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紫薇
【摘要】当前,中国经济总体运行较为平稳,在利率形成中市场机制的作用日益明显,金融机构的独立定价能力持续提升,差别化和精细化定价的内在动力在渐渐加强。对于以贷款业务为主要业务的商业银行而言,款利率的下限将不可避免地会对其产生全面,系统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市场机制 款利率 差异化
一、中央银行放开贷款利率下限的意义
中央银行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下限完全放开,这是利率市场化逐步改革的关键环节。这对于更深一步提升货币政策效力,指导商业银行转型升级,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味。
一是有利于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未来,如果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则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下降的空间就会更大,中央银行则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更有效地指导市场利率,从而对政策的传导愈加有利。
二是有利于商业银行转型升级速度的加快。废除贷款利率下限,不仅减少了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差,而且也使获得优质客户资源的难度有所增加;过度依赖存贷款利差,进而促使商业银行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为导向的业务发展模式向综合管理发展模式发展,增强其综合管理水平及核心竞争力。
二、放开货款利率下限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
尽管中央银行这次完全放宽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下限,但它提高了学术界和金融界对贷款利率下降的期望。依据现今的大的经济局势以及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状况来看总体情况是信贷供给小于需求,利率处于压力之下。日前,降低货款额度在短期内不会对金融机构产生重大影响。
直到2012年,中国社会融资总额达到约16万亿。到了2013年的上半年,该指标已远远超过10万亿。这便可以看出,社会融资需求仍然旺盛。当前,国内经济正处于政府主导的金融“去杠杆化”阶段。去杠杆化的主要部门包括金融机构和私营经济部门。这将减慢信托贷款等非银行贷款融资的增长,而实体经济将使银行对信贷融资的需求变得更强。同时,中央银行目前实行“稳定的货币政策”自2013年6月以来一直保持紧缩的市场资本状况。由于信贷需求仍然非常强劲,因此相对而言,只有商业银行才能稳定的提供资金供应,因此短期来看,商业银行在贷款市场上的地位仍然很強,而融资方的议价能力和空间非常有限。
其次,自2010年以来,商业银行的降息贷款比例一直很低。从2013年1月至3月,商业银行的降息贷款比例分别为10.62%,11.69%和1.4%,而升息贷款比例分别为64.30%,63.26%和64.77%。更重要的是,由于中央银行在2012年7月将较低的贷款利率范围扩大至基准利率的0.7倍,因此商业银行每月浮动利率贷款的百分比一直保持在11%左右,可以看出,前期将利率下调幅度扩大至0.7倍的政策对银行贷款定价没有什么重大影响。因此,短期内,即使完全放开贷款利率下限,其影响也相对有限的。
再次,贷款利率的下限07倍于先前基准利率已与市场利率收敛。以一年期贷款为例,最低可执行年利率为4.2%,与同期AAA级公司债券的收益率基本相同,低于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同期的速率(以下称为“ Shibor”)为20bp。
最后,尽管放宽了对贷款利率的控制,但对贷款成本的严格限制使得短期内贷款利率难以低于基准利率的0.7倍。从贷款综合成本的角度来看,商业银行一般都实施内部资金转移定价(TP)。在此基础上,银行贷款的综合成本(例如额外资本成本,管理成本和风险成本)约为5%,而当前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6%,这意味着即使当年银行贷款的利润为零时,商业银行可以负担的贷款利率下限是基准利率的0.8倍以上。
三、商业银行应对货款利率自由化的主要措施
(一)以中间业务为基础,优化业务结构,拓宽多元化的收入渠道
当前,国内商业银行营业收入绝大部分仍来源于利息收入,而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利息收入的占比一般仅为50%左右。在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所承受的利率风险将会越来越大,因而当前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商业银行开始着力推进中间业务的发展,以提高非利息收入,増加规避利率风险的有效手段。贷款利率放开后,存贷利差收入受到挑战,商业银行应加大产品创新力度,通过资源倾斜和政策引导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尽快将获得收入的主渠道由利差收入占绝对优势转到利差收入与中间业务收入并重的方向上来,以减少对传统业务的依赖。中间业务具有综合效益好、附加值高、成本低、风险小的特点,在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与负债、不产生利率风险的前提下,可以获得稳定的非利息收入。从国际经验来看,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应当达到30%,而我国目前的水平仍然较低,以2012年16家上市商业银行为例,其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仅为17.90%。
尽管当前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不高,但是潜在利润空间巨大,是下一阶段商业银行争夺的主要市场。贷款利率放开后,中间业务将成为银行新的利润増长点,中间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不仅是衡量商业银行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是商业银行规避利率风险和实现稳健经营的重要手段。
(二)调整信贷结构,向没有信贷优势的小徴企业倾斜信贷资源
放开贷款利率后,银行间对优质客户的竞争日愈激烈,优质客的议价能力不断提高。商业银行应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增加小微企业信贷资源的可获得性和比例,以弥补部分贷款收入水平下降的影响。尽管相比大型企业,小微企业规模较小、信息透明度较低,经营较为不规范、破产风险也较大,但小徴企业具有一些优点:首先,小徴企业涉及的经营领域较广且经营灵活,风险集中度相对较低,风险比较分散;其次,小微企业的股权结构较为简单,资金链条相对清晰,且融资需求以短期融资为主,因而累计信贷风险较小,商业银行更容易控制;再次,小徴企业运营成本较低,相对可以承受较高的贷款利率,因而对于提高银行贷款收益具有很大潜力。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商业银行加大对微型企业的金融支持,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包括发行特殊金融债券,降低微型企业贷款的风险权重,提高中小企业的不良贷款率的承受力。商业银行应趁此机会,在取消贷款利率下限后,更积极地向小微企业投资信贷资源,以获得更高的贷款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