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雯
我和这个男孩子,已经成了很好的“朋友”。这样稳定的关系让我欣慰,尤其在看到他的变化时。
刚来的时候,他在读初一的下半学期,挺高挺胖的,脸上长满了痘痘,看不到任何的表情,也不会和我有目光的交流,像戴着面具似的。
他是自己找来的,主诉是太喜欢玩儿游戏,而且喜欢那种具有暴力倾向的游戏,常常把自己设想成其中的主角:有非凡的能力,却备受欺凌,最后奋起反抗,实施极具毁灭性的报复,最终的结果都是鱼死网破……
他本人除了在讲述游戏时,愿意谈一谈,其它的时间总是缄默,偶尔提到生活中鲜活的事例,他会给出极端的判断:这个世界是不可救药的,人都很坏,他是最倒霉的那个,等等。如果想和他继续交流,他就重新回到执拗的沉默中。
和他在一起,我感到非常的无力。我很努力地想去理解他的绝望,他的愤怒,他的偏执,还有我感觉到的他从不流露的,被深深隐藏的悲伤,但他似乎从不给我机会。让我感到一丝安慰的是,沉默着执拗着,但他每次都不缺席,也不迟到,这意味着他在努力,努力就意味着希望。
我也和他的母亲谈过,母亲说她希望儿子开心快乐,积极乐观,有社交,而她不像其他家长那样非常关注孩子的学业。我常常在心里划过淡淡的笑意,好像孩子的成长总是有悖背家长期待。希望孩子专注于学习的,孩子可能偏偏“兴趣广泛”;希望孩子积极快乐的,偏偏孩子是这样的消极悲观。
我和这个男孩子就这样一次一次地“合作”着,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三年也即将过去,这期间经历了中考,孩子的成绩让所有的人都很满意,最主要的是,他真的变得快乐平和起来。
此时此刻,在我回忆我和这个男孩子近三年的经历时,“发生了什么?”这个问题自然浮现在我的脑海。我有仔细冗长的咨询笔记,但要提炼出简短的描述,是什么让改变发生,还是很困难的。我还是要很努力地做这件事,就如同我一直在很努力地去理解这个男孩子一样。
是两个人的努力带来了变化。
我这一方的“功劳”是,我发自内心地想了解这个男孩子,我很真诚,没有评判,允许他做他自己,接受他,而不是像他妈妈那样,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整天用心灵鸡汤励志短文灌他疲惫的耳朵”。
他那一方的“功劳”呢?坚持是第一要素,是什么让他坚持下来呢?是他追求快乐的动力。他不想自己生活在暴力的幻想中,不想每天只是孤家寡人地活着,他觉得生活的本来面目不应该是这样的,只是他不知道美好的生活在哪里,是什么样的?好像“上帝在我眼前遮住了帘,忘了掀开”。
当他找到一个人,这个人愿意陪着他,和他一起体会着黑暗,也一起试着动一动眼前的“帷幕”时,他没有逃离,有了一个他愿意信任的人和他在一起,他就有了勇气和信念去看帷幕后面的世界。
他每周還会来这里,会有很流畅的表述。一天,他说,他已经很久不玩儿那种暴力的游戏,也没有那么暴力的想法了,我感动到眼睛湿润。这是为一个生命重新体会到美好的感动。
我和他都知道,我们还有路要一起走,同时我们知道我们会走得很快了。
亲爱的朋友,我用这个故事,想告诉你,不论你觉得生活多么艰难,你是多么的不堪重负,请记住:美好的生活,你是值得拥有的。
编辑/围子