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辉
面对洋节步步紧逼,我们的国产节日一度十分低迷,除了春节,几乎都不是洋节的对手。好在最近十多年,情况终于有了很大改观,至少端午节、中秋節有了全民过节的气氛。
其实无论洋节、土节,其形成原理大致相似,比如最好有一个形象代言人。圣诞节的代言人是圣诞老人,端午节则是屈原。
关于端午节究竟是纪念谁的?千百年来一直有争议。湖北人吃粽子、划龙舟,是缅怀投江自尽的屈原;而在苏州、嘉兴等吴地,百姓吃粽子、划龙舟却是纪念伍子胥。按照时间顺序,吴地端午龙舟竞渡历史比祭祀屈原早了200多年,如果让伍子胥当形象代言人,显然有利于让端午节历史更为悠久。然而但凡节日,吸引眼球是很重要的,于是名声更大的屈原在PK中获胜了。屈原之所以名声大,源于他有若干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伍子胥虽然文化程度也不错,毕竟属于武将,后世文人对他亲近感不及屈原,所以咏叹他的诗文远不及屈原的多。
有了形象代言人,作为国产节日,按惯例还需要一个特定的节日食品,于是出现了粽子。在粽子制作方面,江浙遥遥领先于楚地,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湖北端午节市面上的粽子还比较单一,主要是三角形的甜粽子。而江浙的粽子五花八门,又以半斤一个形似枕头的鲜肉粽子最具特色。食品的制作水平往往是经济发展水平的象征,好在如今湖北的粽子品种也越来越丰富了。
相比于包子、煎饼之类的中国传统小吃,粽子穿一身“绿衣”,视觉效果好,显得卓尔不群。关于“绿衣”的来历,《初学记》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用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粽子完成了从裸体到穿衣的过程。另有民间传说,给粽子包外衣暗示屈原是被绑着扔到水里杀害的,并非自杀。
许多好东西,一个人独自吃的时候并不觉得好,等有人来抢着吃,顿时觉得无比鲜美。端午节在很长时间里只是老人、农民才记得的节日,忽一年,韩国人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我们的端午节居然被韩国人抢了,屈原说不定也要被移民了。消息传来,爱国网民群情激奋,虽然后来知道彼端午祭非我端午节,习俗内容毫不相干,不过毕竟让人不舒服,于是即便不爱吃粽子,也要吃几个,热热闹闹过过端午节,让韩国人看看。不知不觉中,端午节升级了,还成为了法定节假日。随着商家、媒体的推波助澜,终于成为了一线节日。仅次于春节、五一、十一,与中秋节、清明节比肩。
端午节最终回归爱国主题,屈原泉下有知,足以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