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反杜林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贡献

2020-07-23 06:37陶执青
时代人物 2020年4期
关键词:自然界恩格斯矛盾

陶执青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

(一)批判杜林的先验主义,论述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杜林认为,“哲学是世界和生活的意识的最高形式的发展,而在更广的意义上来说,还包括一切知识和意志的原则。无论在哪里,只要是人的意识对某一系列的认识或刺激,或者是对某一类型存在形式发生了问题,这些形式的原则就应当是哲学的对象。”[1] 恩格斯指出:“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适合于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这是对事物的唯一唯物主义的观点。”[2]

杜林在哲学上还陷入唯心主义,他是完全自然主义的看待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指出:“如果完全自然地把“意识”、“思维”当做某种现成的东西,当做一开始就和存在,自然界相对立的东西看待,那么结果总是如此。”[1] 恩格斯的观点很明确的告诉我们,如果没有辩证思维,把思维和意识现象看做一开始就存在,看成一个独立的存在,看不到它的发展和变化,就势必会陷入唯心主义泥潭。恩格斯从人类社会实践的角度研究和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从内容和形式方面说明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他指出:“思维和存在都是人脑的产物,而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这里不言而喻,归根到底也是自然界产物的人脑,并不同自然界的其他联系相矛盾,而是相适应的。”[1]

(二)批判杜林的世界模式论,阐明了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杜林认为,存在是唯一的,思维是唯一的,而存在应和思维相符合;因此,当统一的思维去思考存在的时候,存在就成为统一的了,提出了“世界统一于存在的观点。”恩格斯指出,杜林所谓没有任何规定性的“存在”,显然对存在做了唯心主义理解。他是从思维的统一性引申出存在的统一性,完全颠倒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恩格斯认为:“虽然世界的存在是它的统一性的前提,因为世界必须先存在,然后才能够是统一的,但是世界的统一性并不在于它的存在。在我们的视野的范围之外,存在甚至完全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不是魔术师的三两句话所能证明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和持久的发展来证明的。”[1]“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1] 这一论断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三)批判杜林的自然哲学,科学地解决了运动、时间、空间的关系

杜林认为“世界在时间上是有开端的,在空间上也是有界限的。”[1] 他还自己证明了该观点,指出“假定世界在时间上没有开端,那么永恒就终止于任何一个确定的瞬间,因而一个彼此相继的事物状态的无限序列在世界上流逝了。”[1] 恩格斯科学论证了时间、空间的无限性以及有限和无限的辩证关系。他指出:“时间上的永恒性、空间上的无限性,本来就是,而且按照简单的字义也是:没有一个方向是有终点的,不论是向前或者向后,向上或者向下,向左或向右。”[2] 时间、空间和运动一样,都是物质世界本身所固有的属性,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物质不仅不能脱离时间空间,而且只有在时间、空间中才能运动。任何物体的存在和发展,都必然占有一定的空间,经历一定的时间。恩格斯还指出,无限的世界,是由无限的的事物和现象的总和所构成的,无限寓于有限之中,任何有限的事物和现象之中又都是具有无限的性质,都是趋向无限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观

(一)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辩证关系

杜林看待人的思维方式都是以形而上的观点,认为人的思维是不包含任何矛盾的,思维的产物具有至上的意义和无条件的真理权。恩格斯深刻的揭示了人类思维的内在矛盾。他指出:“人的思维仅仅作为无数亿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人的个人思维而存在,因而人类的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对立统一。”[1]人类只要足够长久延续下去,只要在认识器官和认识对象中没有给这种认识规定出界限,人的认识能力就是无限的,人可能完全地认识世界。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同时又是非至上的,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这一矛盾不仅是存在于人类认识和思维的本性之中,而且还是所有智力进步的主要杠杆。否认思维和认识中的这一本质性矛盾,也就否认了思维和认识本身。

(二)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

“谁要是只能通过语言来思维,那他就永远不懂得什么是抽象的和纯正的思维。”[1] 杜林认为真理是绝对的永恒,说什么“真正的真理是根本不变的。”[1]他认为人们的思维是抽象的、纯正的、至上的,不受任何条件的影响和限制,甚至可以不通过语言进行思维;人们一下子就可以认识绝对真理。

恩格斯从整个认识领域,用非生物界、生物界和历史科学发展的具体事实,驳斥了杜林的谬论,说明了现阶段人类认识的相对性。分别提出了人们对无机界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对生物界的认识是不断扬弃的过程,从来就没有发现过不变的永恒真理;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而社会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是过渡的、暂时的、相对的等观点。

恩格斯还指出了杜林把真理和谬误绝对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并用波义尔定律的变化、发展证明了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还提出了真理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对立统一。列宁也说过,真理是有界限的,“只要再都走一步,仿佛是向同一个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错误”[2]

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一)批判杜林的“矛盾排除”论,论述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

杜林否认矛盾、对立统一规律,他认为世界上没有任何矛盾,提出:“关于存在的基本逻辑特性的第一个命题,而且是最主要的命题,就是矛盾的排除”[1];他还认为,如果有矛盾的话,那么这个矛盾所指的也只是观念的范畴。针对杜林这些荒谬的观点,恩格斯用大量的客观事实论证了矛盾规律的客观普遍性。一切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矛盾是普遍的,它客观的存在于一切事物和过程中,简单的机械运动,生命的新陈代谢,人们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和无限性都是矛盾,运动本身就是矛盾,作为客观世界反映的思维和自然科学也充满着矛盾。总之,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是一切运动、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他还指出:“真正的、自然的、历史的和辩证的否定正是一切发展的推动力(从形式方面看)——对立之划分,对立的斗争和解决。”[2]

(二)批判杜林对马克思主义的质量转化规律的歪曲,论述科学的质变和量变规律

杜林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所运用的质量转化规律是黑格尔关于量转变为质的糊涂观念,又说马克思认为任何一项预付款都可以转化为资本,这是对马克思关于质量转化规律的歪曲。恩格斯驳斥了杜林对马克思思想的歪曲和诬蔑,并用大量的事实论证了质量互变的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他指出,量变和质变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形式。量变超出一定的限度就会改变事物的质,质变同样也会改变事物的量。量转化为质,质转化为量的规律是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中都同样存在和经常起作用的客观规律。

(三)批判杜林对马克思主义“否定的否定”规律的歪曲,提出科学的辩证否定观

杜林诬蔑马克思把否定之否定当成证明的工具,他认为马克思是靠否定之否定来证明他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他认为马克思不依靠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就无法证明他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性,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他还攻击马克思运用的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是从宗教领域中抄来的荒唐类比。

恩格斯用大量的事实论证了“它是自然、历史和思维的一个极其普遍的、因而极其广泛的起作用的、重要的发展规律”。恩格斯科学的阐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从而闡述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恩格斯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过程的根源就在于其内在矛盾,辩证否定的过程就是矛盾对立面之间的转化,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客观事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每一个具体事物的否定方式是各不相同的,决不能将否定的否定当做僵死的公式随意搬用。

恩格斯指出,就像辩证法远在人们知道它以前人们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一样,“否定之否定这个规律在自然界和历史中起作用,而在它被认识以前,它也在我们头脑中不自觉地起着作用,它只是被黑格尔第一次明确地表述出来而已。”[2]承认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客观性,是我们正确运用这个规律的前提。

参考文献

[1]恩格斯.反杜林论-哲学篇

[2]庄福龄.简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M].人民出版社.2004;

[3]王维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经典文献导读[M].兰州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自然界恩格斯矛盾
德国多种活动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
矛盾的我
“矛盾多发”可怕吗?
盘点自然界中你没见过的怪异生物
盘点自然界最土豪的动物
漫画
恋爱中能否一直让着对方
母亲永远只有一个
母亲永远只有一个
解析对矛盾观点的几个“是否意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