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视阈下来华国际留学生机械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究

2020-07-23 16:41雷贞贞黄琪孟杰王久华徐妙侠
西部学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改进措施人才培养一带一路

雷贞贞 黄琪 孟杰 王久华 徐妙侠

摘要: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来华国际留学生机械行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创新。具体措施是:(一)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化建设平台;(二)优化国际留学生人才培养模式;(三)深化国际化课程改革工程;(四)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五)推进“一带一路”国际留学生招生。力求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学之间在工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培养一批知华、爱华并熟悉中国标准的应用型工科留学生,提升我国教育国际影响力和对国家教育战略的支撑能力。

关键词:“一带一路”;国际留学生;教育平台;人才培养;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08-0089-03

2015年3月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鼓励国际留学生来华学习交流。2016年8月12日,教育部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进一步加强落实“一带一路”教育全面合作。但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普遍存在国际化教育平台建设有待提高、国际留学生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创新、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不足及教育课程体系有待丰富等问题。

一、“一带一路”国际留学生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前存在的问题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各国对沿线各地经济、文化、工程人才的需求日趋旺盛,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普遍存在国际化教育平台建设不足、国际留学生人才培养模式不明确、教育资源国际化程度不够等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掣肘因素,结合作者所承担的本校机械专业来华留学生培养为例,剖析目前在国际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具体包括:

(一)国际化教育平台建设有待提高

学者高杨、张放指出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高等教育的任务范畴进一步扩容,中国高校承担的来华留学生培养任务进一步增大,他们分析了“一带一路”背景下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学者杨坚探讨了“一带一路”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影响;学者党瑞红在研究中指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还存在诸多问题,国际化办学实力相对薄弱、办学方式相对单一、形式化严重等。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機械专业应结合自身优势和提升留学生国外当地工业化水平的需求,积极搭建与沿线国家在合作招生、教师交流、学生交流的合作大平台。但目前普遍存在国际留学生招生经验不足、教师及管理人员国际化程度不高,国际留学生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影响着高校国际化教育平台机械专业的开放发展。

(二)国际留学生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创新

“一带一路”战略对国际留学生教育的文化、地域结构、人才培养模式、就业需求等方面提出的新挑战,国际留学生人才培养模式不能简单地套用现有的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应体现较强的国际适应性,能满足在较广泛的国际区域内发展的特点。学者王超探索了“一带一路”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学者王晓军,傅翔提出了在丝绸行业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掌握丝绸行业国际合作与竞争规则的专业培养模式;学者邢欣、李琰、郭安梳理了汉语国际化人才培养和新疆留学生汉语教学的现状与不足,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在汉语国际教育和人才培养上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近几年“一带一路”沿线留学生大量招生,传统的制造学科专业知识、技能和能力培养无法较好满足国际留学生对目前智能制造和创新应用能力培养的强烈需求,相互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国际留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强调文化的“多元化”,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满足对中国文化、中国概况和汉语等内容深入教育的基础上,应拓展到机械专业知识的汉语沟通能力培养;

(三)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不足

高质量的国际化师资队伍是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化建设平台良性发展的关键因素,机械专业国际留学生的招生和培养使得相关人才的选拔、培养和储备工作成为当务之急,学者徐胜男、吴法分析了“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指出我国青年人才培养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应用型高等教育学校机械专业面临外语类专业教育人才短缺、师资教育资源国际化程度有待提高等问题,如何组建一支既通晓外语又业务精湛的专业教师队伍成为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化教育平台专业建设和国际留学生人才培养质量的最有效手段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教育课程体系有待丰富

学者刘鲁吉初探“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留学生课堂教学改革,指出“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为我国留学生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适应来华留学生教育生源结构的变化和“一带一路”战略的需求,必须针对国外留学生学习特点,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方法。国际留学生就业更加注重机械工程领域国际交流沟通能力、创新能力、人际协调能力和实践能力。目前的课程体系不够丰富,专业优势不够明显,缺乏对其能力培养的深入思考,教育课程体系应深入考虑提升“一带一路”沿岸国家来华留学生实际机械工程专业知识需求和就业需求,增强专业建设竞争力。

二、国际留学生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措施

针对来华国际留学生培养普遍存在的国际化教育平台建设不足、国际留学生人才培养模式不明确、教育资源国际化程度不够等问题,结合应用型高校机械专业来华国际留学生培养项目特点,具体的改革思路和措施如图1所示,通过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化建设平台,优化国际留学生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国际化课程改革工程,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和推进“一带一路”国际留学生招生等具体措施,培养具备先进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国际复合应用型人才,满足相关制造业和企业实际需求,大力推进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专业教育国际化,推动机械专业教育国际化和品牌化。

(一)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化建设平台

随着《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发布,人才交流和教育合作成为我国行动战略部署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为“一带一路”国际学生到我国深造提供了强大的保证和极具竞争力的条件。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现已积极开展国外合作办学和科学研究,与国外高校建立了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合作关系。结合机械专业特点,应进一步扩大学校机械专业的境外宣传力度,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有合作意向的大学沟通交流,调研当地制造业和相关企业的实际需求,积极提高招生教师及管理人员国际化程度,积极探索符合各方利益的教育模式,聚力构建教育信息及学术资源的交流合作平台。

(二)优化国际留学生人才培养模式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必须由传统的机械制造学科专业知识、技能和能力培养为主转换到宽口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推动高校实施教学育人创新教育方式,培养具备国际视野、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国际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除此之外,提高国际留学生胜任机械专业多领域的研究、设计、生产制造和管理工作的能力,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除满足适应传统机械行业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应加强智能制造和自动化领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能力,培养成为沿线各国经济实现创新驱动的人才支撑,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

(三)深化国际化课程改革工程

当前的国际留学生培养应更加注重国际交流沟通能力、创新能力、人际协调能力和实践能力。在传统的教育课程体系基础上建立以培养智能制造人才为驱动导向,重过程、重实践的多维度立体交叉的教育课程和考核体系,并且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等职业综合能力。各国文化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一定交流沟壑,国际学生在低年级充分学习了解中国文化的基础上,深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互联网+教学”模式,综合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线下授课与线上教育的紧密程度,强化线上教育对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平时考察等的综合作用,降低面对面沟通的交流问题,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强化学生的实习实训,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密切结合,充分利用机械专业多种实践教学平台,调动国际学生在工程创新应用方面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踊跃参与机械领域的各种竞赛及“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比赛。

(四)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

在师资培养过程中,一方面,积极调研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手段方法,组织教师参加国际留学生教育的师资提升教育,学习国内外前沿的专业学科知识和国际化教学手段,全面提升教师自身的软硬实力,加快国际化办学能力建设,打造精干团队;另一方面,邀请国内外有国际留学生教学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参加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留学生培养座谈及开展机械领域学术交流讨论,相互交流经验取長补短。

(五)推进“一带一路”国际留学生招生

目前“一带一路”国际留学生招生存在门槛低、生源差等前期招生存在的问题,应加强与当地教育资源合作的,提升生源质量,通过上述科学设计“一带一路”应用技术类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设置,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国际留学生机械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合作,从而扩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高质量招生规模,努力推进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走出国门,为打造国际化特色教育机械专业品牌提供有力支撑。

三、结论

本文以“一带一路”国际留学生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结合应用型高校机械专业来华国际留学生培养项目特点,进行了国际留学生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改革措施探索,通过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化建设平台,优化国际留学生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国际化课程改革工程,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推进机械专业“一带一路”国际留学生招生等措施,构建创新应用型人才教育共同体,进一步推进机械工程教育国际化,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学之间在工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深入合作,培养一批知华、爱华、并熟悉中国标准的应用型工科留学生,提升我国的机械工程教育国际影响力和对国家教育战略的支撑能力。

作者简介:雷贞贞(1982-),女,汉族,陕西榆林人,博士,重庆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机械工程。

黄琪(1974-),男,汉族,重庆人,博士,单位为重庆科技学院,研究方向为内燃机设计与仿真测试。

孟杰(1981-),女,汉族,吉林省通榆人,博士,重庆科技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机械制造技术。

王久华(1963-),男,汉族,重庆人,单位为重庆科技学院,研究方向为机械工程。

徐妙侠(1974-),女,汉族,陕西扶风人,重庆科技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责任编辑:御夫)

猜你喜欢
改进措施人才培养一带一路
医院会计制度的缺陷及其改进措施探讨
冷链物流基础上的生鲜电商发展研究
公路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和一些改进措施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