工作应固本浚源、传承创新[J]艺术教育,2018(17):26-27

[3]孙发成“非遗”传承人群的“再教育”问题反思——以文化部“‘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为例[J]民族艺术研究,2017,30(4):110—118

[4]偶言走好非遗品牌发展之路[N]玉溪日报,2018-04-24(4)

[5]汲晓宁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模式案例研究[D]太原:山西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遗传技艺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传授技艺
传统技艺:匠心传承 技精艺湛
为什么他们这么会唱?别闹!音乐细胞需要遗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