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务部发布了《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20年春季)》(以下简称《报告》)。2020年前5个月我国外贸运行情况如何?新冠肺炎疫情对外贸影响几何?国家出台了哪些“稳外贸”精准扶持政策?2020年我国外贸发展的外部环境如何?《报告》一一给出了答案。
外贸回顾:增速回落,降幅收窄
《报告》显示,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国际市场需求大幅下降、贸易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2020年前5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速有所回落,但2020年3月以来进出口降幅有所收窄,外贸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具体来看,2020年前5个月我国外贸运行表现如下。
(1)进出口受较大冲击,3月以来降幅有所收窄
以人民币计算,2020年前5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1.54万亿元,同比(下同)下降4.9%。其中,出口额为6.20万亿元,下降4.7%;进口额为5.34万亿元,下降5.2%。贸易顺差8598.1亿元,减少1.2%。
随着我国迅速复工复产,2020年3月以来进出口额降幅有所收窄。其中,1—2月进出口额下降9.5%,3月、4月和5月降幅分别为0.8%、0.7%和4.9%。
(2)对东盟进出口增长好于整体,对传统市场进出口下降
2020年前5个月,我国前四大贸易伙伴依次是东盟、欧盟、美国和日本,分别占同期进出口总额的14.7%、13.9%、11.1%和7.3%。东盟首次超越欧盟,成为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贸易成为我国外贸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3)民营企业进出口逆势增长,外资企业进出口下降
2020年前5个月,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额为5.11万亿元,增长1.8%,占进出口总额的44.3%,比2019年同期提升了2.9个百分点,体现出较强韧性和抗风险能力。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额为4.54万亿元,下降7.3%,占进出口总额的39.4%。
(4)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下降,防疫物资出口快速增长
2020年前5个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为3.64万亿元,下降4.0%。服装、玩具等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额下降2.6%。其中,鞋靴、箱包、服装、家具、玩具分别下降28.5%、27.6%、20.3%、14.0%、11.8%。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出口快速增长。
(5)一般贸易优于总体,加工贸易降幅收窄
2020年前5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额为6.91万亿元,下降4.7%,占进出口总额的59.9%。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为2.77万亿元,下降8.1%,降幅较前4个月收窄0.3个百分点。
疫情影响:从供给侧转向需求侧
《报告》指出,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已从以供给侧为主向需求侧为主转变,影响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1)出口订单减少
目前,我国的贸易伙伴几乎全部发生疫情,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外贸企业普遍面临在手订单取消或延期、新订单签约困难等问题。从经营主体来看,中小外贸企业受到的影响更大。
(2)产业链、供应链受阻
受全球疫情蔓延影响,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生产大面积停摆,我国企业上游供应链受阻或断裂。其中,汽车、电子等行业部门受到中间品、资本品供应冲击最大,部分进口原材料、关键设备和零配件供应出现困难、价格持续上涨。
(3)贸易成本上升
由于许多国家采取人流、物流、贸易限制措施,多国进入“封国封城”的紧急状态,对海运、空运等国际物流畅通带来较大影响。世界贸易组织保守估计,将货物从工厂或农场运送到国境以外,贸易成本将增加25%。我国外贸也将受到国际运输迟滞、物流成本增加、商务洽谈受阻等多方面影响,导致企业履约和获取订单难度增大,进一步加大外贸下行风险。
(4)企业资金链承压
受境外疫情蔓延影响,海外客户大量推迟订单、压缩订单甚至取消订单,违约风险快速上升,外贸货款账期拉长,收汇风险增大。我国外贸企业还面临库存挤占大量资金、原材料供应紧张、水电房租人工刚性支出大等问题,进一步加大了外贸企业的资金链压力和现金流负担。
短期来看,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长期来看,我国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全球配套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与相关国家贸易合作基础牢固、潜力十足,产品质优价廉、声誉良好,疫情期间防疫物资出口快速增长,跨境电商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充分展现了我国外贸韧性大、潜力足、竞争力强的特点。
“稳外贸”政策:制度红利,精准释放
《报告》表示,面对严峻的外贸形势,我国政府及时出台了一系列“稳外贸”政策措施,打出政策“组合拳”,全力稳住外贸基本盘,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外贸行业的冲击。
(1)更加精准帮扶企业
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政策,扩大出口信用保险短期险覆盖面,满足贸易融资需求。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及时了解外贸企业订单变化情况,既关注龍头外贸企业遇到的问题,同时密切跟踪广大中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和金融需求,推动政策性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帮助外贸企业应对疫情冲击。
(2)优化国际市场布局
我国积极举办了第127届“网上广交会”。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展示、宣传、洽谈等效果,助力企业抓订单、保客户、拓市场。在扩大出口的同时积极扩大进口,筹办好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满足国内生产生活的需要。
(3)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
新设46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在税收、监管、便利化等方面先行先试,进一步发挥跨境电商的独特优势。开展在线营销,实现在线交易,以新业态、新模式助力外贸攻坚克难。鼓励企业在相关国家特别是重点市场建设一批高质量海外仓,完善国际营销网络体系。
(4)支持加工贸易发展
暂停征收加工贸易企业内销缓税利息,暂免征收截止至2020年年底。扩大内销选择性征税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国所有综合保税区。优化加工贸易结构,加快修订《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5)促进外贸产品内销
进一步扩大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实施范围,帮助外贸企业破解内销难题,引导外贸企业加大与国内大型电商平台合作,开拓内销渠道,提升内销能力,打通内外贸“堵点”,加速外贸产品进入国内市场。
(6)稳定畅通国际物流供应链
利用中欧班列帮助疫情影响较大的外贸企业恢复进出口业务;保障中欧产业链、供应链畅通;指导企业用足用好中欧班列运输通关便利化政策。
海外形势预测:贸易环境不容乐观
《报告》认为,2020年外贸发展的海外环境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多,挑战和压力显著增大。
(1)世界经济严重衰退风险上升
受疫情影响,各国经济、生产活动大幅趋弱,全球供应链和市场需求受到重创,跨境贸易和投资活动急剧萎缩,大宗商品市场动荡,全球经济面临大幅下滑风险。美国方面,疫情重创美国经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美国2020年经济增速为-5.9%。欧洲方面,疫情蔓延进一步损害本就脆弱的欧元区经济基本面,欧盟委员会预测2020年欧元区经济萎缩将达到创纪录的7.75%。日本方面,受工业停滞、出口减缓、旅游业受挫及奥运会推迟等因素的影响,2020年经济衰退风险增大。新兴经济体因国内外双重压力,经济增长前景削弱,面对疫情冲击脆弱性更加凸显。IMF预测,2020年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将下降6.1%,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将下降1.1%。
(2)疫情叠加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国际贸易下行压力
当前全球贸易壁垒处于历史高位,贸易保护主义依然是影响国际贸易扩张的重要因素。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性措施显著增加。疫情冲击叠加贸易保护主义,引发逆全球化、民粹主义思潮蔓延,将进一步诱发或加剧经贸摩擦,威胁贸易自由化进程,危及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加剧世界贸易萎缩。
(3)主要经济体宏观刺激政策持续加码
为对冲疫情沖击,世界主要经济体不断升级“救市”政策,包括大规模的货币、财政刺激举措和其他支持措施,总额大大超过国际金融危机时的刺激规模。如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开启了2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政策。这些刺激政策暂时有效缓解了金融、商品市场的恐慌情绪,实现了短期的修复性上涨,但同时引发全球债务急剧膨胀,全球债务风险显著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