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西北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2020-07-23 07:07岳艳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西北地区倡议机遇

摘                        要: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旨在通过中国与其他国家已有的合作平台,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本文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通过对我国西北地区的经济现状做出分析发现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利用“一带一路”带来的发展机遇,应对挑战,多管齐下推进西北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重新规划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新方案,实现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西北地区;机遇;挑战

一、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

1.地区国内生产总值

数据分析显示1998-2017年西北地区(本文中的西北地区指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五个省、自治区)国内生产总值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在2013年出现了明显的攀升情况,在2015年又出现了下降。原因在于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来“一带一路”的倡议,该倡议的提出云集了众多的国家,我国西北地区与中亚的几个国家接壤,便于经济沟通交流, 经济增速明显。2015年受经济转型“巨浪”的冲击,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缓慢。

2.居民消费水平

统计数据表明西北地区在1998-2017年居民消费水平占全国的比重有所增加,居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增幅小。据统计,西北地区面积广大,占全国面积的30%,而西北地区的居民消费水平仅仅占比不到全国的4%,整体看来,西北五省的居民消费水平占全国的比重偏低,与我国其他地区的居民消费水平差距很大。西北地区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未能充分发挥第一产业的优势,损害居民的利益,居民收入低,消费水平不够,无法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二、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

1.地理位置优越

西北五省与中亚五国毗邻,中亚五国也位于“一带一路”沿线上。在地缘和文化上西北地区都趋同于中亚、东南亚、南亚国家,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和邻国的经济合作。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了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引进了技术,西部地区现在已经具备现代工业转移所需的较为先进的基础设施和专业人才。中亚、东南亚、南亚国家均有大量学生在中国留学,联系紧密度高,沟通有优势,可以降低由于文化差异摩擦带来的交易成本。外商可以选择到西北地区进行直接投资,再利用地缘优势,就近到这些国家寻求廉价劳动力,降低成本,既加強了和邻国的沟通交流,也有利于带动就业,促进我国和友好邻国的共同发展,实现双赢。

2.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

我国西北五省有着丰富并且保存完整的自然资源,此外,西北地区是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浓郁,各个民族的风俗文化不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中国是人口大国,有着庞大的客户旅游群,这几年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品质提升,思想开放,注重身心健康,促进了旅游业蓬勃发展。城市生活节奏快,环境污染严重,居民渴望回归大自然。而西北地区风景优美、空气清新、远离城市的喧嚣,人们来这里旅游可以放松身心,为西北地区的生态旅游奠定了基础。西北地区应和沿线国家互补,发挥当地的旅游资源和文化优势,创新发展模式,推动旅游资源开发,调整经济结构。

3.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补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主,基础设施落后,现代化程度低,而我国在高铁、通信、电力、核电等项目上比较成熟,技术先进,有优质的建设团队,本着友好邦交的合作伙伴关系,曾经帮助肯尼亚修建了该国的第一条高铁,于2017年竣工。“一带一路”倡议覆盖了石油天然气丰富的国家,与我国形成了资源互补。我国西部地区的电子、航空、机械等产业有较完备的装备制造基础和研发能力,可以承接一些产业转移和外商直接投资。在全球分工下,我国与沿线国家会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率,形成西北地区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三、西北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融资难度大,产业结构有待深化

西北地区的光伏发电、煤炭等能源丰富,但是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方式粗犷,产能过剩情况比较严重,问题日渐突出,增加了融资的难度。去产能、去杠杆、补短板的作用下,不良贷款明显增加,资金链断裂,流动资金缺乏,企业运营能力没有办法得到有效提高。融资难具有中小企业发展的普遍原因:管理制度不健全、产权不清晰、缺乏技术、生产模式单一,不具备发展前景。

2.少数民族众多,民族关系错综复杂

众所周知,西北地区民族众多,长期以来,民族问题都会影响国家的稳定发展。民族的团结、和谐是顺利实现“一带一路”的保障,虽然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在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教育、科技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民族之间缺乏沟通,感情脆弱,民族意识和风俗习惯不同,是民族之间顺利沟通的障碍。地区生产力落后,劳作工具落后,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民族问题和宗教信仰息息相关,由于民族意识、地域差异给“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带来不稳定因素。

3.生态环境脆弱

西北地区地处中国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降水量少,已经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由于蒸发旺盛、降水少、空气干燥,使土壤表层积累的大量的盐分,造成了土地盐渍化的问题,粮食减产情况频发,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变少。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大都以放牧为生,加之气候条件的不允许,草地覆盖率较低,而过度放牧导致土地荒漠化比较严重,这一现象又会增加沙尘暴的发生频率。西北地区的生态比较脆弱,在提倡西北地区开发旅游资源同时保护生态也成了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发展旅游业,伴随着人流量的增加,必然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四、西北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对策

1.产学研结合,培养人才

西北五省分布着众多高校,给这片大地注入生机和活力。“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契机,以“引进来、走出去、合作共赢”为新的合作模式,我们要建立国际联合实验室,加强交流和沟通,积极参与国家战略部署,实现高校自身的“国际化”战略需求,加强与国外高校的合作,推动西部高校的改革发展,秉承“一带一路”开放、包容、共赢的理念,实现合作各方的共赢,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设定建设目标,全力支持“一带一路”的建設。

2.注重文化优势发挥,促进旅游经济发展

西北地区拥有大量的天然旅游资源,随着现在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压力的增加,去大自然中旅游,获得心灵和身体的放松已经变得越来越流行。西北地区各省要重视旅游资源的开发。“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使旅游发展得到了政策性的支持,要把具有西北特色的民族元素融入旅游发展中,打造成一条闻名国际的旅游之路。要修建道路,修建五星级酒店,满足游客的需求。

3.促进沿线国家民心相通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顺利开展的根基,把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区域集中起来,实现民心相通。少数民族的文化和中亚五国的文化相似,西北地区有很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教众,中亚五国同样信仰伊斯兰教,从这一共同点着手,增进人民之间的相互信任,开展合作,使区域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缩小差距,承接产业转移,实现共同繁荣、共同发展。西北地区仍然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增加人民的相互信任,进一步加强双方之间的人文交流,架起沟通的桥梁。

结语

“一带一路”的开通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尤其是地处“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我国西部经济发展落后,当乘上这列“快车”,应谋求新的发展思路,重新规划发展路线,因地制宜,开发资源,实现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璐.“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现状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20):6-7.

[2]王麓锋.“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J].现代企业,2018(11):31-32.

[3]马潇.“一带一路”沿线中国西部地区生态旅游的发展策略[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2):123-124.

[4]郭锋,伍希.“一带一路”倡议下西部高校国际科技合作[J].中国高校科技,2017(S2):81-82.

[5]韦亚.西部地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经济发展机遇与挑战分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17):10-13.

[6]饶旭鹏,吴俊芳.机遇和挑战:“一带一路”倡议与西部地区社会发展[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4):65-7.

[7]岳克锦.浅谈“一带一路”倡议下西部发展机遇、问题与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8(05)

[8]冯兰刚.“一带一路”倡议下产业基金支持我国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时代金融,2017(30):39-41.

[9]甄晓英,马继民.“一带一路”倡议下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与机制创新[J].贵州社会科学,2017(01):130-135.

作者简介:

岳艳(1995-  ),女,汉族,河南南阳人,兰州财经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猜你喜欢
西北地区倡议机遇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RCEP与房地产机遇
再见,机遇号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
近60年西北地区森林资源变化分析与思考
三集一体机在西北地区适用性分析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发起携手共赢合作倡议
西北地区首届课博会在宝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