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子龙
人生的全部学问就在于和时间打交道。
有时一刻值千金,有时几天、几个月、几年乃至几十年不值一分钱。
年轻、年盛的时候,一天可以干很多事;在世上活的时间越长,就越抓不住时间。
当你感到时间过得越来越快,而工作效率却慢下来了,说明你生命的机器已经衰老,经常打空转。当你度日如年,受着时间的煎熬,说明你的生活出了问题,你正在浪费生命。当你感到自己的工作效率和时间的运转成正比,紧张而有充实感,说明你的生命正处于黄金时期。
忘记时间的人是快乐的,不论是忙得忘了时间,玩得忘了时间,还是幸福得忘了时间。
敢于追赶时间的,是勤劳刻苦的人。
追上了时间,并留下精神生命,和时间一样变成了永恒存在的,是天才。
但更多的人享用过时间,也浪费过时间,最终被时间所征服。
凡是有生命的东西,和时间较量的结果最后都要失败。有的败得辉煌,有的败得悲壮,有的败得美丽,有的虽败犹胜,有的败得合理,有的败得凄惨,有的败得龌龊。
时间无尽无休,生命前赴后继。
无数优秀的生命占据了不同的时间,使时间有了价值,这便是人类的历史。生命永远感到时间是不够用的。因此生命对时间的争夺是酷烈的,产生了许多骇人听闻的故事,如:头悬梁、锥刺股、圆木警枕,等等。
时间是无偿赠送给生命的。获得了生命也就获得了时间,而且时间并不代表生命的价值。所以世间大多数生命并不采取和时间“竞争”“赛跑”的态度,而是根据生存的需要,有张有弛,有紧有松。累得受不了了,想闲;拥有太多的时间无法打发,闲得难受,就想找点事干,让自己紧张一下。
现代人的生存有大同小异的规律性。忙的有多忙?闲的有多闲?忙的挤占了什么時间?闲人又哪来那么多时间清闲?《人生宝鉴》公布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调查材料——假若一个人活到72岁,他这一生的时间是这样度过的:
睡觉20年,吃饭6年,生病3年,工作14年,读书3年,体育锻炼、看戏、看电视、看电影8年,饶舌4年,打电话1年,等人3年,旅行5年,打扮5年。
这是平均数,正是通过这个平均数可以看到许多问题,想到许多问题。每个生命都是普通的,有些基本需求是不能不维持的。普通生命想度过一个不普通的一生,或者是消闲一生,该在哪儿节省,该在哪儿下力量,看看这个调查材料便会了然于胸。
不要指望时间是公正的。时间对珍惜它的人和不珍惜它的人是不公正的,时间对自由人和监狱的犯人也无公正可言。时间的含金量,取决于生命的质量。
时间对青年人和老年人也从来没有公正过。人对时间的感觉取决于生命的长度,生命的长度是分母,时间是分子。年纪越大,时间的值越小,如白驹过隙;年纪越轻,时间的值就越大,来日方长。
时间,你以为它有多宽厚,它就有多宽厚,无论你怎样糟蹋它,它都不会吭声,不会生气。
时间,你认为它有多狡诈,它就有多狡诈,把你变苍老的是它,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蹉跎一生,最终后悔不迭的还是它。
时间,你认为它有多忠诚,它就有多忠诚,它成全了你的雄心、你的意志。有什么样的生命,就有什么样的时间。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时间观念,就会占有什么样的时间。
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证实时间与空间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任何脱离空间的时间是不存在的,也是没有意义的。人如果能超光速旅行就会发生时间倒流,回到过去。
倘若有一天人类能征服时间了,生命真正成了时间的主人,世界将是什么样子呢?(选自《省诚人生》)
【赏析】
匆匆的岁月,刻着春华秋实,刻着恩怨得失。视一簇葱茏,掬一把冰凉,追寻悠悠岁月。拈一抹微笑,洒一滴泪珠,化作岁月的飞花。生命脆弱,犹如秋风凛冽下古道边瘦骨嶙峋的老马,茫茫烈日下大漠中失去同伴的孤驼,阵阵寒意里断崖旁无依无靠的野松,雷鸣滚滚处树丛下风鞭雨策的杂草。我们落进时间的怀抱,生命是丰腴还是干瘪,取决于我们对待时间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