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的现代化改革与历史史料的结合

2020-07-23 16:22刘娟
考试周刊 2020年60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

摘 要: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改善,高中历史学科教育迎来了新的改革。在新课改的推行下,我国高中历史教学的现代化改革中,对历史教学的观念、方式的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旨在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唯物观念与历史唯物主义,培养学生集体精神、爱国精神等正确的观念。在现代高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和改革教育方式,在基础知识上促进学生对国情对世界发展的认识、在能力培养上,促进学生科学发展观、正确历史观的培养,帮助学生掌握认识历史的方式。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方式改革;史料结合

一、 引言

在现代化教育的改革背景下,高中学科教育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都发生了本质改变。对于高中历史的教育而言,既要求老师结合高中历史的现代化改革方向对自身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和优化,也必须要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通过各种新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历史成绩与历史学习能力及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实现在培养学生学习成绩的基础上使学生提升出更有价值的学习能力和采用学习方式的目的。历史史料是历史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将它与历史教学相结合,是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思维的重要教学方式,有利于通过对史料的学习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教学与史料的结合。

二、 高中历史的现代化改革

(一)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现代化改革的要点分析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与改革,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相继在教学中得以推行实施。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二者都要求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教师要结合新时期教学改革的要求以及学生需求對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和改革。在高中历史教学的现代化改革中,要通过更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有效培养学生在历史学习上的主动性、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历史唯物精神等综合素养,还要培养出学生对于历史问题的分析、理解与解决能力。此外,历史教育的现代化改革的教学重点强调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比起学习成绩提升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转变传统学习模式中对历史知识进行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注重对历史的分析理解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通过历史知识、历史史料提出自己的历史解释的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的现代化改革的要点可分为以下几点:在目的上,是为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出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将传统的片面传输历史知识教学模式转化为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式上,通过创新教学方式训练学生学习历史、理解历史的具体方式,特别是要重视对历史史料的结合运用,以此培养学生基于历史资料证据对历史问题的分析、理解与解决能力;在教学观念上,要摒弃传统对历史知识进行机械记忆的教学观念,侧重于对历史问题的分析和理解,关注学生自身对历史知识的解释;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注重对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帮助学生激发在历史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历史观、爱国精神等观念意识,确保学生能够借助历史正确理解和看待现代社会中的现实问题。

(二)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现代化改革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人们意识的普遍提高,历史教育越发重视对学生综合素养、综合能力的培养,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影响下,传统教学模式已然无法满足新的教学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为了适应高中历史的教学发展,高中历史的教学模式现代化改革势在必行。高中历史学科具有一定的枯燥性特征,传统的教学模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历史教学的枯燥性,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对教学模式进行现代化改革有利于改善历史学科的枯燥性特征,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结合历史史料等方式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一方面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另一方面也更能够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体现。同时,面对即将来临的高考,要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在教学中完成对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现代化改革是必要途径。通过在历史教材的教学中融合历史史料进行教学,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完成对历史所学知识的内化与外化。在历史试卷中,有很多结合史料的问答题,在教学中利用历史史料进行教学,是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关键。因此,对教学模式进行现代化改革,不仅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保障学生应试能力、保障高考效果的关键所在。

三、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结合历史史料的意义

(一)是符合历史教学改革要求的教学方式

历史教学是帮助学生了解历史、正确看待历史,并在此基础上正确看待现实问题的重要教学内容,在建设学生现代精神文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在了解历史的基础上,才能做到正确地对待现在展望未来。这是历史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高中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结合历史史料进行高中历史教学,是符合历史教学改革要求的教学方式。历史教学大纲指出,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立足于历史资料,了解国内外历史事件,并以此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观念与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要提高学生对于历史史料的分析能力,必须要结合历史史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通过在教学中结合历史史料,还能够帮助学生完成对所学历史知识的实践运用,完成对知识的外化,同时,在结合历史史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渐培养出结合历史知识分析现代社会中各种现实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在历史教学中结合历史史料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符合历史教学改革要求的教学方式。

(二)是培养学生高考应试能力的关键

高考是高中生的必经之路,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发展,在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对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在历史试卷中,史料分析题的分数占比较高,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结合历史史料进行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高考应试能力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对学生史料分析能力、与所学知识的联系能力进行培养。通过对教材中的史料进行详细解读分析,促进学生在材料分析题中的解答能力的提升。在高考试卷中,材料分析题所运用的史料虽不尽相同,但万变不离其宗,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对历史教材知识的记忆、理解与运用能力,考查学生对史料分析的能力以及是否具备透过历史资料挖掘事件本质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平时教学中反复练习,通过不断地练习培养学生对史料关键信息的提取、处理、联系教材等能力,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应试能力的效果。

四、 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史料的结合方式

(一)加强对教材中历史史料的重视

目前,部分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意识到教材中历史史料的重要性,教材经过精心编排,收录进的史料对于历史教学的意义重大,但教师并没有对教材中的史料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详细的解读和分析,通常只是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行阅读,教师的这一教学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对历史史料重要性的忽视,导致学生无法正确理解史料,也无法将史料与历史知识相结合。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结合历史史料必须首先要加强对教材中各种史料的重视。教材中的史料主要有文字史料、图片史料和表格史料三种类型,能够为学生不同能力的培养提供对应的帮助。文字史料的结合能够实现对教材知识的补充和拓展,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和重要内容的提取能力;图片史料所表达的历史问题较为隐蔽,比起文字史料它更加隐患,将其与历史教学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深入挖掘能力,帮助学生能够透过图片看历史本质;表格史料主要是通过数据列举的方式直观、具体地呈现某一历史事实,对学生归纳解读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帮助。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结合历史史料应从教材中的史料内容入手。

(二)結合历史史料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

高中历史所学知识涉及的内容非常广,受教材篇幅的限制,很多内容在教材中无法得到全面地展示,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对于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效果,需要适当结合历史史料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但教材中的历史史料不足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需要通过多种途径阅读更多历史史料,对课堂历史教学的内容进行适当补充,为学生知识建构的完整性、全面性提供帮助,促进学习效果、历史核心素养培养效果的提升。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结合其他学科中的相关知识进行拓展,实现学科融合,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相关内容时,可以结合政治学科中的相关资料进行补充教学,通过学科之间相关历史资料的结合完成历史教学知识的补充,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架构的完整建构,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还可以结合多种形式的史料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例如,在学习军机处的建立内容时,可以通过播放纪录片《故宫》中关于军机处的内容片段,让学生更能生动具体地理解军机处的职能,能够更直观地为学生提供军机处位置、陈设、运作流程的资料,让学生理解军机处的建立对于君主专制而言意味着什么。

(三)引导学生自行收集历史史料

历史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目的在于拓展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理解、分析等综合能力。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当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自主收集、理解、分析历史史料的能力,只有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保证历史史料的运用效果。因此,为了更充分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行收集历史史料。在收集史料的过程中,学生首先要明确收集主题,这是对历史教材知识的整合过程,也是审视自身学习缺陷的方式,有利于知识的查漏补缺;其次,在收集过程中,学生必须要对历史知识有充分的理解,结合历史知识进行史料收集,又能够进一步提高对历史知识的理解程度,同时促进学生归纳分析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学习内阁创立内容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一主题进行史料收集,让学生在收集史料的过程中明确内阁的权利、职责以及内阁与宰相的区别,达到巩固知识、提高理解及归纳能力的教学目的。

五、 结语

在新时期的教育改革中,要求教育要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重视对学生综合素养、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于历史教学而言,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必须要结合高中历史的现代化改革要点创新教学方式,通过对历史史料的运用拓展和丰富学生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知识架构建构的完整性,同时结合史料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促进学生历史学习效果的提升。在历史教学中结合史料教学的目的与高中历史教育的现代化改革要求相吻合。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应结合历史的现代化改革加强对历史史料的结合运用。

参考文献:

[1]陈晓红.谈高中历史教材改革的必要性[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9):44.

[2]曾华.核心素养视角下结合史料进行高中历史教学的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8):128.

[3]李伟广.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J].求知导刊,2019(28):22-23.

作者简介:刘娟,甘肃省嘉峪关市,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
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实践探索
高中历史地图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选考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随想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互动教学策略探究
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方法初探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高中历史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