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捷
摘 要:公共管理思想强调服务对象的核心地位,这给大学生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启示,有助于高校树立全新的管理工作理念,进而推动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不断发展。
关键词:以人文本 大学生管理工作 启示
当今,高校进入了发展快车道,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越来越明显,特点越来越突出,给高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新的发展方向。同时,数量增加、发展转型、就业形势压力剧增等,给大学生的管理工作也即将带来新的变化。大学生的管理具有准公共部门管理的典型特征,在服务体系上要求完善的制度,以专业化的管理模式来管理大学生的各项事务。本文以公共管理理念和管理思想,对大学生的管理工作进行梳理,力求通过公共管理思想与理念来启发和推动高校学生的管理体系发展。
一、公共管理的主要思想
公共管理是一门系统的学科,是一门关于危机管理、公共领域的管理科学,最早产生于西方国家的社会问题与经济危机背景下。最新的公共管理理论是以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竞争机制广泛运用到公共部门,这反映了公共行政管理学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新公共管理的主要思想是政府服务要以市场需求和民众导向,政府应采用企业管理的成功经验,在公共管理中体现出竞争和优胜劣汰的机制,并重视公共管理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等。同时,要求管理者要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先进方法实施管理,思想上与时俱进。从这个领域上讲,公共管理的最终管理目的是实现人最优化管理和服务,要以人文本,强调服务对象的核心地位,尊重并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
二、大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管理队伍稳定性问题
在高校教务和学工是大学生的两大主线条,学生学习、生活、培养、就业等都离不开一支稳定的师资管理队伍。尽管各个大学都存在一支专门从事学生事务的管理教师队伍,但在现实中,这支队伍因各种原因显得并不稳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专职学生辅导员工作压力大,烦琐事情居多,自身承载着工作的压力,或多或少影响着工作积极性,许多辅导员想转编成任课教师;第二,辅导员配备不科学,不利于工作的开展;第三,辅导员的晋升渠道和职业规划受限,缺乏奖励机制,且人员流动较大,不利于构建一支稳定的专职化队伍。
(二)大类招生对大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
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各种创新与改革,大类招生和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给大学学生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大类招生和分类培养模式有助于学生通识教育和拓宽学生的知识基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素养。但在学生的管理上也存在一定的挑战,如冷门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学生出勤率较低,学风和班风建设困难,部分学生出现厌学、逃学的现象。同时,从同类培养到分类培养,需要打破原来的班级和专业,学生需要重新融入新的学习集体之中,导致新班级的凝聚力有所下降。此外,寝室调整和管理也将面临着重新管理。
(三)不同层次的高校面临学生管理难度不一
由于我国高校办学水平、培养人才类型不同,加上学生的生源質量等原因,各个学校学生的学习水平、个人素质、行为习惯等方面均有不同。如民办学校的学生相对来说管理起来的难度比本科院校学生的管理起来难度较大。双一流大学的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相对来说较高,在管理工作的推进速度和效率上,教师相对来说感觉要轻松一些。
三、公共管理思想对大学生管理的启示
(一)加强服务理念的转变
公共管理思想强调的是人作为管理的核心,这就要求大学管理也必须将学生作为服务的主体和核心。管理中要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满足学生需求的多样化。这就要求广大管理老师和管理人员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要更换最新的服务理念,具备一切为了学生和为了一切学生的服务意识。
(二) 建立新型的管理模式
在大学生管理工作中,首先要树立服务优先的理念,其次构建学生为主的管理体系。这个管理体系应该是全方位的体系,如学生的学业管理体系、宿舍管理体系、生活管理体系、后勤物业管理体系、学生社团管理体系等,加强各个体系之间的衔接和服务水平,构建全新的管理模式。
(三) 建立校、院、系、部等各个环节的有机联动
分工明确,相互协调,联动高效,拒绝传统的自上而下的传达指令和自下而上的盲目服从。这种被动和服从,让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效率反而会大打折扣,结果导致学生管理的效果和目的不能实现。
此外,建立专业化的管理师资队伍,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个人发展通道,提高专职队伍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率。同时,引入市场的竞争机制,将市场的机制引入到高校学生管理中来。这种竞争机制的建立,会推动大学学生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甚至教师服务态度和转变。
参考文献
[1]李漫姬.新公共管理在高校学生干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3):71—72.
[2]杨海波.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研究[J].科技视界,2018,27:23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