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义轻利 仁者安仁

2020-07-23 06:23李里
醒狮国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安仁博学仁者

李里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论语·子罕篇》

第九篇是前十篇中最重要的一篇。中国人最重九,因为古人认为一、三、五、七、九是阳数,九更为阳中之阳,故第九篇所记自然格外精要。第九篇中记载的尽是孔子的大道。第八篇是“继往”,继承历代圣王的思想,第九篇是“开来”,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造新的思想。孔子对道的自信,对道的认识,对得道的描述及修道的次第都集中体现在这一篇。要深刻认识、理解孔子,舍此篇很难做到,并且第九篇对当代也有极重要的意义。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这句话很关键,历朝历代、各家各派对这句话都有自己的解释。一种讲法是孔子很少说利、命和仁这三个命题。为什么呢?因为儒家重义轻利,轻视功利。命不可把握,众生本迷信,多讲反使他们沉溺其中,不知如何。仁则是德之全,很难做到,所以孔子少说这几个问题。这符不符合事实呢?《论语》中这几个问题都谈了。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君子畏天命”,“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是谈命。仁就谈得更多了,“仁者,爱人也”,“先难后获为仁”,“智者求仁,仁者安仁”,等等。所以按上述那种讲法就不太讲得通。

那么这一句的关键在哪里呢?我认为应该在“言”字,“罕言”,直言曰言,论难曰语。直接说的话就叫言,和人家讨论的话就叫语。这就好理解了。“子罕言”,就是孔子自己很少说这几个问题,凡是说这些问题都是在和人家交流。人家来问他,他就回答。很多弟子都来问仁,于是孔子作答。命也是如此,利也是如此。“罕言”,孔子自己很少说这些问题。人家来问,他才答。为什么孔子自己很少说这些问题呢?因为对于孔子来讲,仁者安仁,孔子已是仁者,何必时时刻刻都说仁。命,五十而知天命,孔子自己已经知天命了,所以他也不用一天到晚谈命。至于利,孔子更是不愿意谈,所以这句话的关键是孔子自己很少说这些问题,但是和人家交流他还是要谈的。

还有另一种讲法,把“与”字当赞许讲,说孔子少谈利——因为儒家轻利,但却赞许命和仁——因为孔子知道天命的重要意义和仁德的伟大。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

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达巷党人,党是一个村落,达巷是这个村的名字。古代以五家为邻,二十五家为里,五百家为一党,五党为一州(二千五百家),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一乡。党就是人们居住的一个单位,一个村子。达巷这个村的人称赞孔子,“大哉”,这是对孔子极高的称赞了,伟大的孔子啊,道大德全。“博学而无所成名”,孔子知识渊博,学问广大,但却不是为了成就大名,这也是对他的称赞。

古时候一般的人读书是为了功名,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是为了荣华富贵,是为了功名利禄。而孔子有广博的学问,但他之追求学问不是为了成名,面是为了成德、成己、成人,所以伟大。这是一种讲法,还有一种讲法,按朱子的说法,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是说孔子没有一艺之名,就是没有一技之长。因为他什么都通,反而显示不出他有什么特长了。孔子听说这个事以后,就对弟子们说:“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执”本意指拿,这里指专门所长,专门研究,专门掌握一门技能。我专长于什么呢?长于驾车吗?长于射箭吗?我还是驾车吧。御就是驾车,射就是射箭。以前君子、士人要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就是礼仪、音乐、射箭、驾车、书法、数术六种技能。

这里孔子说,我到底是通哪‘样呢?我是射箭还是驾车呢?我还是架车吧。为什么呢?因为在古代马夫是很卑下的职位,而孔子愿意驾车,其实就是用驾车来代指为苍生做事,就是今天所说的为人民服务。我愿意为天下人做事,我愿意救蒼生于水火。我读书并不是为了荣华富贵,不是为了成名,而是为了能够为苍生做事。这正是孔子崇高的人生境界。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愿意给人民当牛马,正与孔子的执御一脉相承。

编辑/林青雨

猜你喜欢
安仁博学仁者
赓续红色血脉,再创安仁辉煌
王江荟国画系列作品《安仁古八景》
仁者爱人
博学的猫头鹰
读经典,做个博学又多“材”的实力派
『仁者爱之理』
点点读《论语》
袁隆平在安仁设立院士工作站
多识由博学博学以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